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戒贪篇     
戒贪篇吴正中(其一)公则生明,诚则抚众;勤可兴业,俭可养廉。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多占曰"贪",受贿曰"污"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人贵廉洁,人贱贪污;为民官者,切切记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尘不染,两袖清风。做官只是一时一地,做人才...  相似文献   

2.
赌风当刹     
时下,在我们一些官员及公职人员中,赌风甚烈。这种赌风又可分为豪赌、贿赌及玩赌。   豪赌。官员携巨额公款赴澳门豪赌,或在内地豪赌之类事情,近年来屡有发生。原西安市机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长青只是其中一例。   贿赌。一些人以赌博形式行贿受贿,于是形形色色丑恶肮脏的交易便在心领神会的输赢中很默契地做成了。这种借赌术行贿受贿的游戏已是公开的秘密。   玩赌。时下,在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公职人员打麻将、打扑克玩赌现象相当普遍,相当严重。不参与者倒被视为“怪物”,遭人非议与讥讽。一些人夜夜玩赌,甚至上…  相似文献   

3.
于振跃 《求贤》2007,(4):24-24
原杭州府署有这样一副对联: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骛声华忘政事;养廉惟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保廉隅。  相似文献   

4.
楹联集锦     
《当代贵州》2011,(30):61-61
为政戒贪,贪利贪,勿骛声华忘政事;养廉惟俭,俭己俭,还从宽大保廉隅。贪名亦贪,俭人非俭.(清·薛时雨题杭州知府署联)居家当思:清内外、别尊卑、重勤俭、择朋友,有益于己。  相似文献   

5.
贪官无孝子     
徐波 《廉政瞭望》2004,(7):18-21
包拯曾经说过:“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贪官即贼。既然是贼,当然就会无恶不作,无法无天,面目可憎。然而在一些人看来,这样做似乎有失厚道、有失偏颇,认为人总有两面性,贪官有坏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有污点,也不乏亮点。于是出现了一种“第三只眼看贪官”的现象,让我们在看到许多非常缺德的“民贼”的同时,也就有幸目睹了一批“似乎有道德”的“孝子贪官”——  相似文献   

6.
“贪”:上面是一个“今”字,下面是一个“贝”字。这就说明,凡是贪污受贿得来的钱,都不可能长期据为己有。这些钱今天或许是你的,可一旦东窗事发,明天就会被查处、没收。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伊始,人民解放战争的炮声还未完全停息,中国共产党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领导开展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斗:惩治腐败,禁止烟毒,封闭妓院服刹赌风,一举扫尽了在中国横行数千年的“四害”:贪、毒、娼、赌。反贪惩腐庆祝新中国成立的欢呼声还在神州大地回响时,头脑异常清醒的开国领袖毛泽东,想起了1945年7月初在延安和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的一席谈话。黄炎培说:“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兼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  相似文献   

8.
心正身自正     
据史书记载,东晋末年,凡到广州任职的官员均会变成贪官,其“原因”就是饮用了距城20里外的“贪泉”之水。吴隐之也来广州做官,他“慕名”来参观“贪泉”,看到贪泉不过只是一洼泉水,便对家人们说:“到广州地区的官员为什么会贪得无厌,原因我找到了,并不是这贪泉之水。”他特意舀水而饮,并赋诗一首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以后的事实证明,吴隐之并未因饮用“贪泉”之水而变贫,相反,他却是更加清廉。由此可见,人的贫与廉,关键不在外因,而是在于其自身,在于其“心志”,心正身自正。 我…  相似文献   

9.
往今来,多少人研究中医药草,为人治疾疗伤,成就显赫,功莫大焉然而能将金钱当做一味中草药来研究,治疗人的“心疾”,惟有《钱本草》。它对制欲戒贪,修身砺志,很有成效。在反腐倡廉的今天,尤应成为各级干部的必读之物。唐代名臣张说的这篇《钱本草》,开篇明义,一语中的,寥寥数字,入骨切髓,道出金钱的表征和本性:“钱,味甘,性热,有毒”客观、准确、形象、生动。是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芸芸众生,谁人没有尝到金钱“味甘”的一面可是又有几人能知金钱“有毒”的特性呢无论平民百姓,无论…  相似文献   

10.
劝父戒赌的“圣经”朱占军贵刊今年第1期《世象众议》栏目中刊发的《为刹赌风鼓与呼》一文,很切中时弊。赌,在当今社会上可谓屡禁不止,有必要总结一下经验教训。文中说:“赌博既是一种违法行为,又是思想问题。只有思想问题解决了,参赌者才会真正戒赌。要针对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有位廉洁奉公的地方官叫刘孟扬,他为官清廉,颇有政绩,一生两袖清风,深受百姓爱戴,人们对他有口皆碑。他对那些贪官污吏、以权谋私者深恶痛绝,写下一篇警世箴言《戒贪铭》:财富人所羡,但须问来源。来源果正当,虽多不为贪。来源不正当,清夜当自惭。人皆笑我痴,虽痴亦自适。不痴何所得,痴又何所失。居官本为民,贪求非吾志。钱多终非福,人格足矜持。富贵等浮云,虚荣能几日?人生数十年,所争在没世。寥寥数语,字字珠玑,作为旧时代的一名地方官,竟有如此清明坦荡的胸怀,实在是难能可贵。这篇《戒贪铭》即使在改革开…  相似文献   

12.
人生十乐     
知足常乐:行也安然,坐也安然,贫也安然,富有安然;名也不贪,利也不贪,恬淡寡欲,清净无为,宁静致远。天伦之乐:天伦之乐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大享受。运动之乐:生命在于运动。莫偷闲,多劳动,勤活动,清晨慢走常坚持,体力活力能“永存”。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作最大乐事,则心情愉快,胸襟开阔,无疑会体健寿长。忘年之乐:忘年是活动的源泉。莫想老常思少,人虽老,忘年之交不可少。人老心不老,产生愉快、轻松、乐观,充满希望的情绪,延缓肌体衰老。忍让之乐:有忍性,事情才能成;有度量,道德才能高尚。在不触犯原则的小…  相似文献   

13.
说赌     
“游戏之计胜负者皆曰赌。”(《辞源》)“赌”字同时也是个单调,以“贝”作偏旁,表明这个汉字(词)定形时已出现初期的货币,有了以货币作中介的商品交换;并且,按理说当某种行为已有文字作出规范性的表意,就证明该行为已是大众共识的社会现象。那么,用有价值的财物作注质押以次输赢的行为,既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赌”字的定形,亦必是私有制发生了的时期。不过,人类每一种行为,。C态和意识的产生与存在,除了其社会时代性原因外,往往还有其历史渊源。我们从人类乃至动物的行为特征,完全可以推定,“赌”字产生之前,“赌”…  相似文献   

14.
明末清初,曾任河北省永年县知事的刘孟扬,写过一篇题为《戒贪铭》的文章,全文仅 90字,是一篇难得的警世良言。现录如下:“财富人所羡,但须问来源,来源果正当,虽多不为贪。来源不正当,清夜当自惭。不痴何所得,痴又何所失。居官本为民,贪求非吾志,钱多终非福,人格足矜持。富贵等浮云,虚荣能几日。人生数十年,所争在没世。”   如何对待钱财,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刘孟扬的态度是羡慕钱财,但必须来路正当,对于来源不正的钱财,坚决拒绝,就是别人笑自己痴傻也无所谓,也没有什么所失。   《戒贪铭》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警…  相似文献   

15.
为官要讲德,无德的官,不是贪官就是混官。古人云:“为官忧德不忧贫。”不失为至理名言。从古至今,一切有作为的官员都是清廉的,为相十多年的孔明,死时只有桑树800株,薄田15顷。南朝江湛,官居礼部尚书高位,却只有一身朝服,洗后无衣可换。为民请命的海瑞,卒后宦囊仅有俸银8两,旧衣数件。毛泽东的一件睡衣用了20多年,补丁有73处,周恩来一条带有弹孔的床单,一直陪他到逝世,给全党全国人民做出了榜样。为上者勤政节俭,倡廉戒贪,则下属不敢胡作非为;若为上者贪财聚敛,索贿受贿,则上行下效,变本加利。因此,可以这…  相似文献   

16.
人文荟萃     
唐太宗言论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任官惟贤才。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财物自归之。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木从绳则正,君从谏则圣。木心不正,则脉理皆邪,弓虽刚劲,而遣箭不直,非良工也。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  相似文献   

17.
箭竹 《廉政瞭望》2004,(5):22-23
贪官之言,位高权重之时,往往豪言壮语;组织审查之时,往往巧言辩语;身陷囹圄之时,又往往真言悔语。贪官之言,常为花边新闻,多为饭后谈资,然贪言权力、金钱亦不失“精彩、独到”。今摘录贪官之精彩语言,加以点评,编为此文。  相似文献   

18.
按照一般理解,戒骄就是警惕骄傲自满;戒躁就是预防躁而不实。客观地说,在对待戒骄和戒躁问题上,有的党员干部比较重视前者,轻视后者。何以至此?因为在他们看来,一个人骄傲自满,一方面说,会丧失进取心,退步不前,还会瞧不起别人,我行我素,影响团结,孤立自己,甚至演变为妄自尊大,最终铸成大错,给工作带来极大损失;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1,(5):82-82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今湖北荆州)人,明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以“苟利社稷,生死以之”为座右铭,惩治官吏,严惩贪墨,力主变法,  相似文献   

20.
颈椎不适,朋友介绍了一位老郎中。闹市深巷寻得。望闻问切一番后,老先生忽然一声长叹,今颈椎病多矣,而致病原因知之者少。老先生将目光从窗外收回来,说,人多从医学角度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