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东北抗日联军的文化工作是东北抗日联军在抗日斗争中提高部队文化水平,活跃部队生活,增强战斗力的重要活动措施。东北抗日联军在极其艰苦的斗争中十分重视文化工作,这对团结教育抗联部队,团结教育人民群众起了巨大作用。抗联的文化工作是抗联英勇斗争的闪光篇章。创办革命报刊创办革命报刊是各地党组织和军队领导人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在南满游击区,曾先后编辑出版了《东边道反日报》、《东边道反日画报》、《人民革命军报》、《列宁旗》、《青年义勇军》、《救国青年》、《东北公众义勇画报》等多种报刊。这些报刊的内容很丰富,有党的文件…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先后创办了大量报刊.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在十分艰难的环境里,在日伪顽的包围封锁中,坚持办好报刊,使这些报刊在抗日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一些主要报刊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中央红军进占漳州,在闽南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影响深远。它不仅消灭了军阀张贞的主力部队,动摇了国民党在闽南的反动统治,而且以实际行动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广泛深入地宣传了党的抗日反蒋政治主张,推动了闽南抗日反蒋运动的进一步发展。1.中央红军进占漳州,直接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对闽南人民的抗日民主运动是一个有力的促进。日本帝国主义早就把福建视为它的势力范围。“九·一八”事变后,更是图谋扩大势力。厦  相似文献   

4.
殊途同归     
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民奋起抗战。可是就在这时候,漳州却发生了“抗日有罪,抗日该杀”的惨痛事件。1 1938年6月5日晚上12点多,漳州街上已经戒严,北桥柯衙内的柯鸾声一家已将休息。突然,呼呼的打门声、吆喝声、喊叫声响成一片。柯家的厅刚刚启开一条缝,一下子就冲进来了十几个人,这些人都穿便衣,但人人荷枪实弹,气势汹汹。柯鸾声认得带队  相似文献   

5.
东北沦陷的十四年间,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各级党组织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高举全民族抗战伟大旗帜,总计创办报刊80种以上,构筑了抗战宣传的重要舆论阵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抗战报刊还极大丰富了东北抗日文化和中国新文化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6.
<正>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赢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抗日游击队,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和重要力量。其中,在华北敌后战场,活跃在八路军中各师的数十名漳州籍子弟兵,用激情、热血与生命铸就了抗日杀敌的辉煌篇章,他们是漳州人民、福建人民乃至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用不灭的信念、坚定的追求和牺牲的精神,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7.
<正>闽台一水之隔,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闽台人民并肩战斗。福建沿海尤其是厦门、漳州、泉州等地成为支援台湾同胞抗日的据点。许多台湾抗日志士内渡福建,投身抗战,他们有的参加八路军、新四军,有的参加国民党军队,有的在大后方参加各种抗日组织和团体。他们和祖国人民一起,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作出重大牺牲和贡献,最终迎来了抗战的胜利。  相似文献   

8.
中共闽粤边特委根据地按照中央指示,在南方15个根据地中率先与国民党地方当局开展国共抗日合作谈判。1937年6月,中共闽粤边特委在高坑乡(即现在平和县国强乡高坑村)侯卿陈氏宗祠举行扩大会议,会议作出有关决定并发表《为改编红军第一、三支队及漳州人民抗日义勇军告同胞书》。高坑会议是中共闽粤边抗日合作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在促进闽粤边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厦门与漳州、福州是福建的三大重镇,也是二战时期,福建党领导白区斗争的中心之一。先后建立过厦门市委、厦门特委、厦门区委等机构。1931年7月17日又成立了厦门中心市委。以及1936年4月接替活动的“厦门临时工作委员会”,直至抗战兴起。正如厦门党组织变迁频乃一样,在这十年中厦门地区党的报刊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  相似文献   

10.
1932年4月20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克闽南重镇——漳州,执行扩军、筹款和抗日宣传三大任务。红军进漳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九天,但在开展抗日宣传和推进闽南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却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红军的抗日宣传内容是广泛的,首先是揭露日寇侵华的滔天罪行,从清末的甲午之战侵占我台湾宝岛,到北洋军阀时代胁迫袁世凯接受卖国的二十一条约;从“五四运  相似文献   

11.
<正>芗潮剧社是上世纪30年代在福建漳州诞生的一个革命文艺团体。它是在全国人民反蒋抗日斗争风起云涌的历史条件下,在闽粤边  相似文献   

12.
福州报刊的抗日救亡活动源远流长。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后期,中华民族的危机日趋严重的时刻,便已预先启动:在1935年,由卢懋榘、陈学英、孙克骥、张立等编辑的《福建民报》副刊《回声》,向福州文化界发出在抗日旗帜下广泛联络加强团结的号召。被  相似文献   

13.
和暖的阳光普照着这片神奇的土地。连绵起伏的蕉园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便是昔日闻名八闽的“天利植牧场”。它位于平和县坂仔镇南面的南寮山下,占地500多亩。63年前,毛泽东欣然题写了“造成生产战线上的模范战胜日寇”的题词,这不仅是对闽南人民发出了发展生产以战胜日寇的伟大号召,而且体现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团结各阶层爱国民主人士共同对敌的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那是1939年,厦门、汕头相继沦陷,闽南的龙海、漳浦、诏安前沿告紧,日本侵略者的魔爪正伸向闽南膏脂之地。而国民党当局和驻军粤军第七十五师,不但不积极抗日反而以“疏散”、“剿匪”为借口对活跃在闽南大地的抗日游击队进行包围袭击,残杀共产党人和抗日志士,采取“移民并村”设立关卡,加强保甲制度,对靖和浦、云和诏、饶和埔等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闽南地方党组织(漳州中心县委)领导下的抗日游击队和根据地进入了最艰难最危险的时期。漳州中心县委贯彻党中央制定的“隐蔽精干,埋藏生产”的方针,决定自力更生,开展生产,同  相似文献   

14.
杨必军 《湘潮》2011,(11):36-39
抗日战争时期,怀化境内曾创办过诸如《抗战日报》、《中苏》(半月刊)、《时事动态》等宣传抗日为主题的报刊。在诸多的抗战宣传报刊中,还有一份鲜为人知的报纸《洪江晚报》。  相似文献   

15.
抗日的文化宣传教育是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建立和形成全民族抗战救国共识的重要环节和重要方面。北方局遵照中共中央指示,从抗日需要出发,先后在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创办学校、学院、报刊、文艺机构等,组织一切不反对抗日的广大群众,学习军事、政治、文化艺术和生产技术等,对凝聚全民族抗日救国的思想共识,密切军民关系、党群关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直至今天也不失其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惠此春光,各种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报刊,纷纷出现。其中,率先在福建破土而出的出版物,当推漳州一九一九——一九二○年出现的《闽星》报刊。《闽星》包括半周刊和日刊两种,半周刊创办于一九一九年十二月一日,日刊出版于一九二○年一月一日。  相似文献   

17.
在中共东满特委领导东满人民进行抗日斗争时期,东满特委书记、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共产党员、年轻的革命活动家童长荣不顾身患严重的肺病,仍组织发动群众,创建抗日游击队,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活动,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中共领导下台湾同胞在大陆的抗日救亡活动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停止内战,全面抗日。其所属部队积极投入到抗日前线,英勇杀敌。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全国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海内外的许多台籍青年纷纷投奔抗日根据地,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或在共产党领导下在国民党统治区甚至是沦陷区进行抗日活动。根据地的抗日台胞在投奔共产党抗日队伍的台胞中,有一批万里迢迢从国外赶回国内的台籍青年。特别是在当时根据地医疗  相似文献   

19.
作为近代中国著名政治活动家和启蒙思想家,陈独秀非常重视新闻媒体的巨大威力。从江南乡试接触《时务报》受启蒙,到反袁复辟创办《新青年》倡革新,再到国家危难之时创办《热潮》讲抗日,他创办过多种报刊。新闻实践长期伴随他的政治活动,并使他积累了丰富的新闻经验,具有精湛的新闻工作艺术。  相似文献   

20.
东北抗日联军1940年、1941年大部队集中到原苏联境内“野营”整训期间,对东北的抗日斗争并没有停止活动,他们组织小群部队回东北进行抗日斗争,长达4年之久,是东北抗联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由苏境派出的和留在东北坚持斗争的小部队,虽然人数不多,活动的时间有长有短,也没有较大的战斗,但是小群部队在东北的抗日斗争活动,体现了抗联主力部队进入苏境以后,仍然十分重视东北的抗日游击战争,时刻准备重返东北战场;体现了抗联为收复东北失地,争取祖国解放所坚持的伟大斗争的连续性:体现了抗日联军始终是东北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日救国旗帜。由此可见,抗联小群部队4年多的抗日斗争。在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日斗争中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