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公众对政府生态职能的整体认知已经成为政府环境决策和生态职能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公众的生态素养整体水平主要取决于其教育水平;地方政府最主要的生态职能为维持环境健康和树立绿色发展观;地方政府生态职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一些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成本较低和政府职能部门监管不力或不作为,而对地方政府生态职能执行水准影响最大的因素为政府官员的执政理念、生态素养以及健全高效的政府决策运行管理体系。这为新时代政府环境决策和实现生态职能的路径转变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从博弈论的分析框架出发,论述了在区域生态风险治理过程中不同利益动机及其博弈行为,具体来说是地方政府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和企业与公民之间的博弈。分析结果表明,区域生态风险治理需要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和中央政府的适度干预,同时需要政府加大对存在潜在生态风险的企业进行规制和惩戒力度,提高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3.
公众的"政府的话你也信?"是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陷入"塔西佗陷阱"的表现。在分析公众不信任地方政府已经成为一种认知常态和普遍形成归责于政府的习惯的基础上,指出"官方舆论"与"草根舆论"的话语交锋中政府话语权危机、政府与公众之间互动沟通不足的原因,探讨了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在"塔西佗陷阱"中的自我救赎措施。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密不可分,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在带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既不利于环境保护和公众健康,也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作为环境政策的实际执行者,其环境治理行为受到政治与财政的双重激励。基于现有文献从财政分权、官员晋升两个维度梳理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行为,有助于促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官员考核机制的科学化,从而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在实现国家生态文明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地方政府生态治理绩效评估进行理论与制度分析,深入探讨在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导向下地方政府生态治理绩效评估制度存在的概念功能不足、内容体系缺陷、执行过程阻滞等问题,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分类指导、健全保障体系、借鉴国外经验等改进路径,为加快地方政府生态治理绩效评估制度与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融合、助推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实现提供借鉴与思路。  相似文献   

6.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形成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格局。"人大"作为国家和地方权力机关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每个方面都不可或缺。"党委领导"需要通过"人大"实现,"政府负责"需要"人大"落实和监督,"社会协同"需要"人大"提供法治保障,"人大"是"公众参与"的重要形式与渠道。总之,"人大"在社会管理中发挥法治基础和制度支撑作用,是社会管理的中枢。  相似文献   

7.
政府对企业环境行为的监管一直面临着三个挑战: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交易成本过高,企业的环境成本与收益不确定,监管方成为被监管方的"俘虏"。在环境危机的压力下,地方政府采取了运动式的环境治理方式,企业面临着不确定的环境管制。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往往形成了"同谋"和"零和"关系。在目前中国环境管理制度框架下,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能否形成合作关系?本文以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为案例,探索可能的路径和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各种生态问题的频繁发生,生态治理问题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课题,为全人类所关注。生态治理中由于理性人假设和财权、事权的下放导致了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信息不对称,由此带来了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成本扩大、政府信誉受到影响和引起政策上的冲突的风险;生态治理中地方政府信息公开是提高中央政府环境管理决策和执行力的 求,是政治民主化的 求,是转型期维护社会稳定的 求,也是提高地方政府环境政策制定和执行科学性的 求; 着力构建生态治理中中央与地方政府信息协调的沟通原则、合作原则、民主原则和责任机制、法制机制、监控机制;构建生态治理中中央与地方政府信息协调的技术路径 着重从基础建设、政务公开、业务电子化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治理的重要目标,地方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方式与效果影响着社会和谐的程度,建立双向互动式的沟通机制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剖析我国地方政府在行政沟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构建双向互动式沟通机制的四大路径:建立多元化沟通渠道,完善信息传递法制和制度建设,弱化信息沟通的行政化和形式化,转变地方政府的管理理念和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深入透视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如地方政府环境不友好行为、乡镇企业环境不友好行为、农民群众环境不友好行为等一系列环境不友好行为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环境法制建设的现状;进而提出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法制创新的路径,即从法律与政治关系的考量上实现从环境政策到环境法律、从法律与经济关系的考量上实现从管理型立法到促进型立法、从法律与社会关系的考量上实现从行政主导到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内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增多,地方政府作为环境保护的主要力量,其合法性不断受到公众的质疑,宁波市镇海区炼化事件的发生、升级及最后的解决方式都充分暴露了当前中国地方政府环保职能不健全和制定环境政策时公开化程度低的不足。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寻求合法性的关键要素,十分迫切和重要。无论是完善环保职能还是优化绩效评估标准,抑或是进一步公开决策程序,这些都是调和政府与民众、环境与经济之间分化和冲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内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增多,地方政府作为环境保护的主要力量,其合法性不断受到公众的质疑,宁波市镇海区炼化事件的发生、升级及最后的解决方式都充分暴露了当前中国地方政府环保职能不健全和制定环境政策时公开化程度低的不足。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寻求合法性的关键要素,十分迫切和重要。无论是完善环保职能还是优化绩效评估标准,抑或是进一步公开决策程序,这些都是调和政府与民众、环境与经济之间分化和冲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和谐社会构建进程中,如何通过基层政府和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来实现公众利益诉求的理性表达,迫切需要人们以新的视角看待民间组织介入其间的应有价值。当前,在由单纯的政府管理转向社会治理的发展态势下,民间组织的有效介入可以有效发挥其整合分散公众利益诉求、实现公众与基层政府信息的双向传递以及合理分担基层政府部分社会管理职能的功能价值,通过政府-公众间的良性互动,最终实现公众利益诉求的理性表达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4.
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及我国加入WTO的新的行政生态环境,服务型地方政府的建立已刻不容缓。中央与地方之间权限的清晰界定、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地方政府自身的角色转变和管理改革是服务型地方政府建立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5.
如何实现生态利益在地方政府、社会、企业之间的适度均衡与共享是区域生态治理的关键所在。基于协同视角考量区域生态环境这一公共事务治理问题,强化共容意识,致力摆脱传统路径依赖,努力形成一种"综合决策、联合执法、组织激励、信息共享"的生态治理协同机制,是生态资源特性的内在要求、政府治理创新的实践要求、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然要求,也是实现区域生态共容利益的应然逻辑。  相似文献   

16.
2014年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指出下一阶段我国要大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法治"的前提与基础是"有法可依",地方政府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问题尤为值得关注。《决定》特别提出完善公众参与政府立法机制,公众参与将成为我国地方政府立法程序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英美两国在政府立法中引入公众参与的实践较为成熟,值得我们关注和选择性借鉴。  相似文献   

17.
政府维护生态环境的责任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责任是政府职能的重要方面。为了落实科学发展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各级政府要加强公众的生态教育,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建立政府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机制、全民参与生态保护的机制和环境责任保险机制;征收环境税和补偿税;发展生态经济并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推进生态法制建设并完善社会生态监督机制,逐步遏制住环境恶化的势头,促进社会、政治、经济、丈化等方面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8.
政府生态职能的主要内容是提供生态公共产品、承担生态责任、实现生态公正。当下地方政府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经常陷入职能虚位化的困境。为此,应根据提供生态公共产品的要求对政府职责进行重组与优化,实现从"经济至上"向"生态优先"的职能转型,并通过树立生态价值、加强职能整合、完善制度设计、重视职能转移等途径履行生态职能。  相似文献   

19.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经历了从地方探索到跨省试点,再到全国推行横向流域生态补偿的发展过程。地方政府横向合作机制、纵向权威的介入以及社会多元主体的参与有助于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运行。当前,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主要存在地方政府集体行动困境、政府纵向权威过度介入或介入不足、社会多元主体参与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应将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纳入"河长制"制度体系中,发挥"河长制"纵向嵌入治理机制在整合纵向治理权威、促进地方政府横向合作以及融洽公私关系中的作用,解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良性运转与可持续发展。"河长制"可以运用政治动员、制定政策法规、建立沟通协商平台、经济激励等纵向嵌入式治理政策工具,实现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优化。  相似文献   

20.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努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发展。新形势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充分发挥环境监管执法的保障作用。近年来,山东省不断完善环境监管执法的配套制度和体制机制,创新监管执法的方式方法,有关做法对地方政府具有借鉴意义。目前,地方环境监管执法工作存在环境保护地方法规不完善、环境监管执法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可以采取深化环境监管执法改革,加快推动地方立法进程,加强网格化环境监管执法,推行"互联网+环境监管执法",完善企业与公众参与机制,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改进考核评估工作机制等措施加快推动环境监管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