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三月二十六日,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天津市法院系统判决书评选会。会议要求全市各级法院认真研究如何制作好法律文书,努力提高各种法律文书的制作质量。会议评选出制作质量较好的判决书十二份,并向获选判决书的制作单位颁发了奖状和奖品。我们认为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的这种做法是好的,值得推广。小说、电视、电影可以评选优秀、最佳,法律文书为什么不能?当然,评选法律文书活动只宜在内部进行,且评选的目的是为了交流经验,尽快提高判决书和其他法律文书的制作质量,以维护法律尊严和人民法院的威信。本期选登了在这次会上获选的天津市塘沽区法院制作的一份经济纠纷案件判决书和他们制作这份判决书的几点体会,以及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的评语,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制作的判决书、调解书,写成“经济判决书”或“经济调解书”,右下方注明(××)年法经字第( )号,请问这样制作法律文书对吗?  相似文献   

3.
信箱     
“30号判决书”虽然被评选为优秀判决书,但是仍存在一些缺点。如还有几处标点失误,语言文字仍需精炼;案由不够明确;在适用法律时用“参照”一词欠妥当;引用法规、政策文件有的只有发文号,没写文题;有的写了文题,没标书名号,甚至还有的地方存在着病句。如“被告为原告代购材料一万一千五百四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区××军事法院制作的(84)刑字第10号刑事判决书(附后),是一份问题较多、质量较差的法律文书。虽然此类判决书在我区为数极少,但其中的问题在其他法律文书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5.
冰石 《中国公证》2007,(3):63-64
2007年1月16日至17日,全国优秀法律文书评选颁奖仪式暨法律文书制作与司法改革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主办,北京儒石国际教育咨询中心承办。活动共分三个阶段,首先进行的是全国优秀法律文书评选颁奖仪式,接下来是法律文书制作与司法改革主论坛,最后就法律文书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实质性问题展开专题分论坛进行深入探讨。整个活动共持续了一天半的时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1988)内法经请字第6号《关于确认和处理无效经济合同适用何种法律文书》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人民法院审理只需确认合同效力的案件,用判决书。  相似文献   

7.
民事诉讼法公布后,我们在研究如何制作好民事法律文书时,参看了几个法院的一审民事判决书。我们发现,一些判决书为了说明纠纷的起因和当事人的责任,把当事人的污秽言词引用在判决书中。如某县法院在一件赔偿纠纷案的判决书中,三次引用了双方当事人在对骂中的一些低级庸俗的原话。我觉得这种写法是不应当的。 判决书是重要的法律文书,是人民法院代表国家就某一案件所作的庄严决定。所谓庄严,我理解是通过公正的判决和高质量的法律文书两个方面来体现的,而法律文书的高质量又是通过准确、精炼、严肃、  相似文献   

8.
关于人民法庭审结的案件能否以人民法庭的名义出具法律文书的问题,按现行有关司法解释,答案是否定的。1984年8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贯彻执行〈民事诉讼法(试行)〉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就指出:“人民法庭制作的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必须加盖人民法院印章,不得用人民法庭印章代替基层人民法院的印章。”这样,在司法实践中,尽管基层人民法院的派出  相似文献   

9.
在我书桌的抽屉里,至今仍然保存着两份早已发黄的“法律文书”,一份起诉书复印件和一份刑事判决书复印件,那是我在1995年为参加省林业检察系统优秀公诉人竞赛之前而做的一次“实战演练”中留下的“战绩”。每当看到这两份“法律文书”,8年前,在法庭上与被告人针锋相对和与辩护律师唇枪舌剑的一幕便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那一年10月份,我所在的县院推荐我与兄弟县院的另两位选手一起组成龙岩分院代表队参加12月份举行的竞赛。在赛前准备中,分院要求参赛选手所在单位选定一个案件,由分院派人观摩开庭并现场指导选手出庭支持公诉。于是,县院刑检…  相似文献   

10.
青海格尔木市马玉海在来稿中指出: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七条的规定.公、栓、法三机关应当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国家法律。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罪犯被交付执行刑罚的时候,应当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将有关的法律文书送监狱或者其他执行机关。”这里的“有关的法律文书”在实践中除生效的判决书和裁定书外,还应包括执行通知书,  相似文献   

11.
对于说明书人们并不陌生,可在石家庄新华区法院采访时发现了一种新的说明书:近两年该院作出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等一切法律文书,后面都要附一份说明书,就是把法律文书还没有完全说明的内容进一步解释清楚,通过释法明理,让当事人赢得清清楚楚,输得明明白白,达到“胜败皆服、案结事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或调解书,在尾部都有“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字样。一份格式规范,说理充分,结构严谨,语句通顺的判决书、裁定书或调解书,读后使人心悦诚服,颇受教益。加盖上“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的字样,它表示法律文书的严肃和慎重,体现了人民司法机关一丝不苟的作风。注意这九个字的格式和使用,也是提高法律文  相似文献   

13.
法院制作的具有给付内容的生效法律文书(包括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是案件得以执行的依据.这类法律文书制作得是否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执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近年来,特别是在新的诉讼文书样式试行以后,各级法院都采取了多种措施,提高办案人员的写作水平,但是,少数法律文书仍然存在着格式不规范,语言表达不明等问题,下面,笔者仅就案件执行环节发现的问题列举一、二,供大家酌量.第一,给付时间不明确.即在裁判结果部分没有规定当事人履行义务的具体时间或对当事人履行义务时间规定得不明确.如一份债务纠纷案件判决书,其判决结果部分写道:“根据民法通则X条X款规定,判决如下:被告XXX偿还原告XXX货款1500元”.再如某份  相似文献   

14.
谈谈“另案处理”编辑同志:在法律文书中,常见到对同案的有关人犯使用“另案处理”一词。“另案处理”即指另作他案处理,叙述案件使用这一词显得简洁、明确。但是,笔者认为使用“另案处理”一词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使用“另案处理”应有依据。有的判决书使用“另案...  相似文献   

15.
蔡和庭,24岁,浙江丽水城郊人,绰号“流氓腿”。此人是丽水中院(94)笫33号刑事判决书注明的“在逃犯”。这是一起抢劫案,在这份判决书中,他的两个追随者被处以极刑。  相似文献   

16.
我读过的一些法律文书中,用“爱人”一词代替“夫妻”称谓的屡见不鲜。如宁致远同志推荐的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制作的一份民事判决书(见《人民司法》1983年第1期)中,叙述案情部分,有五处用了“爱人”一词,如“自己爱人”、“原告爱人”、“被告爱人”等。我认为这种用法值得考虑。 “爱人”即以我们革命队伍中惯用的意义来说,也只是泛指某人的配偶,不能表达特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你院川高法[1994]119号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在破产程序中,债权人根据人民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用抵押物偿还债权人本金及利息的判决书或调解书行使优先权时,受理破产案件的人民法院不能以任何方式改变巳生效的判决书或调解书的内容,也不需要用裁定书加以认可。如果债权人据以行使优先权的生效法律文书确有错误,应当由作出判决或调解的人民法院或其上级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如果审理破产案件的人民法院用裁定的方式变更了生效的法律文书的内容,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纠正。但当事人不能对此…  相似文献   

18.
刑事判决书是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根据法律对审理终结的案件所作的处理决定。办案的质量如何,最后都体现在判决书上。一个案件经过审理,符合“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量刑适当,程序合法”的要求,但是如果判决书制作水平不高,就会影响案件审理的质量,往往事倍功半。一份判决书能反映出审判人员的业务水平,因此提高制作法律文书的质量,是提高办案质量不可缺少的环节,我们每一个审判人员应充分予以重视。制作刑事判决书总的要求是:格式规范,叙事清楚,理由充分,适用法律正确,结论明确,语言精炼。一审  相似文献   

19.
判决书,是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依照法律,对审理终结的案件所作出的处理决定,是国家的重要法律文书之一。本文拟通过对王德祥一案判决书(全文附后)的具体分析,谈谈怎样制作好一审刑事判决书。 制作刑事判决书的总的要求是:格式规范,符合法律;叙事清楚,说理充分,结论准确;文理通顺,简明易懂。我们认为,这份判决书的制作,基本上符合这个总的要求;但在某些方面也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0.
根据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然而据笔者对近期内开庭审理、且法院当庭宣判案件的判决书送达情况所作的统计,发现法院往往一两个星期才到看守所送一次判决书,一送就是一大摞,几乎没有按时限送达的,一般都在宣判后一周才送达,有的甚至十多天或更长。如王某故意伤害案,法院于4月24日公开审理,并当庭宣判,但直到5月15日王某仍没有收到判决书,其多次索要,监督检察干警也多次到法院催办,法院却以法律文书太多,判决书尚未写好或没有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