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新立 《政策》2009,(1):15-18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创新的主要成果,30年来农村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这一制度有利于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全面小康目标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经营体制先后经历了"农民所有,自主经营"的个体经营体制、"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集体经营体制、"家庭承包,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及完善基本经营制度、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等阶段[1]。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营体制改革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全面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2-3]。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是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重庆市大足区是全国33个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按照中央  相似文献   

3.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农村改革最重要的制度性成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全面小康目标的根本要求,也是深化农村改革、强化农业基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4.
中国土地制度向何处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向哪里去,成为近年来国内政界、学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对已经高度分化的农民和土地的类型作了区分,对到底农民要什么和什么农民在要作了探究。本文在把握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内在逻辑的基础上,对土地制度讨论中的浪漫主义情绪作了批判。本文认为保持“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中国的时代选择。  相似文献   

5.
“人民公社”将“统”的功能极端化,使其消亡成为必然;而家庭联产承包制发展至今面临难以克服的“分有余而统不足”现实困境。实现统分结合的理性与回归性演变,构建以利益缔结———责权匹配为逻辑前提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探索出生产家庭化、经营组织化、服务社会化,统分结合的农业发展体制与机制,是突破三农问题困局,走有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创新的主要成果。30多年的实践证明,以“集体所有、均田承包、家庭经营”为特征的农业经营体系,对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与劳动力快速流动,我国农业经营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弱者种地”“差地种粮”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农业发展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7.
谯龙  黄倩 《人民论坛》2014,(5):84-86
文章回顾了我国农业经营模式发展的历史沿革,探讨了包括兼业户、专业户、专业大户以及家庭农场在内的农业经营模式的特点及实践路径,认为发展具有适度规模的专业农户精准化农业是我国新型农业发展的方向,最后为创新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提出了:加强土地管理,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深化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农业技术人才培训,大力推广农业技术信息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崇州探索实践的“农业共营制”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出发,坚持和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和强化农户承包权,放开和盘活土地经营权,保障和提升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改善和贯彻用途管制权,从而形成了“集体所有、家庭承包、多元经营、管住用途”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我们认为,“农业共营制”有可能是促进我国农业经营方式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对构建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依据十八大精神,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已经成为农业经营体系和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方向。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受到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等法律机制和制度设计的制约。在新时期,家庭农场已经成为家庭经营基础上规模经营农村土地的新型经营主体。但家庭农场的理论内涵、法律地位、经营模式、制度构建等问题尚未有明确法律规范。因此,探索家庭农场的相关理论和法律问题是适应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号角。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要求: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可以说,规模化基础上的集约化、专业化,产业化机制下的组织化、社会化,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内在规定和要求。对浙江而言,培育和创新发展能实施"四化"经营的新型农业主体及其组织模式,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根本所在。具体可在六个"优化"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1.
舒晓 《今日浙江》2008,(21):16-17
近几年,浙江省农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开始进入以政策导向、市场调节、利益驱动为特征的较为理性的发展阶段。到2007年底,全省土地流转面积已达465.76万亩,占总承包耕地面积的23.5%;涉及流出土地农户240.78万户,占全省家庭承包经营总农户的25.6名,土地流转的规模和比例均连年有所增长。但是,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要求,在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前提下,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还有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马玮 《群众》2020,(20):53-54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要积极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专业合作模式。这为我们解决当下"谁来种地""科学种地"等问题提供了发展思路和基本遵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具有相对较大的经营规模、较好的物质装备条件和经营管理能力,劳动生产、资源利用和土地产出率较高,以商品化生产为主要目标的农业经营组织,主要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吴娜 《人民论坛》2014,(9):93-9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新型农业经营组织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现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目标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阐述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的发育状况和运行模式,分析目前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指出发展新型农业组织的基本思路,提出具体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党的十八大指出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改革方向.土地是整个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和基石, 土地制度集中体现了农村的各种社会关系,是任何农业社会的制度根基,是农村各项制度的基础和核心.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沿革和现行农村集体土地制度的种种不足,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探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现实路径和方向, 提出农村土地所有制在国有化的基础上实现集体托管、 农户承包经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30年农村改革最大的成果,就是形成了一个适合我国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即以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30年农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个制度,下一步继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还要围绕着如何完善基本经营制度,把改革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6.
《协商论坛》2014,(5):27-28
2013年伊始,中央出台了一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河南是农业大省,大力推进农业技术推广,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能够达到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多重目标.  相似文献   

17.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育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18.
密云农民专业合作社夯实和完善了统分结合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推进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初步形成,使合作社成为密云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载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当前,要从社会和谐的战略高度认识发展合作社的重要意义,深化政府体制改革,积极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9.
张玲 《人民论坛》2014,(12):226-228
农业经营组织创新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的关键,产业集群已成为推动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通过支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促进农业经营组织协同发展和网络发展,将是在现有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基础上深化河北省农业经营组织创新的路径之一。文章在总结河北省农业经营组织现状基础上,提出产业集群视角下河北省农业经营组织的构成框架,为河北省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提供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李尧林 《前进》2014,(3):53-5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充分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潜能。近年来,我们为了进一步提升农业效益、大幅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的步伐,确保“两个翻番”目标顺利实现,发挥农业生产基础较好、环境污染较小等优势,积极探索采用多种经营体制发展有机农业的途径,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