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发生于20年代的台湾新文学运动,在台湾现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这场运动是当时岛外新的社会文化思潮本土化的产物,其实质是民族文化同殖民文化的一场大搏斗。新文学运动通过对旧文学的批判,继承和发展了台湾文学的民族主义传统,为台湾新文学的建立,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台湾新文学运动以批判旧体诗开始,以白话新诗和其他新文学创作的出现为标志。本文拟就追溯白话新诗之源起,对台湾新文学运动做些回顾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台湾新文学思潮与大陆的新文学思潮是否存在共生关系,这一问题海峡两岸学者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大陆学者一般认为,台湾和大陆的文学本同出一源,在台湾却有一些学者极力否认两岸文学之间密切的渊源关系并提出以“本土化”为标准检视台湾文学的定义、定位。《海峡两岸新文学思潮的渊源和比较》(朱双一、张羽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以翔实的资料梳理了台湾新文学与祖国新文学的密切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3.
台湾地处祖国东南,四面环海,对外联系,航空至为重要。三十多年来,它以旅客和货物的空间移动为产品形式,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在台湾各项事业中发展尤为突出。本文拟就台湾民用航空运输作一粗略介绍。  相似文献   

4.
要闻回放     
《台声》2005,(2):4-9
厦大台湾研究院教授陈孔立首创"台湾学" 台声讯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陈孔立在 新近推出的著作《台湾学导论》中,首创"台湾 学"一词,并将其设为一门学科体系。 台湾问题成为学界研究对象已有数十年,但 "台湾学"一直没有建立成为一门学科体系。"台湾 学"主要是指以台湾地区为特定研究对象的学问, 类似于闽南地区研究、徽学等区域研究。陈孔立所 著《台湾学导论》一书涉及台湾历史、政治及两岸 关系的研究方法和模式等内容。陈孔立将几十年来 台湾研究的经验加以总结,提出台湾学研究的基本 原则。他除了对台湾研究普遍使用的历史法、归纳 法等方法作了论述外,还介绍了系统法、政治方法、 多学科研究的方法和研究模式。该书目前由台湾博 扬出版社出版发行,并有望在内地和香港出售。  相似文献   

5.
刘铭传与林维源,一位是台湾首任巡抚,一位是台湾士绅兼巨富。刘铭传在莅台任职期间,曾任用了一批台湾士绅,得到了他们有力的支持和帮助。林维源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位。刘铭传为何重用林维源?他采取了何种措施来争取其支持和帮助?这些支持和帮助对于台湾建省起了什么作用?本文仅对这些问题略作探讨。一刘铭传在吏治方面一向以赏罚分明见称。无论在大陆或在台湾,一些曾被清廷革职并且宣布永不叙用的官员,只要是有才干的,他都不拘一格、不分派系,大胆启用。这突出地表  相似文献   

6.
甲午之战,中国战败,一纸《马关条约》使祖国宝岛台湾,自110年前的已未年5月起,被日本殖民主义者蹂躏达50年之久。而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也持续了50年。如果说中国大陆同胞的抗日斗争是从1937年或1931年计起,台湾民众的抗日斗争则发端于日本对台湾殖民统治的那一刻。他们以65万同胞生命的代价,与大陆同胞一同经历了苦难与抗争,赢得了抗日战争最后的胜利和台湾的光复。应该说,在整个抗日斗争中台湾同胞始终是一支生力军,为祖国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日本对台湾的觊觎和殖民统治日本的地缘和历史特征,决定了它必定对外扩张。而日本历史上国…  相似文献   

7.
20世纪20年代初期,台湾爱国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开展了一场争取民族独立,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爱国运动.从运动所涉及的范围来看,是以知识界和文化思想界为主,其中,留日学生和台湾的青年知识分子是运动的主体;从内容上看,是以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为主;从运动的目的来看,是通过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唤起台湾民主,以达推翻日本殖民主义的统治,实现台湾解放,祖国统一的目的;从运动的时间和斗争的  相似文献   

8.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陈孔立教授编写的《简明台湾史》一书,已由九洲图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分为七章,共21万字.作者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台湾历史发展进程;以通俗、精炼的语言,系统地叙述了从早期台湾直至当代台湾的简明历史.本书是在  相似文献   

9.
台湾谚语是台湾民间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广用闽南方言,以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较为完美的艺术形式,独呈异彩,在台湾民间文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论述。 (一) 台湾谚语的题材十分广泛,几乎对台湾漫长的社会现象和复杂的自然景观都作了生动概括,包涵了丰富深刻的内容。历代统治阶级虐民的行径,在台湾谚语中有突出的反映。无论是私有制的蔓延,还是殖民者的入侵,数百年来台湾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从未间断。谚语揭  相似文献   

10.
海峡两岸实现"三通"后,台湾一批中高层人士已通过各种渠道、多种方式,与祖国大陆开展了广泛的交流活动。相对而言,一些基层台湾民众这种交流的机会还不是太多。为了让台湾一些基层民众也能有机会参加两岸多种交流活动,2013年以来,浙江海外联谊会与浙江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以台湾青年和基层代表人士为重点,以举办活动为载体,不断拓展对台工作面,现已连续举行了两届三次  相似文献   

11.
抗战期间,有一份名叫《台湾先锋》的刊物,流传在东南沿海的前线后方,深受军民欢迎,被誉为“唤起国魂,驱除蛇豕”的号角。它是以李友邦为队长的台湾义勇队的队刊。李友邦,祖籍福建同安,1906年生于台北。在师范读书期间,加入了进步社团“台湾文化协会”,宣传反日,1924年夏袭击伪警察所后逃往大陆,奔赴广州投考黄埔军校,成为第二期黄埔学生。其间奔走联络了在广州地区的台籍人士,组建了以“争取台湾摆脱日本统治返归祖国”为宗旨的“台湾独立革命党”,曾潜回台湾,动员了一批台湾青年来广州参加国民革命。李友邦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在两广台湾地区…  相似文献   

12.
“台湾独立”、“台湾自决”不仅是一个思想观念问题,而且也是关系到台湾政局及前途的重大问题。在台湾历史上,曾出现过以“台湾独立”、“台湾自决”主张为纲领的日据时期抗日自救运动,也产生了战后海外台独运动。关于日据时期抗日自救运动的评价,历史已作了结论。然而,鉴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以及海外台独运动的有意混淆,某些人却对它与战后海外台独运动的关系产生模糊认识。本文试就二者本质上的区别和联系作一比较,澄清某些误解或歪曲。 (一) 日据时期台湾抗日自救运动是台湾人民在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祖国无力援救的特殊  相似文献   

13.
《劳动保障世界》2006,(5):46-47
应台湾中华劳动学会邀请,以吉林省政府副秘书长刘长生为顾问,以省劳动保障厅副厅长、省劳动保障学会副会长崔力夫为团长的吉林省劳动保障学会考察团,于2006年3月10日-18日,对台湾劳动和社会保障情势进行了考察。考察期间。台湾中华劳动学会理事长(前行政院劳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学陶会见了考察团全体成员,并出席了有台湾专家学者参加的”两岸劳动和社会保障研讨会”。考察团成员还先后与台湾联合总工会、劳动保障方面的专家者及企业人士进行了座谈,实地考察了台湾社会状况,同时与台湾有关方面和人士确立了建立长期交流合作的意愿。双方初步议定,今年6月末或7月初,在我省长春市共同举办一次吉台两地劳动保障论坛活动。届时,台湾中华劳动学会领导和专家学者将来长参加论坛活动。  相似文献   

14.
从学术角度系统地探讨当代台湾的政治变迁 ,对海内外研究台湾政治的学者而言 ,一直是一个具有相当挑战性的课题。虽然零星的论文并不鲜见 ,但全面系统地研究台湾政治的专著则是寥寥无几。刘国深博士从事台湾政治研究十余载 ,十年磨一剑 ,终以超凡的学识、胆识和毅力成就了《当代台湾政治分析》(九州出版社 ,2 0 0 2年 6月出版 )一书。此书是用祖国大陆学者的学术眼光分析当代台湾的政治变迁并提出一套完整分析框架的开山之作 ,它的出版对从事台湾研究的学者和涉台工作者无疑有莫大的助益。《当代台湾政治分析》与中国大陆已经出版的少数关于…  相似文献   

15.
海运可谓是台湾的经济命脉,台湾的对外经贸交流96%以上靠海运,海运状况直接反映了台湾的经济状况。近一段时期以来,台湾的经济萧条也引起了航运的衰退。台湾每年从大陆获得100多亿美元的贸易收入,支撑着台湾的贸易顺差,台湾当局却仍用禁止两岸直航来束缚两岸经贸关系发展,这种舍近求远劳民伤财的愚蠢做法令人不齿。台湾民众,特别是工商界人士急切盼望两岸尽早实现直接通航,以航运带动台湾经济的复苏。  相似文献   

16.
陆路交通在台湾交通业中居于主导地位,三十多年来,它以货物和旅客的空间移动为产品形式,为各项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对台湾经济的成长直接或间接地起了促进作用。本文拟就台湾陆路交通作一粗略介绍。一、台湾陆路交通发展概况 (一) 日据时期日据时期台湾公营铁路营业里程为898.3公里,私营铁路营业里程约3,000公里,已建成的铁路主要有八条,(见表1)日据时期运输量最高年份为1944年,该年日平均  相似文献   

17.
从1997年9月新学期起,岛内初中一年级采用了《认识台湾》系列(分历史篇、社会篇、地理篇)新教材。该教科书从历史、文化、政治等方面肆意割裂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刻意美化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从而沦为宣扬、落实“台独”谬论和李登辉“两个中国”、“~中一台”政策的工具。一、割裂台湾与祖国大陆自古以来的联系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历史、文化等方面与祖国大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认识台湾)以大量的篇幅,否定台湾与祖国大陆自古以来的联系。(一)以“我们都是台湾人”的鼓噪来误导学生“不做中国人…  相似文献   

18.
每年春季,在南台湾屏东的垦丁公园都有一场"春呐"的活动,全省各地年轻人跑来表演,载歌载舞,摇头呐喊,尽情释放,展现青春的活力与狂野。2011年7月,美国著名歌星卡卡到台湾举办歌友会,台湾青年们以最新潮的奇装异服打扮来迎合她。这就是现在的台湾年轻人:狂野、脱序、彷徨,以行动来满足内心的欠缺。当社会物质十分充裕,物质的追求满足不了年轻人的欲望和苦闷时,这种现象正显示了台湾年轻人的活力与创造力。  相似文献   

19.
《我们台湾这些年》是一个台湾青年写给人陆同胞看的书.作者廖信忠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为切入点,生动地讲述了在30年政治巨变之下,台湾老百姓的悲喜人生。书中一个个质朴的故事,仿佛一部浓缩的台湾生活当代史。  相似文献   

20.
施琅是清初的军事将领,在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率军收取台湾,完成了清政府统一中国的大业。施琅的主要贡献是:一,提出并实施了以重兵夺取战略要地澎湖,然后对台“明郑政权”实行政治瓦解攻势,最后实现了和平收取台湾的战略目标;二,充分认识台湾在整个中国海防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力主加强台湾防务建设,使清政府的台湾善后建设走上正轨。施琅堪称海峡两岸炎黄子孙共同崇敬的杰出的爱国者和卓越的军事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