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宪举 《人民论坛》2014,(10):53-54
<正>乌克兰危机给世界带来了新形势、新挑战和新问题。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将逐渐显现出来,我们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和准备2013年11月下旬爆发的乌克兰危机已经历两个阶段——乌克兰政治反对派在美欧支持下通过暴力等手段攫取了政权,以及克里米亚通过全民公决加入了俄罗斯联邦。这是自苏联解体以来俄乌之间最严重的一次冲突,也是20多年来俄同美欧之间又一次激烈的地缘政治博弈。其后果对于乌克兰、俄乌关系、俄  相似文献   

2.
乌克兰因其重要的地缘政治战略地位,成为美俄两国较量的角力场。美俄动用政治经济等手段,支持各自的代理人。乌克兰危机的背后,是美俄战略利益的较量。在乌克兰危机中,俄罗斯与西方国家陷入科索沃战争以来最大的政治岐见,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决意利用乌克兰危机继续打压和削弱俄罗斯,把俄在欧洲的战略空间挤压到最小程度,使苏联解体23年后俄在地缘政治上再受重创乌克兰局势随着乌东部冲突持续和马航MH17客机在顿涅茨克上空坠毁而急剧升温。乌东部战事陷入胶着状态,美国对俄制裁进入一个新阶段,俄的应对和反弹也更加激烈。美国很多媒体把普京称为"独裁者"和"专制者",竭尽"妖魔化"之能事。华盛顿认为,普京总统处处与美作对,是美国推行全球战略的"麻烦制造者"。因此,有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普京继续执政,美就不会与俄改善关系。华盛顿的目的是要通过制裁给普京制  相似文献   

4.
秦丹 《时事报告》2014,(5):30-31
4月17日,美国、俄罗斯、乌克兰和欧盟在瑞士日内瓦启动乌克兰问题四方会谈,并就有关问题达成共识。这是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闰际社会为缓解乌局势做出的第一次外交努力。目前,围绕乌克兰危机,欧美国家与俄罗斯之间的博弈依然在持续发酵中。  相似文献   

5.
何卫 《时事报告》2005,(5):49-50
1月23日,乌克兰举行总统就职典礼,尤先科正式就任乌克兰总统,乌克兰持续两个月的选举危机终于尘埃落定。乌克兰的大选本属其内政,为何却全球瞩目?尤其是受到美、欧、俄三方的密切关注?三方之间有怎样的利益较量?如此你争我夺为什么?  相似文献   

6.
俄乌冲突对美国各界的对台政策认知形成了重大冲击,对台政策辩论日益呈现“乌克兰化”的危险趋势,这为美国政府趁势推动对台政策的“乌克兰化”提供了某种契机。为了预防和应对潜在的台海危机,美国对台政策的新动向包括:加速迈向战略与战术双重清晰、更重视助台打造“非对称战力”与提升美台军事安全合作、持续深化与盟友伙伴国家的对台政策协调。美国将随着俄乌局势的变化而动态调整其对台政策,短期内势必对台海局势、中美关系以及亚太国际关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从中长期来看,俄乌冲突对美国对台政策的影响仍然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7.
和平解决是应对国际能源冲突的根本原则,谈判、调查、斡旋、调停、和解、仲裁、法院裁决是其主要方法,《世界贸易组织法》《能源宪章条约》等国际法,欧洲能源宪章、国际法院等国际组织,以及冲突应对惯例等构成的国际制度是其主要工具。乌克兰危机中,俄欧四大能源矛盾上升,俄欧通过启动能源危机预警机制、国际规则等能源冲突应对机制、能源多元化机制,阻止了双边能源关系的恶化,但其效用受国际格局、俄欧关系、乌克兰危机、美国压力等因素制约。俄欧应增强战略互信,提高危机预警水平,增强危机应对能力,提高应对措施执行力,妥善处理第三方因素、尤其是协调俄乌欧与俄美欧三边关系等方面,完善冲突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国际政治格局中,美俄关系依然举足轻重。美国在尽力争取俄在重大问题上保持某种合作的前提下,一直没有放松对其战略压制和围堵。俄也不甘坐以待毙,努力抵消美的战略挟制。美俄博弈,引发大国关系的一系列互动调整。时事报美对俄战略的线条与轮廓几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政治、文化以及军事等方面,明显加大对俄的战略挤压。冷战结束以来,特别是布什第一任期内,美图谋使俄永远不再对美构成战略威胁,在人权、车臣、政治体制建设等方面无时不对俄施压。特别是2003年11月以来,连续在俄的势力范围内发起汹涌澎湃的“颜色革命”,以和平…  相似文献   

9.
常喆  马剑  闻一 《思想工作》2006,(2):40-41
至1月3日晚,俄罗斯中断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进入第三天。几天来,俄乌天然气大战越闹越大,俄罗斯又宣布停止对摩尔多瓦供气。此前相对超脱的西方国家终于不再沉默,开始介入这场争端。西方媒体更将此事大肆炒作,《必须抵制俄罗斯的蛮干》、《新的冷战——俄把能源当作政治武器将是一场灾难》......看看这样的标题就可以知道它们的态度。分析人士认为,这说明俄乌在天然气问题上的较量,已超越双边范畴,成为俄罗斯与乌克兰背后的西方国家进行博弈的一个缩影。西方对独联体国家搞“颜色革命”,千方百计遏制俄罗斯,现在受够了气的俄罗斯终于要用能…  相似文献   

10.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发动了外交、经济和军事等一系列围堵,俄罗斯也针锋相对地采取了诸多反制措施。然而,囿于实力不逮等因素,俄反制成效有限。未来俄需要尽可能缓解与西方的紧张关系,打破现有政治经济体制对国家发展的禁锢,才能突破西方的战略围堵。  相似文献   

11.
娄伟 《湖湘论坛》2008,21(1):110-112
冷战的终结,打破了东北亚维持了半个多世纪的两极均势格局。在复杂的政治、安全结构制约下,美、日、中、俄以地缘政治为视角,采取均势制衡原则,寻求在东北亚地区的权力优势。美日俄中的均势战略博弈在加剧了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的同时,事实上也保证了东北亚地区的脆弱和平。  相似文献   

12.
新全球化时代的俄美能源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能源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大背景下,俄美能源关系的聚合张弛,既取决于生产国与消费国利益如何平衡,更取决于两国战略利益是交融还是离析等互动因素.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决定了俄美在能源领域必须寻求合作,但由于两国的能源战略各异、能源越来越浓的政治化色彩以及国际能源格局的持续变动.将使俄美能源关系长期处于竞争与冲突之中.  相似文献   

13.
一、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行动表现美国"重返亚洲"之说概始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东盟外长扩大会议时的一次演讲。随即,奥巴马政府提出"重返亚洲"战略,并出台一系列新政策和新做法。近年来,从"天安"舰事件到南海问题,从钓鱼岛撞船到延坪岛炮击,亚洲国家之间发生了多项冲突,从中可以发现美国的势力已经通过染指这些事件逐步渗入亚洲事务。同时,俄罗斯也急切加入亚洲博弈,在能源和军事方面尤其引人关注:在高调宣称要建俄朝韩天然  相似文献   

14.
王联 《人民论坛》2014,(10):50-52
<正>乌克兰局势反映美俄各自的战略企图,显示国际关系进入新阶段,同时又带有明显的旧时代印记乌克兰局势的一波三折,看似为内部两派政治力量的角力,实则源自美欧、俄罗斯等外部势力的拉锯,这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未来会否如俄罗斯《观点报》3月2日所发文章标题预期的"普京出兵乌克兰将终结后苏联时代和单极世界"那样,当前的国际政治已然进入一个新阶段。纵然乌克兰局势看上去令人眼花缭乱,未来如何发展也尚存  相似文献   

15.
于宁宁  于耀洲 《人民论坛》2012,(35):242-243
东北亚地区是冷战后国际关系中利益与矛盾的焦点,中、美、日、俄四大国的力量在此博弈。美国霸权的存在及其推行的霸权均势战略与中俄制衡均势战略、蒙韩等距离伙伴均势外交策略,共同作用于东北亚地区,改变了东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力量对比,这些错综复杂的制衡关系致使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整合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6.
自朝核危机出现以来,朝鲜半岛日益成为世界大国关注的焦点,中、美、俄、日及半岛上的朝鲜、韩国展开了自朝鲜战争以来新一轮的博弈。朝鲜半岛既非资源中心,又非地缘中心,却成为各大国的竞技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朝鲜半岛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各大国在朝鲜半岛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17.
门洪华 《探索与争鸣》2022,(1):43-50+177
积极应对百年变局,立足长远进行谋划,运筹中国外交战略新布局,事关中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在中国持续强大的同时,世界百年变局深入发展,中美战略博弈深化,国际形势和中国外部环境加速演变。有鉴于此,中国应加强战略运筹,推进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战略布局。我们建议:丰富完善统筹国家、地区和全球层面的国家战略体系;以深化国际合作为主轴,以推动国际共同发展为主线,以丰富完善国际统一战线为抓手;全力应对美国的战略聚焦,促成世界各大力量平衡和制衡美国的态势;以经略周边、共建“一带一路”、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战略合作为基础,夯实中国国际影响力拓展的基础,促成中国国家实力的有效扩展;以塑造新型全球化为抓手,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中国战略利益全球拓展;强调文明互鉴,加强文化对话,从哲学高度审视时代之问,推进中国外交战略新布局的展开。  相似文献   

18.
正胡昊主编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定价:40.00元本书是"世界热点怎么看"系列丛书2020年版,选取过去一年内的15个世界热点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解读。所选热点,多数为近年来持续不断演变的老问题,如中美关系、美俄关系、美伊冲突、英国"脱欧"、朝鲜半岛局势、乌克兰局势、拉美政局等,反映了世界秩序在整体平稳中酝酿新的变局;新增了新冠肺炎疫情、人工智能、气候治理等传统安全之外的议题,凸显了人类社会面临新的危机与机遇。  相似文献   

19.
盘点2011年的世界大事 欧债危机及中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欧洲数个国家深陷债务危机难以自拔,在此危机背景下,中国是否购买或购买多少欧洲债券的讨论从未间断。中欧关系引发了国人高度关注,中国对欧关系到了需要从中美欧大博弈背景下加以审视的时候。一、欧债危机虽与全球金融危机有关,但其爆发有自身的必然性。而欧债危机久拖不决的原因主要在于欧盟内部利益分歧欧债危机主要源于欧洲国家福利制度以及欧元区制度的不可持续。欧债危机福利制度不可持续表现为,一方面是经济长期低迷,  相似文献   

20.
钮松 《长江论坛》2016,(6):62-69
阿拉伯剧变发生以来,"伊斯兰国"组织已取代"基地"组织成为国际恐怖主义的核心,并成为大规模恐怖袭击的主要发起者、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者,以及世界各地诸多恐怖极端组织的效忠对象。美俄两个大国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对该组织的打击也相对较为有效,但美俄在叙利亚问题上存在分歧,打击"伊斯兰国"的政策也各有偏重,美国站在叙利亚反对派一边,而俄罗斯则帮助叙利亚政府军抵抗叙反对派和"伊斯兰国"。由于所涉利益不同,美俄的中东政策在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崛起之后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同时引发了一系列战略博弈。作为两个在国际上举足轻重的大国,美俄在在中东的博弈牵动着世界各方的神经。因此,深入了解美俄围绕打击"伊斯兰国"的复杂博弈,有助于全面认识中东地区形势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