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5 毫秒
1.
目的 应用靶向心脏冠状动脉死后计算机体层成像血管造影(postmortem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PMCTA)方法 对冠状动脉狭窄进行诊断,探索其对冠心病猝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用鉴定实践中的6例死亡案例,用5F猪尾型导管经股动脉入路高压注射对比剂碘海醇,获取冠状动脉影像学数据并处理分析,将冠状动脉靶向显影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常规尸体解剖、组织病理学检验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尸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验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病例在靶向心脏冠状动脉造影中均得到相似的结果 ,诊断吻合率达83.3%。靶向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方法 可以有效显示心脏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常规尸体解剖、组织病理学检验结果 具有一致性。结论 靶向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在冠心病猝死案件中可以作为常规尸体检验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苏丹Ⅲ染色如何定量应用于脂肪栓塞的法医学鉴定。方法应用苏丹Ⅲ对11例肺脂肪栓塞猝死的案例和11例其他原因致死的案例进行染色,并结合统计学方法对脂肪栓塞的阳性面积百分率及脂肪栓子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脂肪栓塞致死者肺内苏丹Ⅲ染色阳性面积百分率为(5±1.7)%、脂肪栓子数为(9±2.4)%,均远大于其他原因致死的案例(P〈0.01)。结论苏丹Ⅲ染色法定量分析在脂肪栓塞中的法医学鉴定上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过敏性猝死法医学鉴定的诊断方法和指标。方法采取10例正常人、9例过敏性猝死和19例其他死因(排除过敏反应、冠心病)尸体的静脉血,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Pharmacia UniCAP100过敏原定量分析仪)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测定血清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和]gE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过敏性猝死和其他死因的肺组织中的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过敏性猝死者的血清类胰蛋白酶和IgE含量升高,与其他死因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他死因和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它死因相比,过敏性猝死肺组织中的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免疫组化阳性染色增强(P〈0.01)。结论过敏性猝死者血清IgE和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含量显著升高;过敏性猝死者肺组织中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染色增强。  相似文献   

4.
过敏性休克猝死的法医学鉴定7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敏性休克猝死的法医学鉴定7例黄飞骏,刘世沧(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系,四川610041)过敏性休克的法医学鉴定有相当的困难。现将近10年来我系鉴定为过敏性休克猝死的7例尸解材料进行分析,并就过敏性休克猝死的诊断问题进行探讨。1资料分析1.1一般情况死者...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肌桥也称冠脉肌桥或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冠状动脉分布走行的发育畸形,为冠状动脉某一段或其分支的某一段走行于心外膜下的心肌层内。这种先天性冠状动脉分布走行的发育畸形可以引起猝死,在尸体解剖中也较为常见。本文对冠脉肌桥的形态学特点、临床影像学与心电图改变、猝死机制以及法医学鉴定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影像学技术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临床诊断、治疗不可或缺的有效工具。利用MSCT与三维重建技术进行虚拟解剖,因为具有非破坏性、可显示特殊部位损伤形态、分析快速且便捷、便于证据保存和出示等特点在法医学尸体解剖中日益凸显优势.在法医损伤学研究及实践鉴定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文章综述了利用MSCT与三维重建技术在锐器伤、钝器伤、高坠伤、交通伤等实践领域的研究成果,并通过实践检案中遇到的典型案例,探讨多层螺旋CT与三维重建技术在法医学损伤鉴定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1案例资料案例1喻某,2011年某日在某看守所,因冠心病急性发作猝死。相关就医资料记录:喻某有高血压病史,且在押期间一直服用珍菊降压片。法医学尸体解剖:冠状动脉内膜见粥样硬化斑块,管腔狭窄达IV级。案例2丁某,2012年某日在某监狱,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猝死。监狱门诊病历资料记录:丁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颈椎外伤合并颈椎退行性病变的法医学鉴定案件特点,探讨如何利用临床资料,法医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对损伤和病变参与程度进行认定等问题。方法收集17例颈椎外伤合并颈椎退行性病变的法医学鉴定案例,对其年龄分布、损伤方式、损伤程度、影像学表现等进行分析,综合评定伤病关系。结果 17例案件以中老年为主。所有案例均存在椎间盘突出,损伤以过伸性损伤为主。按照影像学表现,将损伤程度和脊椎退变程度进行分级,综合计算伤病参与程度。结论颈椎外伤合并颈椎退行性病变的法医学鉴定案件应综合运用临床资料、法医学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9.
肺动脉栓塞猝死的法医病理学检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Wei DM  Yan HQ  Wang ZS  He YH 《法医学杂志》1999,15(2):73-74,76
对50例肺动脉栓塞猝死案例分析,结果显示:引起肺动脉栓塞猝死的主要原因为创伤(42%),心脏疾病(32%),外科手术(20%)等。血栓栓子多来源于下肢静脉(80%);其次为心腔内附壁血栓(20%)。发生猝死高峰季节为10~12月;低峰季节为4~6月。猝死场所多见于医院内。最后提出了该病的法医学鉴定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广东地区622例猝死案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探讨猝死的发病机制、鉴定指标提供基础依据。方法收集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2009至2012年622例确诊猝死的案例,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一般情况、临床病历、法医学尸体解剖所见及病理学诊断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2例中心源性猝死为主要类型,占59.49%,以中青年男性多见(30~50岁男性占43.78%),冠心病为主要病因,发病呈年轻化(≤35岁者占17.89%);心源性猝死、其它系统疾病猝死、不明原因猝死3组之间心脏重量存在明显差异(P0.05);青壮年猝死综合征与心源性猝死组中胸腺肥大或出血阳性率存在差异(P0.05)。结论心源性猝死为猝死主要类型,发病呈年轻化,中青年男性为甚,冠心病为主要病因;胸腺肥大或出血引起个体应激系统障碍可能是致猝死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猝死案例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方法 对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2004~2010年间受理的16例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猝死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案例中以20~39岁男性多见,平均年龄(35.12±8.54)岁;血清钾平均水平(2.29±0.60) mmol/L.结论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猝死案例缺乏特异性组织病理学改变,法医学检案中应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评定.  相似文献   

12.
医疗损害案例的法医学鉴定是一类复杂和特殊的司法鉴定,故其鉴定的程序和具体工作与其它一般案例具有明显区别和更高要求。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这种区别认识不足,有的案例中临床医学理论和知识的运用欠妥,有的涉及死亡的案例因未行尸检可影响鉴定意见。建议:医疗损害案例的司法鉴定要认真执行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和鉴定程序;涉及死亡的医疗损害案例首先应尽早做尸体解剖,以查明死因及相关问题;对不熟悉的临床医学问题应认真查阅相关资料并请教有关专家或进行会诊;国家及有关部门应加强和加快尸解立法工作。尸体解剖在医疗损害案例的法医学司法鉴定中具有重要作用,只要尸体冷藏良好,不应局限于所谓时限规定。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受到伤害的法医学鉴定并不少见,有关损伤及其法医学鉴定的特点,国内法医学界尚无报道。本文结合63例老年人伤害案例进行分析,发现老年人受伤害的高发年龄段为60~69岁(85.71%),并具有轻微外力可导致较严重损伤、伤残率高等特点,其案发原因及地点也具有一定的特点。上述特点对法医学鉴定均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就老年人损伤程度鉴定及损害赔偿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正>冠心病猝死(sudden coronary death,SCD)在法医学鉴定中经常遇到,其发生率在猝死案例中约占40%~60%,其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比例约为3~5∶1,男性以30~49岁者居多,女性年龄则较男性晚[1]。SCD的鉴定需要对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狭窄程度进行判断,冠脉狭窄程度以管腔面积的缩小程度来度量,一般分为4级,Ⅰ级为管腔面积缩小1%  相似文献   

15.
材料和方法回顾性研究我所2003~2005年间检案实践中4例白血病死亡的法医学鉴定案件。结果4例死者生前均无明显的血液病症状,其中1例死亡前经临床确诊为急性颗粒增多型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3),另外3例均无血液病相应的临床资料。尸体解剖主要所见:(1)多器官(尤其是脑)白血病细胞浸润;(2)肝、脾肿大;(3)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倾向,如:皮肤紫癜、创口渗血或迁延不愈等;(4)可排除暴力死亡。结论白血病细胞脑浸润引起的脑内血肿和血液病的并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导致死亡的常见原因;在白血病患者突发死亡的案例中,死者生前往往缺乏典型的血液病症状,或仅有轻微的症状未引起注意;此类案件的法医学鉴定应注意收集临床资料,必须进行系统的尸体解剖检验,在有检验条件的情况下应进行骨髓细胞学病理检验。  相似文献   

16.
离子通道病所致的心源性猝死与死后基因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大威  赵锐 《法医学杂志》2010,26(2):120-127
心脏疾病引起的猝死占人类各类疾病所致猝死的首位.多数心源性猝死案例通过尸体解剖、病理组织学检验可以明确死因为心源性疾病,但尚有少数案例虽经过详细检验并高度怀疑为心源性猝死,但仍不能明确检测到可说明死因的心脏疾病.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发现此类猝死者中相当一部分属于先天性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疾病所致,主要包括Brugada综合征、长QT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短QT综合征等.本文对此类疾病的分子遗传学、心电图所见、临床表现和猝死机制以及死后基因检测技术在死因鉴定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为法医学实践中先天性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疾病所致猝死原因的鉴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扩张性心肌病是心性猝死常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2例尸检病理报告并结合文献,讨论了扩张性心肌病病变特点、猝死原因、病理诊断要点及法医学鉴定注意事项.不明原因的心腔扩张;心脏轻度到中度增重,但心室壁增厚不明显:心肌肥大:心内膜和间质纤维化是病理诊断要点.猝死原因除充血性心力衰竭外,不应忽视心律紊乱.全面系统尸体解剖,在排除其他死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自发性纵隔气肿引起猝死一例李树山,王起宏(1.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公安局,七台河154600,2.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中级人民法院,七台河154600)自发性纵隔气肿引起猝死在法医学文献中报道甚少,笔者曾鉴定一例,现综合报告如下:1案情简介刘某,男,27岁。...  相似文献   

19.
肺动脉血栓栓塞,简称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指血栓栓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症.因PTE导致的死亡突然、意外,常引起纠纷.本文回顾合肥市公安局刑科所4例因PTE死亡的案例资料,并就其猝死的发病机制及法医学鉴定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期有助于法医学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20.
闭合性腹部损伤的法医学鉴定王谦信我院1989年1月至1993年12月共检验鉴定各类刑事、民事伤害案件552件(不包括交通事故),其中闭会性腹部损伤42例(均经手术后证实),占鉴定总数的7.6%。现对该组闭合性腹部损伤的案例进行分析,并对法医学鉴定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