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泉州曾经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如今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先行区、海丝申遗团队的牵头城市,在发展海丝文化旅游,助推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中责无旁贷地先行先试.泉州利用海丝文化遗存发展海丝文化旅游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可激活、延伸、拓展海丝文化旅游线路,带动“福建海丝文化旅游”,并延伸拓展成“中国海丝文化旅游”,对接联合国旅游组织推动的“国际海丝文化旅游”,开展中国沿海、东亚、东南亚、中亚、东非、北非,乃至欧洲的海丝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2.
泉州发展海丝文化旅游可助推海丝沿线"五通"联系,发挥"品牌之都"和"文化之都"优势,发挥华人华侨力量,推动海丝贸易合作规模。泉州发展海丝旅游的路径是激活海丝文化记忆,重塑"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国际形象,投巨资建设海丝文化旅游硬件设施,打造海丝文化旅游品牌,开辟海丝文化旅游线路,推介海丝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3.
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文化底蕴深厚,本研究对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简称"海丝")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了考察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泉州"海丝"历史文化魅力何在以及当前如何让泉州"海丝"魅力重放光彩。物质文化魅力是泉州"海丝"魅力之基,非物质文化魅力是泉州"海丝"魅力之形,内在精神魅力是泉州"海丝"魅力之"魂",泉州"海丝"历史文化资源的转化及其历史文化魅力的释放,首先物质层面要保护与开发泉州"海丝"历史文化遗存,其次要重视"海丝"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开发,最后是要注重"海丝"精神内核的升华,将泉州"海丝"文化和精神融入整个城市,走进城市的外在和内心。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明确提出福建省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这是福建发展的又一历史机遇。我们应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省集美校友总会的回信精神,高扬嘉庚精神的旗帜,加快福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拓展福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交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与海丝沿线地区开展广泛的教育、文化、旅游合作,把福建建设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文化合作的多个中心复合体,推动货物、服务、资金、人员等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增强福建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文化关联度,加快形成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给中国与东盟国家全方位合作的带来了新的机遇。福州市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核心区的战略枢纽城市,通过仔细梳理面向东盟的文化资源,推动与东盟国家在语言、教育、旅游、科研以及文化产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面向东盟的海丝文化软实力建设,以实现民心相通和价值共惠,为与东盟国家的区域合作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是福州的应有之举。  相似文献   

6.
2012年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广西北海有3处文化遗产点进入了预备名单,分别是合浦汉墓群、大浪汉城遗址、草鞋村遗址。这3处遗产点都属于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点范畴,从数量上看并不多,但其特点明显区别于其他8个"海丝城市"。建设广西特色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区,要认真贯彻习近平考察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的重要讲话精神,让文物说话,讲好广西故事。  相似文献   

7.
福建与东盟友好往来的历史悠久,东盟各国既是福建传统的合作贸易伙伴,也是海外华侨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区域。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核心区,可以借鉴广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发挥华侨华人优势,推动福建与东盟国家在教育、旅游、科研以及文化产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8.
船政文化是海上福州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船政文化资源是当前对接国家海西、海丝与海洋战略建设海上福州的宝贵资源。可以通过体验引领、创意驱动、多元融合、集聚创新等途径,将科学保护与产业化开发相结合,充分发挥船政文化与其它海洋自然与文化资源优势,促进产业集聚创新,推动海上福州船文化产业发展和世界船文化旅游之都建设,为海上福州世界海洋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旅游休闲目的地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促进海上福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谱写海上福州建设新篇章。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战略已成为国家和各相关省、市工作的重点,也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和机制体制创新的重要切入点。厦门在历史上曾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也留下了许多先辈拼搏创业及造福乡亲的光辉印迹,是宝贵的文化财富。目前在各方共同推动下,厦门在投资、商贸、产业合作等领域融入"海丝",不仅具备了良好的基础,而且出台了详细的方案,发展目标明确,实现战略构想指日可待,但厦门要想在21世纪"海丝"合作区域中树立中心枢纽城市形象,除了经济上要发挥重要引领作用外,还必须有厚实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撑,通过充分挖掘和培育"海丝"文化资源优势,对外传播厦门的优秀文化,展现厦门文化的独特魅力,才能赢得认同和尊重,助推厦门真正成为21世纪"海丝"的领跑者。  相似文献   

10.
推行城市营销,打造"品牌泉州",是对泉州城市发展思路的一种创新,有助于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建设.打造"品牌泉州",应该把重点放在城市品牌建设上,积极实施城市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11.
丝绸之路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内涵的地域概念和文化载体,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沿线各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合作共赢的文化交流带和经济发展带。陕西是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文化元素是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重要符号和典型代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陕西应该采取文化先行战略,如出台文化发展规划与扶持政策,推动文化资源旅游的整合开发等。  相似文献   

12.
充分发挥文化优势 建设西部经济强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是把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途径.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以西安为省会的陕西省的文化优势在西部数省中首屈一指.这为改善陕西投资环境,把陕西建设成为西部经济强省提供了客观的优势条件.主张引进"城市营销"概念,把西安城市定位为一座"天然的历史文化博物馆",从城市功能、城市环境、城市政府、城市市民、城市发展、城市窗口六个方面探讨如何把西安建成名副其实的旅游文化大都市,并在此基础上把陕西省的多个城市争取建成花园城市、文化城市、旅游城市,把陕西建成中国西部的旅游天堂,进行经济文化的综合经营,带动整个西部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13.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对外经济合作的一项重大战略布局。特殊的历史渊源、价值定位,奠定了海南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宏大格局中的特殊的战略地位。"一带一路"建设为海南和中国的提速换挡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命运共同体"建构更是打开了广阔的"筑梦空间"。海南应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布局,发挥海陆联营的独特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服务基地,打出自由贸易区和国际旅游岛的亮丽品牌。  相似文献   

14.
文化线路作为一种全新的遗产概念,为“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遗产保护带来了新理念和重要的启示:“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遗产保护应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开发”、树立“整体性”理念、唤醒公众参与意识、建构共生理念等原则.  相似文献   

15.
立足乐山市市中区自身在交通区位、文旅资源、产业基础、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围绕乐山市委赋予市中区建设"文旅融合城市旅游示范区"这一重要使命,深入分析了市中区做强旅游主导地位、全面深化创新驱动、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城市品质内涵的现有的基础条件和瓶颈制约,提出了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核心区"为引领,以打造改革创新先行区、商贸物流集聚区、公园城市示范区为支撑实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人大视窗     
王凯 《海南人大》2015,(3):2+57-58
3月5日下午,杨洁篪代表参加了海南代表团的审议。作为一名"老外交"和"新海南人",杨洁篪对海南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成绩不吝赞美,对海南的未来,尤其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海南作为"更是寄予厚望。去年参加海南团审议时,杨洁篪指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南可以当开拓者,当先锋",今年审议时,他再次强调了这一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推动转型发展,乐山市沙湾区坚定"文旅兴区、产业强区"发展主线和"工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战略定位,着力做好"工业、旅游、城市"三篇文章,全面推动工业转型,建设"乐山工业转型发展示范区";全面推动旅游转型,建设"乐山旅游第三极先行区";全面推动城市转型,建设"乐山生态湿地花园示范城",凝聚推进绿色发展的强大合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累"绿色动力"。  相似文献   

18.
中日韩有着相似的历史文化传统,三个国家的文化经贸交流十分密切。2013年,中国泉州市与韩国光州、日本横滨共同当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这为三个城市间的文化经贸交流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2014年,三地又坚持统筹谋划与务实合作,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同时借力"文都"效应促进中日韩经贸合作升温。但同时,诸如民间文化交流不够深入、文化贸易发展不够平衡、文化产业互植程度较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差距较大等不利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三地文化经贸交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为此,三地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交流合作机制、创新交流合作平台;加强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文都"与"海丝"的互促互进,从而开创泉州对外文化经贸交流合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给福建省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重要契机。如何保证在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同时,保护好福建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横亘在福建省面前的一道无法回避的难题。从对福建省2004和2013年的生态环境状况的实证分析中可以发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福建省九大板块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或大或小的变化,这对于生态大省的建设无疑是一个警示。因此,围绕福建省的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建设目标,努力打造一条从福建通往世界的"海上低碳丝绸之路"是福建省在社会经济和陆海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优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福州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州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取得较好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明显。福州要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大开放大发展的观念,完善融合发展机制,深入挖掘旅游项目的文化内涵,加快海丝文化旅游开发,打响福州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形象,打造特色鲜明的海西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