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犯罪学是研究犯罪原因从而从原因出发探寻预防、惩罚犯罪对策的学科,因而犯罪原因是决定刑罚评价对象、刑罚价值观、刑罚机能的因素。古典犯罪学派与实证犯罪学派在犯罪原因的探究上运用不同的方法论得出全然不同的犯罪原因论,由此展开的针对犯罪原因的各项预防犯罪、惩罚犯罪对策也不尽相同。但两大学派在对立的同时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2.
刑事古典学派与刑事实证学派的理论之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犯罪学理论体系的成熟,使其日臻完善。基于犯罪学研究对象的划分,古典学派和实证学派的区别应从犯罪原因和犯罪对策角度考量,其中犯罪原因观之差异可从方法论、人性论及评价对象的角度展开;犯罪对策观之差异可从刑法机能、刑罚目的角度展开。  相似文献   

3.
近现代西方女性犯罪研究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中期至 2 0世纪初是犯罪实证主义学派阶段 ,这一时期的西方女性犯罪研究以龙勃罗梭和菲利为代表 ,认为女性犯罪是生物性因素作用的结果 ,女性罪犯是一种“假男人” ,是“天生的犯罪人”。这种观点缺乏科学性并具有很大局限性。 2 0世纪初至 2 0世纪中期的西方女性犯罪研究学者中最具代表性的是O·波拉克和W·I·托马斯。他们的学说在很大程度上与龙勃罗梭和菲利的“生物决定论”观点一脉相承 ,但在某些方面比其更胜一筹。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女性犯罪研究可分为 :现代生物学派 ;现代社会学派 ;女权主义者的批判思想等。西方女性犯罪研究在近现代的发展给犯罪学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 ,对犯罪学研究和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犯罪学研究是从青少年犯罪研究开始起步的。自1982年6月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成立以来,召开了一系列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学术研讨会,推动了青少年犯罪研究。与此同时,在青少年犯罪研究推动之下,涌现了一大批犯罪学研究的学者,在他们共同努力之下,我国对犯罪问题的研究,不再局限于青少年犯罪问题,而是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和深化阶段。尽管新中国犯罪学研究,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在党的指引之下,对我国的司法改革和法制建设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然而,近年来,我国的犯罪学学科建设,却是处于一种不景气状态之下,或者说是一种萎缩状况。犯罪学在我国的发展,既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学科成长的必然,可谓任重道远。只要我们把犯罪学研究当做一种伟大事业去干,新中国犯罪学研究必将更加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5.
刑法的犯罪定义对犯罪学研究具有导向作用 ,直接影响犯罪学研究中的具体犯罪类型、犯罪界限的确定。刑法犯罪定义反映的价值观 ,影响着犯罪学对犯罪行为认定及治理的观念。以刑法犯罪定义为研究基点 ,有利于减少纷争 ,有效利用犯罪学研究资源 ,集中解决关键问题。强调刑法定义对犯罪学的约束作用 ,并非否定犯罪学研究的独立性和特殊性。犯罪学不是刑法的辅助学科 ,刑法定义的约束作用不是绝对的、僵化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犯罪学应控制和减少犯罪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学科任务决定了犯罪学的研究对象是犯罪现象,但是,当前我国犯罪学对犯罪现象的研究存在着结构性缺失,即注重对“初级犯罪现象”的研究,忽视了对作为犯罪对策效果的“次级犯罪现象”的研究,从而导致犯罪学理论体系在完整性上存在缺陷。要完善犯罪学研究对象的结构性缺失,应当从两个方面着手,在理论上构建犯罪(刑事)学科一体化;在实践中加强对犯罪对策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次提出定量犯罪学理论的概念 ,分析了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初步建立了定量犯罪学的基本框架 ,给出了它的定量表达方法。研究表明 ,定量犯罪学较系统地描述了社会犯罪问题 ,通过犯罪数量指标的分析给出了犯罪趋势和控制手段 ,为对社会犯罪问题的研究开创了新的研究方法 ,提供了新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8.
犯罪学在国际上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但是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学科。在经济急剧转轨、社会急速转型的新的历史时期,重大刑事犯罪增多,并有进一步严重化的趋势,各种刑事犯罪活动成为社会稳定的消极因素和破坏力量。加强犯罪学理论研究,特别是研究新形势下各种犯罪的新特点、新趋势,可以为更有效地治理各种犯罪活动提供科学依据,为改革开放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犯罪防治与和谐社会构建,围绕这一主题与会者对黑恶势力犯罪、凶杀和暴力犯罪、商业贿赂犯罪、未成年人犯罪、职务犯罪等多个问题领域进行了探讨。会议收到的论文集中反映了我省犯罪学领域研究的新成果,体现了我省犯罪学理论和司法实践的新成就。  相似文献   

9.
关于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在学说史上大体上有四类不同的观点,唯有最狭义说符合犯罪学研究的现实并有利于犯罪学研究的深化.从横向看,犯罪现象具有法定犯罪、违法行为和不良行为等三种不同的形式.从纵向看,犯罪现象由个体犯罪与群体犯罪等两个不同的层次所构成.对个体犯罪的原因分析采用心理学和行为学的方法,对群体犯罪的原因分析采用社会学的方法.个体犯罪的预防对策应当以干预缺陷人格的形成和减少犯罪机会为目标,群体犯罪的预防对策以促进公平、正义和缓和社会矛盾为目标.  相似文献   

10.
犯罪概念是犯罪学研究中的关键概念,社会学、刑法学等学科虽然就什么是犯罪都有 各自的表述,但囿于学科性质和研究目的,不能满足犯罪学的研究需要。犯罪学需要有自己的犯罪概念。 而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概念应当以犯罪的社会学概念和刑法学概念为基础,既要兼顾行为的性质和社会文 化内容,也要兼顾本学科功能和任务的理论阐述。  相似文献   

11.
犯罪学与刑法学中的犯罪含义是有区别的,犯罪学的犯罪概念是一个模糊概念,而刑法学的犯罪概念是精确概念。犯罪概念的模糊与精确各有用场,不必强求一致。但从犯罪学角度来看,不应该把犯罪局限于刑法定义,而应该更注重对法定犯罪的相似行为、越轨行为的现象、原因和预防进行探究,从而有效地控制其向法定犯罪升级蔓延。只有这样,犯罪学才有广泛的研究对象,才能发挥它应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犯罪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创立虽然仅有一二百年,但许多思想家、法学家对犯罪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中贝卡里亚的犯罪学思想在整个犯罪学领域中占据着重要而突出的地位,作为古典犯罪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理论和思想对当时的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对现代犯罪学的研究也当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研究犯罪心理必然涉及刑法学、犯罪学和心理学,然而三学科概念的交叉形成研究的困难。犯罪心理研究既要以刑法学“犯罪”概念为起点,又必须引申并扩展,融入犯罪学对犯罪的研究内容,同时,还要增加心理学对犯罪行为与犯罪人的独特研究角度与内容。  相似文献   

14.
犯罪本源理论是犯罪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终极性、一般性、不受限定性、指导性等特征。犯罪内因是犯罪本源研究的主攻目标。犯罪行为是由犯罪动力推动所形成。犯罪动力可划分为犯罪原动力、犯罪内动力 ,犯罪外动力 ,这三种动力实质上就是犯罪行为的动力源 ,它解释了犯罪产生的源头和形成过程 ,所以称其为犯罪动力论。犯罪起源于无阶级社会 ,母系社会就有了犯罪雏形 ,父系社会犯罪已相当严重。犯罪本质可一般性表述为犯罪是一种反社会的、危害统治秩序的最极端行为 ,其政治特征是阶级性 ,其事实特征是危害性 ,其人身特征是危险性 ,其社会特征是关系性。  相似文献   

15.
从侦查实践角度看犯罪本体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学对犯罪本质、犯罪原因等的本体论追求 ,是犯罪客体化的产物。这种追求是社会犯罪文化观的一种知识层面的表述 ,并不是犯罪学科学化的基础。从刑罚实践的历史进程看 ,犯罪作为刑罚实践的一个环节 ,构成了刑罚实践的手段 ,而不是脱离刑罚实践并与刑罚实践相对峙的外在的自在事实。因此 ,犯罪体现了刑罚实践的结构性特征 ,也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结构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环境犯罪学是犯罪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犯罪现象与空间、地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它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芝加哥学派罗伯特.帕克和恩斯特.伯吉斯的研究。肖和麦凯的研究以及后来的机会理论和日常行为理论丰富了环境犯罪学。坚持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实证主义方法论、以及现实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双重品格是环境犯罪学的理论贡献。在实践层面,它提供了情境犯罪预防的通用模式,并成为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模式的根本性理论支柱。  相似文献   

17.
论有中国特色的预防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犯罪学研究的深入和开展,各国的犯罪学者都先后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预防犯罪上来。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及其多次学术研讨会都开展了预防犯罪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取得了丰硕成果。回顾中国的预防犯罪研究与工作,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点:一、狠抓青少年犯罪,认为青少年犯罪是犯罪的源头;二、青少年犯罪是“综合病症”,因而实行综合治理;三、预防青少年犯罪要坚持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和及时进行的原则;四、坚持“打击与防范并举,治标与治本兼顾,重在治本”这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搞好社会帮教和工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犯罪本源理论是犯罪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终极性、一般性、不受限定性、指导性等特征。犯罪内因是犯罪本源研究的主攻目标。犯罪行为是由犯罪动力推动所形成。犯罪动力可划分为犯罪原动力、犯罪内动力、犯罪外动力,这三种动力实质上就是犯罪行为的动力源,它解释了犯罪产生的源头和形成过程,所以称其为犯罪动力论。犯罪起源于无阶级社会,母系社会就有了犯罪雏形,父系社会犯罪已相当严重。犯罪本质可一般性表述为犯罪是一种反社会的、危害统治秩序的最极端行为,其政治特征是阶级性,其事实特征是危害性,其人身特征是危险性,其社会特征是关系性。  相似文献   

19.
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是立体的 ,它既是个体行为 ,也是社会现象 ,二者缺一不可 ;而刑法学中的犯罪概念则是平面的 ,它仅指个体行为。犯罪学中的犯罪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危害性 ;而刑法学中的犯罪则是以刑法违法性为其本质属性的。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是以社会为研究背景的 ,它以社会利益为本位 ;而刑法学中的犯罪概念则以国家政治为背景 ,以国家利益为其本位。  相似文献   

20.
评价腐败以犯罪学为标准是科学的。腐败在犯罪学上被认为是犯罪。对社会的严重危害使腐败本身具有犯罪性质。与腐败有直接联系的犯罪可分为谋求钱物型和谋求权利型。腐败对于犯罪具有示范作用、驱动作用 ,动摇人们的法律信仰 ,并使国家预防和控制犯罪的能力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