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毅强 《理论学刊》2008,3(1):47-50
邓小平"不搞争论"思想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就是坚持实践第一观点,具体说:一是坚持实践优先,二是坚持实践探索,三是坚持实践勇气,四是坚持实践标准.不搞争论凝聚了党的若干历史经验.不搞争论成为改革开放的一项基本政策.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针对不同的国内国际环境和社会发展现实提出的"争论"与"不争论"思想,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战略的坚定性与战术的灵活性.深入理解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内涵和实质,就要实事求是地决策,分清本末主次,把握处理好"争论"与"不争论"问题的度,目的是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  相似文献   

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命题再阐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牛方玉 《理论学刊》2008,2(1):101-104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创造者命题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个是历史事实层面的,通常提法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一个是历史价值层面的,相当于汉语表达习惯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作为历史价值层面的特殊命题,"人民群众"、"历史创造"有其具体的确切的内涵."人民群众"是指无产阶级先锋队及其联合的力量,"历史的创造"是指自觉的人类历史的创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深刻地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时代视角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表达的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实际出发,首先解决农村问题"--邓小平用他的"猫论"、"摸论"、"不争论"和"小康生活论",成功地设计了破解"三农"难题,唤起亿万农民奔小康的改革创新蓝图.  相似文献   

5.
刘少奇1951年提出"人民内部的矛盾" 概念的前前后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少奇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探讨,起步于建国初期关于国营工厂内部"公私兼顾"、"公私矛盾"的争论,但探讨不久就被迫中止.其原因是建国初期发生的批判李立三在工会工作上的一系列思想观点和"高饶事件"等党内斗争.刘少奇探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这段曲折历史,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表明了思想理论准备和党内民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五四"一词涵盖了政治与文化两个层面的历史内容,它对中国现代政治和文化发展都发生过深远的影响.中国现代史上发生的众多思想文化问题争论,都可以从"五四"思想资源中找到源头,"五四"成了评价政治与文化问题的强势坐标.几十年来的"五四"评价,应时代权势之变化而有过不同的取向,而最重要的评价取向,则莫过于两次:一次是始于20世纪30年代末,即"五四"运动20周年之际;另一次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即"五四"运动60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提出"不争论"是在传统社会主义思想占绝对主导地位背景下的一种策略,目的是为了改革开放能顺利推进,特别是家庭承包责任制不因争论而耽误时间,体现了以时间换空间,使思想和行动由不同步到同步的发展思路.但是时代条件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现代化建设也已经进入到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整个环境和条件要求全党和全国必须形成统一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古田会议前,在党和军队建设的过程中,红四军领导层和指战员在红四军党的"七大"上发生了一场争论.这场争论,关系重大、影响深远.正是这场争论,才有了中央的"九月来信",才有了古田会议的召开.争论的缘起是前委和军委运作中的关系协调问题;争论的焦点是关于军委的设置问题;争论的实质是要不要维护前委代表党对军队的领导问题;争论的结果是中央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周恩来主持起草了中央"九月来信",妥善正确地处理了"朱毛之争",维护了党内团结和党内和谐,召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古田会议.研究红军初刨时期党和军队建设中的这段鲜为人知又十分重要的历史,对于我们今天进一步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增强党的团结,维护党内和谐,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疑是很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在总结经验中提出的"不搞争论",是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创新性回答,它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必须全面、科学、准确理解。在邓小平思想中,"不搞争论"和"不动摇"两者是统一的。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问题上不容搞争论、"动摇不得",在"坚持社会主义的探索道路"上不能搞争论,实践中还没有经验需要"试""闯"的问题不必争论。无论是"不搞争论"还是"不动摇",都要服从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马永辉 《党史纵横》2004,(12):11-12
雇工这个问题,很长时间内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大问题.在我党历史上,关于雇工问题有两次大范围的争论,一次是建国初期关于"党员雇工"问题的争论;另一次是改革开放初期关于个体、私营经济中雇工问题的争论.与邓小平直接相关的雇工问题的争论,是改革开放初期的这一次.邓小平在关键时候的几次表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