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循环社会发展的本质特征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和生产及消费模式的转型,即从注重物质消费经济人向注重人与自然和谐、追求环境质量最大化的生态人的转型。近年来江苏的现代化进程和社会经济进一步协调发展为这种系统转型提供了较好的社会基础,而积极构建循环型社会的规划建设体系、政策支撑体系、组织管理体系、制度推进体系、法律保障体系,将为循环社会的建成提供基本动力和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行为是衡量其市民化程度的重要标识.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文化水平和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保障水平都对其消费行为产生影响.实证调查显示,无论消费水平还是消费方式,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都有很大的差异性,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对其消费水平正相关,教育水平、医疗和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也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行为具有抑制作用.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和强化降低欠薪风险的机制,以及全面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社会保障均等化制度建设,对于优化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结构和提升其市民化程度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但由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农民工还存在精神生活贫乏、精神生活设施匮乏等问题。文章以贵阳市为例,通过实证调查农民工精神生活的现状及特点,提出解决农民工精神生活问题的相应对策,以期提升农民工精神生活质量,更好地促进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庞大的农民工离开家乡和农村,涌入城市打工生活,其消费行为已成为城镇居民、农民之外的消费"第三元"。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国际市场风险加剧,我国出口面临巨大的挑战,由于出口下降,扩大内需成为政府、经济学家和企业界的共识,就扩大内需的具体途径而言,占全国总人口19.25%的农民工的消费问题不能不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延续与建构: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城农民工除了经历生活地点和职业身份的转变外,还要经历一个社会网络的转型过程。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网络转型过程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对乡土社会网络的依赖和借重程度大大降低,城市特征更为明显。职业和居住地点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网络的建构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是广东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由于存在制度性障碍,身份认同、文化以及生活方式、自身素质等问题,农民工市民化面临重重困难。化解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必须在户籍制度、社会保障、社会公共服务管理和教育培训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7.
基于691个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本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五个层面表现出了不一致的现象,市民职业行为的转化程度较高,而市民生活方式和社会参与度较低。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程度、有无专业技术、工作状况、非农工作时间、收入水平、社会地位和所属群体等因素与其市民化实现水平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关联性。最后,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制订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相关政策提出了启示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对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们却一直是城市中的底层群体,无法与当地户籍人员共享发展成果。住房问题是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对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居住现状及住房选择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工居住现状主要是通过租赁住房为主,生命周期变量、就业性质和教育程度为代表的市场能力以及作为客观条件的地区因素等对于农民工住房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同时,当前农民工居住花费在整体消费中占较小比例,农民工的收入与房价升降并没有对其居住状况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人们的生活方式已呈现出许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的新趋势。在农民人口众多的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农民的现代化,而生活方式现代化又是农民现代化的具体表象和外部特征。本文着重叙述了我国农民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分析了其成因以及实现现代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农村城市化进程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结构形态,还包括社会文明程度、居民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因此,在其进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与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等四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要想正确认识和对待农民问题,提升农民现代性就应该将与此命题相关的概念解读清楚。“农民”这一概念在中国有其特殊性,与国际上公认的以职业归属划分不同,它更多的是从社会属性和户口角度解读的,对这一庞大的社会群体进行整体提升与改造,使之成为现代化的主体,主要是对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从传统向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发展趋势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从发展趋势看,农民工与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相统一,将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主体,并将工会作为提高其组织化程度的社会组织形态。通过对农民工的发展走势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可以更充分地认识农民工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为解决农民工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的道德信仰是农民工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父辈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呈现出新的特征,具有“时代性、发展性、双重性和边缘性”特征,他们的学历更高、对城市生活更加向往、维权意识更浓、开放意识更强。他们的道德信仰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影响他们市民化的程度和城乡的和谐大局。胡锦涛曾指出,处于转型时期的当下中国社会,农民工内部已出现代际的更替,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当代农民工的主体,解决好农业、农村、  相似文献   

14.
从农民工到新生代农民工演变中,他们的生活环境、打工目的、生活方式、城市认同感、工作期望发生明显的变化。服务新生代农民工是应对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所带来的大规模社会变革给共青团工作带来的挑战的需要。共青团应通过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实施“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积极“融城”、保护其合法权益等途径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5.
青年农民工"临时夫妻"现象是社会结构性因素和青年农民工自身主体性因素共同作用而促成的。陌生人社会与沉默的公共舆论、个体化进程与婚姻价值观嬗变、底层生活的压力与情感归属需求、同类群体的日常示范与模仿学习促成了青年农民工"临时夫妻"现象的形成。青年农民工"临时夫妻"现象会衍生一系列社会风险,给农村家庭稳定、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临时夫妻"现象解决的关键在于解决青年农民工家庭离散化问题,可以通过引导青年农民工就近城镇化和家庭化进城的方式来解决。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文化活动内容贫乏、文化生活平庸低俗、文化消费水平低下、文化活动组织化程度很低和文化交往具有封闭性等问题令人担忧;造成农民工文化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有娱乐文化设施缺乏、收入普遍较低、劳动时间偏长、体力支出过大、存在心理障碍等;因此,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并努力改善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促使城市文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推动力量,在这一过程中会伴随着其身份地位、意识形态、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民主权利的一系列变化。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逐步由农民身份向城市市民身份逐步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受到了诸如户籍制度、土地流转、个人素质等因素的制约,本文以云南省为例,针对调研所发现的问题,尝试提出了解决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不同时期有其不同的转型任务与力求达到的目标:解决制度变迁与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框架问题;普京执政时期通过实行修补与整治等政策,使三权分立的宪政制度完善,使混乱无序的市场转向有序;梅普组合后俄罗斯向国家现代化方向转型。俄罗斯经济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城市化进程加快与传统的户籍管理制度矛盾冲突的产物,与我们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相冲突。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根本之策在于取消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的关注越来越多,其公民意识问题已然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问题。笔者对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一是充分了解在杭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现状;二是识别影响其公民意识的相关因素;三是提出如何提高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水平,加强农民工公民意识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