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作用和地位的进一步加强,人民币国际化并最终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是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但是人民币要成为真正的国际货币还需要漫长的时间。制约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因素有: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很难在短时内改变;亚洲区域合作、货币一体化的层次较低;我国经济总量和金融政策上的一些条件尚不具备。  相似文献   

2.
曹彤 《红旗文稿》2012,(1):17-19,1
所谓人民币国际化,就是要使人民币逐步成为贸易和资本项下的结算货币、金融交易项下的计价货币、国际储备项下的核心货币。中信银行副行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联席所长曹彤在《人民币国际化新方略》中指出,过去三年,中国把握住了人民币走出去的契机,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从当前国内外局势来看,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节奏应做出调整,由侧重于进攻转换为侧重于防守,等一等、缓一缓、看一看方为上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实力和国际贸易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化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必然要求。针对人民币资本账户尚存在管制的现状,本文通过重新界定货币国际化与货币自由兑换的关系,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发展已步入新常态,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与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都需要货币政策的协调,更需要人民币国际化的支持。本文对比分析了美元、欧元及日元三种国际货币的国际化模式,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并就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做了详细阐述,为全球大变局下我国金融战略决策奠定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5.
涂永红 《前线》2013,(2):29-31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国家快速发展的一大标志,也是中国全面融入国际社会并保持经济持续强盛的重要支柱和国家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币国际化无疑是我国21世纪最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必将对首都经济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以及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高,人民币必然走向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是把双刃剑,利益与风险并存,且面临一系列约束条件。本文根据货币国际化的一般规律,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民币国际化之路。  相似文献   

7.
储备职能和计价职能是国际货币的主要职能,也是货币国际化的重要标志。基于国际债券计价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视角的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贸易实力和军事实力越强大,币值越稳定,国内金融市场深化程度越高,则本国货币在国际债券计价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构成中的份额就越高,反之则相反。由于国际货币履行职能时存在强大的惯性作用,新国际货币崛起与在位国际货币衰落的替代过程渐进而又漫长。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初期阶段可依托国际贸易从区域和远端两个市场、从计价和结算职能着手同步推进,同时还应尝试在亚洲范围内推行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来临令各国经济形势黯然失色,却令人民币大放异彩,特别是在与中国相邻的东南亚各国,人民币的影响力正在不断上升。从区域到全球。这是任何一种货币国际化的必由之路。对人民币来说,这个区域就是东南亚。  相似文献   

9.
数字货币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高级化的社会货币形态。主权数字货币发行流通会对现行货币结构、监管机制、宏观调控及国际竞争产生全新的深刻影响。主权数字货币推动零(负)利率等调控手段得以实施,是经济下行期政府逆周期调控的有效手段。中国主权数字人民币(DCEP)采用二元发行模式,可通过设置货币流向监控、前瞻性条件和良好政策沟通等政策手段来提高主权数字货币流通监管效率。在数字货币全球流通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国际竞争,我国应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稳健推进数字人民币国际化,加快DCEP研发测试、完善数字立法、加强技术创新和国际政策协调,积极应对推行DCEP全面流通及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着力提升DCEP在国际数字货币新体系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周立 《理论学刊》2022,(1):101-110
数字货币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高级化的社会货币形态。主权数字货币发行流通会对现行货币结构、监管机制、宏观调控及国际竞争产生全新的深刻影响。主权数字货币推动零(负)利率等调控手段得以实施,是经济下行期政府逆周期调控的有效手段。中国主权数字人民币(DCEP)采用二元发行模式,可通过设置货币流向监控、前瞻性条件和良好政策沟通等政策手段来提高主权数字货币流通监管效率。在数字货币全球流通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国际竞争,我国应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稳健推进数字人民币国际化,加快DCEP研发测试、完善数字立法、加强技术创新和国际政策协调,积极应对推行DCEP全面流通及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着力提升DCEP在国际数字货币新体系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1.
赵忠民 《世纪桥》2011,(23):58-59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人民币成为世界主流货币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条件,主要是由于中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严重缺陷、中国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措施以及地区一体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但是,人民币成为世界主流货币还有很多制约条件,主要表现为:中国的经济基础依然相对薄弱,中国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不发达,以及发达国家不愿意见到人民币成为世界主流货币。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国际化经历了作为结算货币、交易货币和储备货币3个阶段。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综合实力提升和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体现。与此同时,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尤其金融发展带来了风险,为维护我国金融安全,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要牢固树立金融发展要服从服务于实体经济的理念,要努力实现一系列金融制度政策尤其是金融监管制度政策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潘荣 《廉政瞭望》2003,(8):10-11
随着中国经济强势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也日益提高。人民币的币值走向将会如何,人民币何时能实现完全自由兑换,都将影响亚洲以至世界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人民币国际化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逐步加深,西方主要国家爆发了大规模主权债务危机。美欧经济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世界经济也会因此而进行一次重新洗牌,我国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因此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15.
在金本位货币体系崩溃后,美国通过主导国际货币体系的多次变迁,使美元逐渐取代黄金和英镑,取得世界霸权地位.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坐稳霸主宝座的美元开始实施霸权战略,通过打败黄金、控制石油和大宗商品价格、垄断国际金融组织,对日本、欧盟、拉美,俄罗斯等个个击破,将全球经济纳为囊中之物,从中获取最大国家利益.鉴于此,不断走向国际化的中国经济,要认真汲取他国经验,及时转变发展战略,谨慎对待人民币国际化,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区域化是人民币国际化和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突破口,其首先在东盟地区实施的条件正在成熟。鉴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正成为中国-东盟次区域合作发展的重要引擎,为人民币区域化提供了动力,因此,以泛北部湾次区域经贸一体化和金融合作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广西的区位优势尤为明显。广西的着力点在于以泛北部湾金融改革与合作为重心、以泛北部湾经贸一体化为载体推动人民币区域化。侧重点包括推进广西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加快中资金融机构国际化进程,建设良好的金融合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货币理论本质上是内生性货币供给理论,其核心思想是:货币流通量内生于商品交易需求,货币需求决定货币供给。遵循这一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基本思想,分析中美两国间M2/GDP数值的显著差异性,不能仅仅停留在货币层面,而是要深入到产业结构层面,以美国经济的"去工业化"和"虚拟化"这两大基本特征为切入点,以此阐释在中美经济循环中形成的始于产业、显于货币的危机链条。相应地,必须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优质金融资产供给,积极稳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此消除由分工陷阱和低端产业结构锁定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勇 《党建文汇》2011,(6):11-11
在不久前闭幕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话题引起各方热议。有外电称,人民币成为世界主要通用货币的计划不会让任何人感到惊奇。这是中国崛起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自然结果。人民币的国际化趋势,将成为一场会对世界市场造成重要影响的“金融革命”。  相似文献   

19.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及欧元的问世促使东亚国家思考本地区的货币合作问题。由于各种条件所限,东亚的货币合作不能一蹴而就,而应当分阶段进行。对东亚货币合作进程的具体设想是现阶段建立东亚货币基金,中期目标是建立次级货币区域:日元货币区、东盟货币区与人民币货币区,最后实现长期战略设想——建立东亚单一货币。我国应为这一进程创造良好的自身条件,通过加强同东亚区域内各成员的政策协调,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进程等,积极参与东亚货币合作。  相似文献   

20.
尚晓昆 《党课》2012,(15):88-89
今年6月1日起,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正式宣布,银行间外汇市场将完善人民币对日元的交易方式,发展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这是我国首次开展除美元外人民币与主要国际货币间的直接交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