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发展观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国际上的几种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是》2004,(5)
发展观是从哲学角度对发展的诠释,是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的内涵越来越充实。一、发展经济学引出的发展观———经济增长论。这种发展观源于“二战”后发展经济学的兴起,是发展经济学早期的发展观。它根据对发达国家的经验总结,认为只有促进经济增长,落后国家才能实现追赶的目标。在这个时期,由于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落后国家如何追赶发达国家,因此在理论和认识上也将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其基本观点是,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中心内容;经济增长是…  相似文献   

2.
侯亚非 《新视野》2003,(1):55-58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综合概念,是人类自然观的升华,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观的全新境界。而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本文从社会学视角对社会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进行了理论梳理。  相似文献   

3.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发展观是对社会发展方向、目标、实现途径、评价标准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认识的集中反映.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提出,是对我国改革和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标志着我们党关于中国社会发展观的不断成熟和完善.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必须坚持一切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忠良 《学习导报》2011,(24):20-22
近年来,胡锦涛主席在重大国际会议上多次倡导“实现包容性增长,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中国强调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本身就具有包容性增长的涵义”。包容性发展成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新视域,  相似文献   

5.
近几十年来,西方社会对传统的经济发展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再到人类发展。按照传统发展观,发展即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被等同于经济增长。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并不是一回事,"增长"不等于"发展"。  相似文献   

6.
7.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国家,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因此,必须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从而促进社会和谐,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凝聚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促进和保障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可持续、和谐、健康的发展。为了图书馆事业跟上现代化步伐,学校图书馆需要引入可持续发展观念。加强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9.
张艳 《学习月刊》2010,(6):10-10
所谓发展的可持续性,是指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所实现的人类社会发展的良性永久性。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现代化的光明前途所在。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思想。  相似文献   

10.
11.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当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相似文献   

12.
程容宁 《求实》2003,(5):47-49
绿色政治目前在西方社会中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绿色政治提出了一套与传统政治不同的一系列的观点,其注重环境与人类发展相结合的观点颇有可取之处,尽管绿色政治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对于我国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十六届三中全会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对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有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决定》是指导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 2 5年 ,我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比较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我们仍然处在“低…  相似文献   

14.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主要精神。全面深入地学习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有助于我们将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本刊组织此次专家学者笔谈,旨在提供一个讨论的平台,使读者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内涵,有效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5.
戴岩  周玉萍 《世纪桥》2011,(7):10-11
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发展观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改革开放之前,主要是追求工业化的发展,而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率先实现了社会发展观的转变,由经济发展转变为多方面的发展,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深化了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发展观。新世纪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的高度,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可以说是社会发展观上的一个新飞跃。  相似文献   

16.
汪强 《探索》2007,40(4):176-179
本文从五个方面对我国学者关于中国经济哲学的讨论进行了综述中国当代经济哲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中国当代经济哲学的理论基础;中国当代经济哲学的意义;中国经济哲学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基础;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原理与中国当代经济实践重大问题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观与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茹 《求实》2007,1(2):9-11
马克思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用批判的辩证法来看待和分析人类社会发展,其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发展问题始终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问题。他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概括了人的本质,并把人类解放置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大背景中来考察,最后指出,通过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造实现共产主义。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才从各种奴役下解放出来,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目标才在最终的意义上得到了实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是对马克思社会和人的发展思想的继承,是在现实性上实现人的解放的根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解读中国发展观需要考察思想史。恩格斯说过,科学的认识论应“建立在通晓思维的社会和成就的基础上。”自从有了人类,便有了历史;有了历史,也就必然有社会历史发展的变迁。只不过,在人的本能胜过智能的时代,社会历史的变迁仅仅被作为神的意志或命运的钟摆;而在智能胜过本能的时代里,社会历史的变革才被视为人类自身的事。无论在中国思想史上,还是在西方思想史上,有关社会发展变革的观念都有着大量的文献记载。从思想史上进行这方面的追溯与分析,对于我们拓展理解社会发展的思路,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邓大洪 《党建文汇》2005,(12):43-43
前不久,在重庆召开的第十届中法国有企业和农业问题研讨会上,国务院西部开发办综合规划组组长杜平在会上发言时表示,要将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优先发展和限制缺乏条件的地区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杜平尤其强调,国家将确定若干影响国土安全的自然条件恶劣或生态敏感地区,严格限制人为活动和大规模经济开发,确保西部缺乏条件的地区“不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夏斌 《学习月刊》2012,(13):14-15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国际经济环境严峻复杂.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社会利益关系复杂.各种矛盾和风险增多。在这种形势下.深入研究和推进改革顶层设计.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矛盾中抓住主要的、重大的矛盾.通过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展、社会和偕,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