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分别是中西诗坛的浪漫主义巨匠,留给了后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两位诗人都热爱向往和谐、自然、美丽的田园生活。无论是陶渊明还是华兹华斯,他们的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都极具浪漫主义情怀,然而他们在对待隐世的态度以及自我意识展示方面也存在差异性;两位诗人的诗歌作为中西方文学领域里的瑰宝,将永远滋润着一代代的读者。  相似文献   

2.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在我国诗人中,陶渊明是词语表现得最为简净,而含蕴却最为丰美的一位诗人。因为他处于躬耕归隐的质朴生活,于是他的诗殆无长语的省净,而在其省净质朴的简洁之外,又都蕴蓄着一种极为繁富大可研求的深意。因而,赏爱渊明诗的读者,包括了各色各样的人物。元遗山《论诗绝句》中那“豪华落尽见真淳”,是说陶渊明化繁杂为单纯的独到的境界。而宋朝诗人黄峪所云“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诗人玉屑》)则直抒了陶渊明为诗为人的“真”。首句“一语天然万古新”是说陶诗语出天然,万…  相似文献   

3.
昔到平江路不平 ,乾坤奠定是人民。坚持马列春常在 ,遍地黄金遍地银。80年代中期 ,江渭清已是年过古稀的老人了 ,他访苏区 ,游平江 ,兴致甚浓。他仰望起伏连绵的群山 ,思念曾与他一起出生入死的红军战友 ;俯瞰西流洞庭的汨罗江 ,缅怀行吟《离骚》、千古传颂的大诗人屈原 ;八一风暴、秋收起义、平江枪声、井冈星火 ,更激起他滚滚诗潮 ,于是挥毫写下了这首《平江诗》。地处湖南东北部的平江县 ,是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军事要冲 ,历史十分悠久。江渭清以自己有这样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故乡而自豪。1910年11月 ,他出生在平江一个普通农家…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古代经典,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屈原所赋《离骚》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伟大的诗人。很多人知道他,除了因为读过他的一些作品,更主要的是因为他与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一天,人们赛龙舟、吃粽子,相传这些传统的民间习俗都是为了纪念屈原。然而,在节日的欢闹之余,恐怕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屈原的人生经历,以及他创作《离骚》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第三集 韵盖楚骚 (屈原塑像。行吟阁) 2300年前,楚国的三闾大夫、因为爱国而遭到放逐 的伟大诗人屈原来到东湖之滨,"行吟泽畔",写下了光 耀日月的不朽诗篇。 (叶剑英。叶剑英《吟屈原》诗手迹) 1979年4月,元帅诗人叶剑英来到东湖宾馆,写下 了这首颂扬屈原的七绝:"泽畔行吟放屈原,为伊太息 有婵娟。行廉志洁泥无滓,一读骚经一肃然。"  相似文献   

6.
袁小伦 《广东党史》2003,(5):56-56,54
诗歌,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是德智美的殿堂。中华民族就是一个诗的民族。从屈原到柳亚子,诗人巨匠灿若群星;从《诗经》到《东方红》,名篇佳作浩如烟海。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的传统像黄河长江从青藏高原到东面出海口一样奔腾万里.浩浩荡荡,源远流长。毛泽东这位被誉为“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的政治家诗人在他的气吞河山的名作《沁园春·雪》中曾豪迈自信地  相似文献   

7.
诗海潜思     
一、诗者,根情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他把情视为诗的根。的确,感情,是诗的原动力,是诗的生命之根。诗,要有感情,没有感情,就没有深层次的感人形象;诗,是诗人感情的纯真流露,是诗人心弦上弹奏出来的感情之歌。 诗人的感情,是美的火花的迸发,是深处  相似文献   

8.
正叶剑英素有"元帅诗人"的美称。驰马纵横沙场可以威震四海,挥毫作诗更显铁骨柔肠。他的诗,文采斐然,享誉中外,在华夏诗坛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在那个硝烟弥漫、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年代,叶剑英与众多革命志士结识沙场,成为莫逆之交。在他一生创作的170多首诗词里,有很多是赞誉革命情谊的。叶剑英是一位长情的诗人,对于志趣相投的新朋旧友,都擅用诗词来体现他们的金兰之谊。这些意近旨远、气势磅  相似文献   

9.
遥远 《党史纵横》2010,(1):48-51
她是诗人.一生写过几十首诗,在诗歌创作上有明显的新月诗风格;她是建筑学家。她的丈夫、著名的建筑学家粱思成曾对学生说。自己著作中的那些点睛之笔.都是“她”给画上去的;她是演员.曾是三个最优秀男子心中永远的“齐德拉公主”。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党风廉政建设思想产生的特定的时空条件与创立主体的独特思维方式、领导风格 ,决定了这一思想具有自己鲜明的理论特色 :鲜明的时代性、科学的创新性、强烈的实践性和辩证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1.
一个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个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仙"李白他的出现,促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第一个黄金时代的到来。他在诗歌上创造性的成就,把屈原开启的中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推上了新的高潮。他就是我国也是全世界公认的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李白。  相似文献   

12.
诗人与酒     
自古以来,诗人与酒便有着难解难分之缘。杜甫说李白”一斗诗百篇”,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的“酒中仙”,并说李白“嗜酒见天真”。然而杜甫自己又何尚不是如此?“饥籍家家米,愁征处处杯”,他是把酒看作同饭一样重要的!说来令人心寒:公元770年,未满花甲的杜甫竟因饮酒过量而醉死了。这是中国诗歌史上沉痛的一笔。这点,一些古代学者不忍心看到他们崇拜的“诗圣”就这样“饱死”,往往避而不谈,有的甚至加以否认,这完全不必要,正史所载杜甫“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是无可辩驳的史实。被酒醉而死的伟大诗人,也许只杜甫一人,但在醉中发泄情感的诗人,却是相当普遍的。情为诗之根,诗为情之苗,诗是抒情言志的产物,诗人的情感世界相当丰富——否则就成不了诗人。酒中含酒精,喝多后大脑被酒精中毒曰:“醉”,这“醉”导致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不能自我控制,不少清醒时自戒不能  相似文献   

13.
他是战士,在敌人的营垒中(也包括自己的封建豪绅家庭)勇猛冲杀;他是诗人,诗中洋溢着战士的激情。他把生命献给了笃信的理想和事业,给后人留下了不朽的诗章。  相似文献   

14.
湖南是楚国旧地,又是毛泽东的故乡.毛泽东诞生在与湘江相邻的湘潭韶山冲.而在2000多年前,楚国伟大的诗人屈原诞生在长江之畔的秭归.毛泽东一生习诵《离骚》,推崇《楚辞》,崇敬屈原.毛泽东从屈原作品中继承、发展了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诗风,这对他的革命实践和诗词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毛泽东与屈原心相通、情相投、气相随....  相似文献   

15.
长征话茅台     
自古以来,诗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陶渊明、李白等伟大诗人的饮酒诗篇早已传诵千古。然而谁能想到,红军在长征途中与著名的茅台酒竟也演绎出许多扣人心弦的故事,留下了动人的诗篇。 茅台酒的产地茅台镇,位于距贵州仁怀县城约10公里的赤水河边。赤水河水质甘美冽爽,加上该镇地处海拔400米的低洼河谷地带,冬暖夏热的气候条件,为茅台酒创造了独特的酿酒条件。早在公元前135年,当地土著先民即已酿出令汉武帝赞赏的“甘美之酒”,向有“酒冠黔人国”的美誉。该酒晶莹透明,奇香清远。诗称“开瓶奇香满  相似文献   

16.
诗人姜澍川是冒着战争的炮火踏上文学创作道路的,迄今在文学创作的漫长曲折的道路上已跋涉了四十余年。虽然建国后长期从事编辑工作,但业余时间仍作了大量的诗歌、小说、散文、文学评论。比较而言诗歌创作的成就更为引入注目。这些诗歌的特色是以反映军事战争题材为主,为革命战争高歌,唱出了属于他自己的慷慨悲壮的诗声。在诗坛上激起了一定的反响,可以说,他的诗是战争与和平凝聚成的艺术结晶。  相似文献   

17.
杨璐瑶 《世纪桥》2012,(7):28-29
王维一生学佛,以禅入诗,被赞誉为“当代诗匠,又精禅理”。作为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淡远,流动空灵的风格在诗坛独树一帜,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善于借助山水自然表达深奥晦涩的禅意,营造清远、静谧和物我相融的意境,并与禅趣的相融相偕。  相似文献   

18.
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经参加过长征的总政治部主任肖华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时,创作完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长诗。随后,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总团的晨耕、生茂、唐诃、遇秋4位作曲家选择了其中的10首诗谱成了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  相似文献   

19.
作为在文学史上做出过划时代贡献的伟大诗人陶渊明,他的诗歌跳出东晋时代玄言诗的藩篱,给晋宋之交的文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气。他的诗歌内涵神韵明晰高远,透露着平淡自然的特色,诗风真切纯朴,不事雕琢,但并没有陷入浅薄乏味的泥淖,相反却醇厚有味,生活基础深厚;他的诗歌思想感情静穆深切,咏怀咏史诗作风格刚健、豪放,让人可以直接体会到作品中的真情实感,山水田园诗作寓情于景,情由景生,景物和情感相谐相生;他的语言色彩质朴清丽,没有堆砌的辞藻,没有不必要的修饰和浓墨重彩的铺展,因而作品清丽鲜亮;他的作品语言特质平淡新奇,通俗无奇的"田家语"使他的诗作近似口语化,读来感到朗朗上口,形象鲜明;哲学思想新奇向善,对后世生态观念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丁庆勇 《学习月刊》2011,(20):47-49
杜甫诗《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手法独特.主旨鲜明。此诗表面上忽东忽西,跳跃性极强.其内在线索极为分明:好鸟来.比好友来——好友赠诗倾述烦忧——烦忧之来由:功业未就之时.又娶新寡之豪门女.惹人议论.烦忧又添一层——诗人自述生活之老病现状.与薛之少年壮志反衬.现身说法.激励对方——劝其爱情要珍惜——劝其立功要抓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