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论断,要求我们在不断提高硬实力的同时,也需重视提高软实力,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不仅是提高综合国力的逻辑指向、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的有效手段."文化软实力"理论为我们实现怎样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新视域.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放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来论述就意味着,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这就要求我们要从二者衔接性的角度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3.
建设"文化中国"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文化中国"的独特魅力、广泛指涉和博大包容对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积极的提升作用.建设"文化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全面认识中华文化传统、提高建设"文化中国"的文化自觉,大力继承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4.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形式,应该发挥其在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软实力,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渠道。思想政治教育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两者在主体、目标和内容上具有趋同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强国建设;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捍卫我国文化安全;提高公民素质,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人才基础等方式充分发挥其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在论述"软实力"基本涵义的基础上,本文指出"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思想和文化的精髓,并提出了中国提升软实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伴随文化强国理念的广泛认同,"文化软实力"议题从学界焦点开始深入影响到各国国家发展理念。在经济全球化和国内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中,中国正面临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议题。文化自觉是文化软实力的生命之基,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内生动力。唤醒文化自觉意识,提振中国特色文化凝聚力;培育文化自信心态,彰显中国特色文化生命力;激励文化自主创新,弘扬中国特色文化影响力;文化软实力才能内化和硬化,成为中国特色的文化国力。  相似文献   

7.
戴英历 《传承》2008,(2):107-1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要求,表明了我党对文化建设的新认识、新思考和新部署。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需要根据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内炼硬功——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挺直国家的文化脊梁;外扬张力——加大文化的对外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要求,表明了我党对文化建设的新认识、新思考和新部署.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需要根据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内炼硬功--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挺直国家的文化脊梁;外扬张力--加大文化的对外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正>"文化软实力"一词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2004年出版的《软实力——国际政治的制胜之道》一书中,首先提出软实力的概念,对软实力理论做了较为完整的阐述。按照约瑟夫·奈教授的观点,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的决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概念,并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说明,"提高文化软实力"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为以后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李平贵 《前沿》2015,(1):112-115
农村文化软实力实质上就是一种区域文化软实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农村的集中体现。农村文化软实力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农村文化软实力建设面临着文化建设投入力度缺失、文化建设人才缺失流失严重、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力与吸引力不足、农民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不活等诸多问题。因此,要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就必须强化农村基层组织推进文化建设的责任意识,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夯实软实力建设的"硬"基础,培养文化建设人才,稳定文化建设队伍,加强特色文化的开发与管理,提高农村特色文化的传承力和吸引力,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善"文化民生"。  相似文献   

12.
周乾松 《传承》2011,(13):46-47
党的十七大及其五中全会都将增强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增强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科学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各个城市建设"文化大市、文化强市、文明之城、品质之城"的方向目标和重要突破口。因此,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对于民族与国家的发展而言,文化软实力的首要功能在于"内聚人心、外塑形象"。传统上来看,文化软实力体现为一个民族蕴涵价值观层面的文化所具有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具备吸引力和感召力的文化才能凝聚人心,保障民族和国家团结。就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而言,文化软实力还有赖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有了竞争力的文化一方面  相似文献   

14.
项久雨 《学习与实践》2008,(12):144-149
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整个综合国力中占有重要位置,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该国的国际影响力。建设中国特色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为经济建设赢得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和凸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繁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我们建设中国特色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建设,确保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建设中国特色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方面和领域,需要政府推动和支持、全民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5.
肖帅 《求索》2011,(1):75-77
"软实力"是一种‘能让其他人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的力量,它包括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等。文化是政治的必然成分,政治的手段在严格的意义上往往是文化的,所以,"软实力"要想取得成效最终无非还是要通过文化的手段来实现。影视传媒作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诞生之后便成了普通民众的主流媒体,并主宰着当下最流行的消费文化。当文化软实力成为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后,影视传媒以其作为大众传媒的巨大威力和图像语言传播价值观的隐蔽性,理应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首选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并对兴起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地区文化软实力是构成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像我们内蒙古这样的民族地区,文化个性显著、特色鲜明。我区的文化之花在中华文化大花园中格外绚丽夺目。因此,加强内蒙古的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国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世界竞争力,就必须在强化软实力发展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克服文化依赖心理增强国家文化创新力,通过强化民族文化认同提高国家文化凝聚力,通过推动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提升国家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蒋红群  张媛  龙佳解 《桂海论丛》2010,26(4):122-125
文化软实力研究现已成为一门"显学",引起了学术界的相当关注。不过,学术界对文化软实力的探讨主要集中于国家层面,而对于区域文化软实力却缺乏相应的探讨。区域文化软实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维度。文章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案例,对广西文化软实力的优势、劣势和机遇展开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广西文化软实力的战略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有文化素质的企业,才能既有鼠的眼,又有虎的眼,鹰的眼,脚踏实地而又登高望远,保持清醒不断争得主动。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明了我们文化的前进方向,也向我们提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20.
酷日本     
《时事报告》2012,(1):69
"酷日本"是日本针对海外受众打造的国家形象和品牌战略。概念中既包括日本料理、茶道、歌舞伎等传统文化,也包括动漫、游戏等现代流行文化,还包括汽车、电器等产品形象。"酷日本"希望通过宣传日本软实力,提升上述各类品牌附加价值。上世纪90年代日本就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