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阿道尔诺认为,社会本身既是主体,又是客体.如果把社会仅仅看作是客体就会犯实证主义的错误,因为它忽视了社会中存在的矛盾,而社会的认识活动就是社会中的矛盾的展开.此外,社会是总体,同时又不能被仅仅看作是总体.总体和个体之间有辩证的关系,但是却不能被看作是统一的.因为说到总体就意味着有个体与它对立,说到个体就意味着有一个总体与它对立.社会认识就是总体和个体之间的循环.这就是社会认识的面相学.  相似文献   

3.
社会建设:建构和谐社会的一条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秩序何以可能-社会发展何以可能-这是社会学经典而永恒的研究问题。因此,如果从社会学视角来看,社会建设和管理有些什么内容呢-它的理念是什么,它的路径和机制有哪些-如何才能实现社会建设和管理的理想目标-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问题。文章认为,社会和谐是一种理想,一个目标,但社会和谐并不是没有矛盾。这就需要通过社会建设,以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功能,构建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而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一条路径的社会建没,在目前主要有三项基本内容:社会关系建设、社会组织建设和社会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4.
韩冬雪 《前线》2013,(1):41-43
如何通过建立和健全社会组织来推动社会管理l体制的创新,是我国社会建设面临的一项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 在推动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社会建设的本质与主体来源等基本问题应当引起我们充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对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的讨论中,通过归纳社会与国家相互依存又彼此博弈的关系,明确指出了社会建设在国家权力回归社会这一最终目标的前提下,必然兼具国家与社会双重主体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把社会建设作为一个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一个目标单独提出来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六大把社会建设放在经济建设里面,十七大把社会建设单独分出来来进行阐述,标志着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这样一个新的阶段进行社会建设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这次党代会的政治报告里面提出来社会建设在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教育、卫生、和医疗,完善和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扩大就业,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管理.我认为跟过去的比较,特别是05年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的讲话里面"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这次把"四位一体"的具体建设提出来了.……  相似文献   

6.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不能成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一直是我国思想界研究的热点.有人编造"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把它说成是毛泽东的.部分学人将其当作学术上的新发现和理论上的新观点加以宣传,欺骗了读者,毒化了学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与毛泽东创造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性质根本不同和对立的两种思想体系.目前思想界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学术分野,已经转变成当代中国向何处去的一场斗争."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不仅是国内某种政治力量用来否定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纲领,也是用来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纲领,理论上不能成立,政治上极为有害.  相似文献   

7.
任新峰 《唯实》2011,(9):23-25
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心应是社会组织建设.当前,基于党的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推进社会建设的主力,让党的基层组织成为引导培育社会组织、协调社会群体之间利益的主角.最终,让社会组织成为社会管理的主体,这应是基层党委政府和社会共同加强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8.
任新峰 《唯实》2011,(8):23-25
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心应是社会组织建设。当前,基于党的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推进社会建设的主力,让党的基层组织成为引导培育社会组织、协调社会群体之间利益的主角。最终,让社会组织成为社会管理的主体,这应是基层党委政府和社会共同加强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9.
《新长征》2011,(5):1-1
省委书记孙政才在我省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会议上强调,"十二五"时期既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种社会矛盾集中显现的时期,必须妥善应对矛盾凸显期,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逐步走上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0.
《廉政瞭望》2011,(14):16-19
有人说,这是个浮躁的社会;有人说,这是个焦虑的社会。这是我们的宿命,还是可以突围的困局?我们会在挣扎与迷惘中终老,还是尚有可以搭乘的“方舟”?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升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高度。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认识上的又一次深化,理论上的又一次创新。  相似文献   

12.
于咏华 《学习论坛》2008,(12):63-67
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系统存在,就其内部构成来看,它是主体和客体的有机统一,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基本要素有机综合的系统整体.这一系统整体同样具有层次性,如果把作为"母系统"存在的社会称为总体社会的话,那么体现社会主体(人)及其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社会"子系统",就可以称为主体社会.在主体社会的视域中,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是人,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一个内容宽泛的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目前中国的实际来看,保障人的基本权益,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改善和保障民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切入点.因此,在主体社会的语境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重点是改善民生和保障民生,任务是推进社会事业、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管理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3.
椿桦 《党建文汇》2011,(1):35-35
“我爸是李刚”式流行语将社会转型期“二代”问题展示在公众面前——“拼爹”游戏,该不该恨爹不成“刚”?“在幼儿园抢凳子,有人说‘我爸是科长’;在小学欺负同学,有人说‘我爸是主任’;在中学抢女同学,有人说‘我爸是处长’。”中国之声《央广新闻》的一则报道,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这是新时期摆在我们面前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民政部门将认真履行职责,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中健全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充分发挥城乡社区和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深刻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时俱进的品格和追求。政治文明不仅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广阔的社会发展层面讨论和界定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是进一步确定和认识政治文明建设战略地位的重要基点。一、政治文明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与政治文明,从本质意义上说是同一体。社会主义的政治本质和进步意义在于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  相似文献   

16.
信息网络社会的权力分配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信息网络社会,知识和信息是重要的权力源,信息网络的发展促使社会权力的重新分配。这种分配是趋于集中,还是分散,国内外理论界有不少争议。有人认为信息网络的发展加剧了权力的集中化,可能会产生一个电子专制制度,甚至出现极权主义。与之截然不同的是,有人认为信息网络的发展促使权力分散化,分散化的结果,从积极的方面讲,有利于促进民主、平等、自由等的发展,从消极的方面讲,可能会带来社会的无序化,甚至产生无政府主义倾向。也有人认为这两种趋势都是存在的,既存在向上集中的趋势,又存在向下分散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社会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进程中,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建设必然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并成为继续推进现代化的关键领域。在我国,由于社会建设比较滞后,严重影响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切实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这一短板,更好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迫切要求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建设上来。为此,需要深入研究社会发展规律,加强社会建设的战略规划和战略指导,依法明确各级政府社会建设的职责,加大对社会建设的投入,加强社会建设的评估与监督,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8.
社会建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始终,是社会生产方式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抉择。因此,社会建设是具体的历史的。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矛盾,必须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才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2,(13):6-6
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是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一是要把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作为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网格化使社会服务管理突破了传统模式,从主要依靠“人海战术”走向依靠科技手段,从“条块”分割走向资源整合,从粗放管理走向精细管理,从“运动式”管理走向日常制度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批判蒲鲁东无法把握"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社会有机体",这根源于蒲鲁东的研究方法,蒲氏套用了黑格尔的方法,把人类社会区分为十个前后相继的"环节",虽然作为诸"环节"的概念是可以把握社会有机体特征的,但其方法决定了他不可能完成这一任务。马克思更多地用唯物辩证的方法把握社会有机体,他既强调共时的系统性,又强调历时的发展性。马克思不仅在《哲学的贫困》中涉及到了社会有机体理论,还在其它著作中探讨了社会有机体理论,把人类社会看作一个活的有机体是马克思一以贯之的观点。这一理论对当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