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祥俊  胡峰 《人民论坛》2014,(2):253-255
中国和印度均被称为“崛起国家”,两国新兴经济体身份和特殊文化蕴育的政治文化必然异于西方式的主流政治文化,通过分析中印现代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发现中印政治文化均具有多元化的特点,都有明显的民族主义色彩和国家强盛的政治信念;同时,中印政治文化在文化结构、本质属性以及影响力方面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丁帅 《人民论坛》2014,(11):170-17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评价应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针对性、遵循教育规律、不断创新进取、严守科学客观原则,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情感态度培养情况、意志品质培养情况与行为规范情况等.并且根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评价原则与评价内容,针对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实现路径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周仁准 《前沿》2012,(21):30-32
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指导下的多元价值并存将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政策.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应着眼于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着手.加强价值多元化背景下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还必须充分认识到当下主流意识形态建构任务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应采用务实的、发展变化的眼光.  相似文献   

4.
构建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的政治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詹玲 《长白学刊》2004,(2):107-1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强大精神支柱,在中国和平崛起的新道路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国和平崛起的过程不仅是我国政治文化嬗变的过程,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构产生了强大的冲击.能否为世界提供政治文化思想是成为世界强国的基本条件之一.我们要以政治文化世俗化为目标,创新发展主流政治文化,客观评估传统政治文化,批判借鉴西方政治文化,大力完善政治社会化渠道,为中国和平崛起提供有利的政治条件.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与政治稳定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理论月刊》2002,(4):38-40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呈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态势,主流政治文化和非主流政治文化同时并存,共同作用于政治系统。目前中国政治系统的稳定局面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但也存在着许多影响政治稳定的因素。本文认为,政治文化是影响政治稳定极其重要的因素。因此,为了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必须从“讲政治”的战略高度重视政治文化建设,同时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探索,不断推进政治文化内容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伟 《理论月刊》2006,(11):60-63
本文认为,政治文化对于政治发展乃至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及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加之改革开放的新背景,使当前我国政治文化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特征,主要体现为主流政治文化与非主流政治文化并存。因此,转型时期政治文化建设必须从政治文化的内容、主体、外部环境、思想教育等多个环节入手。  相似文献   

7.
黄美雯  邵子华 《前沿》2003,(8):81-83
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利益多元化与思想方式多元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青年文化思潮与青年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关系密切,本文结合青年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影响,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主流政治文化的引领。当前,党外代表人士面临多元政治文化冲击,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学院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主阵地的作用,强化政治共识教育,推进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9.
和谐民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我国在建设民主政治过程中,有片面提高公民参与度的呼声,结果可能产生过度政治参与和民主的悖论。原因是它忽视了我国当前的生产力水平及政治文化因素。在今后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必须立足我国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实现多层次的公民政治参与;允许主流政治文化和政治亚文化同栖共生;培育公民参与的政治态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多元化经济与文化的日益繁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面临着新的课题与挑战。笔者通过近30年基层工作的探索与思考,认识到情、理、法的有机结合,能使新时期高校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历久而弥新.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简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宪政史表明:如要实现民主,就不得不极力推动民主的基础建设。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作为中国当前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不容忽视的主观基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菁芜并存,瑕瑜互见,只有对传统政治文化进行清理剔抉,去芜存菁,方能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对变革期我国政治社会化问题的三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社会化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在我国,社会变革所引起的经济市场化改革、政治渐进式发展、文化多元化格局与社会发展性转型是加快政治社会化步伐的深刻缘由。政治社会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政治体系的稳定与发展,弘扬主流的政治文化,培育合格的政治人。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本文最后力图提出政治社会化有效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代中国的新主题。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丰富完善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建设这样的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中,利益多元化、共同富裕、以人为本,应是基本的价值诉求。利益多元化单一和纯粹,不是和谐,更构不成和谐社会。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切难题,来自我们选择了一个多元化的发展道路;而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唯一可能性,也在于我们能够形成一个多元化…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语境下的"文化全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文化全球化已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取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密切关联性、文化自身发展的独特规律性以及网络文化新形态的出现.文化全球化的实质是越来越多的人跳出狭隘的地域界限,超越本族群的视野,而拥有全人类的立足根基以及环视世界的目光.文化全球化包括指导理念层、观念文化层和文化产业层三个层次.全球化条件下的文化融合并未抹杀其冲突.文化全球化内含文化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姜丽 《前沿》2012,(17):26-28
文化自觉自信说到底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作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自信的关键,大学生的文化自觉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影响大学生文化自觉自信的因素主要有西方社会思潮和社会经济转型期对我国高校文化的冲击,教育产业化带来的挑战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社会思潮,立足本土文化,加强人文教育,树立文化安全意识,以及进行网络安全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对策可以提升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6.
渠红丽 《前沿》2013,(2):140-141
文化多元化和种族多元化是美国社会的重要表现形式,作为文化多元化和种族多元化在文学领域上具体体现的美国少数民族文学,也已在美国得到了承认和广泛接受.当前伴随着美国文化多元化的发展,美国的少数民族文学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笔者从文化多元化的角度去探索美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崛起,希望对推动对美国文学的研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7.
何聪 《传承》2010,(24):76-77
美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盎格鲁-撒克逊白人为主流的美国文化,其宗教也形成以盎格鲁-撒克逊新教体系为基础并分散出一系列的宗教信仰,构成美国早期的主流宗教。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美国的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在宗教方面也形成了多种宗教文化与盎格鲁-撒克逊新教体系并存的宗教多元化。  相似文献   

18.
论传统政治文化对中国民间治理变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理理论是当代有关政府和行政改革的前沿课题,它修正了主流政治学的统治理论,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的关注,在中国也不例外。本文梳理了民间治理在中国的发展状况中国的民间组织与政府的关系密切,有明显的官民两重性,且政府的主导性明显,从而导致中国民间治理的困境。文章从深层分析了传统政治文化即一元化政治结构的权威体制与权威性人格,君尊臣卑的政治价值观与等级制度造就的政治臣服心理对中国民间治理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刘红 《台声》2008,(1):20-22
即将下台的陈水扁给人的感觉和印象,只有两个字:“疯狂”。他对权力的贪恋,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的狂妄、虚伪、凶蛮、粗俗,出现在已经经过20多年政治多元化进程的台湾政坛,实在令人失望!只能让人感到台湾政治文化的堕落,只能让人感到民进党的堕落。  相似文献   

20.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集中反映我国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价值尺度和文化观念。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与基础,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在青年大学生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深层次地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