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与发展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核心支撑,是企业竞争优势与经济效益的源泉。长期以来,我国增长方式一直未能实现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科技竞争力和供给力不足。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必须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增强自主创新动力;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努力发展创新文化;建立开放式的科技体制,扩大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2.
周淑娟  祁彬 《前沿》2007,(12):74-76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即由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投入推动增长转向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先进的管理来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对我国经济来说已经刻不容缓。因为中国的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将会逝去,能源短缺越来越严重,经济增长也不会永远保持高势头,所以要通过自主创新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不断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以满足市场对高新技术需求的增加;追加科技投入同时也要形成大规模的制造能力和产业配套条件;使企业成为有远见的、能动性强的创新主体;实施"节能优先、多元开发、科技支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3.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历史必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际上也是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决定其转变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经济要素的不断替代.  相似文献   

4.
张伟平 《桂海论丛》2006,22(3):42-44
西欧与东亚经济发展的大相径庭证明,由资源短缺所导致的要素制约更容易激励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但要素制约并不必然促使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前提是必须具有激励创新的制度安排。要素制约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经济发展的现实启迪是:必须适时主动地提升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经济增长方式上还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低产出”的问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既有生产技术和工艺相对落后原因,也有体制不合理因素;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政府职能创新、技术创新、结构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人力资本积累机制创新”入手,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自主创新是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经济社会持续20多年快速发展的骄人成就,GDP年均增长达9.1%.但需要清醒看到的是,我国经济的增长方式还属于粗放型.GDP增加值中,绝大部分的贡献来自于资金、人力等生产要素投入增加的拉动,而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快速和持续发展阶段70%~80%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根据党中央确定的“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指导方针,自主创新是国家“十六字方针”的核心,也是上海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上海在建设“四个中心”、实现“两个率先”和加快经济方式的转变、构筑新型产业体系的进程中,必须把自主创新贯穿到创新的全过程,贯穿到创新的各个环节,努力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拥有自立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全面、持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但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协同努力。作为一个人大代表,我就此谈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然而,企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实质性转变。为破解这一难题,致公党中央课题组深入调研,并结合发达国家的企业自主创新经验,针对目前国内企业的现状与需求,提出若干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研究与交流》2006,(2):43-43
具体而言,创新工作首要就是提高研发水平和投入“十一五”期间重点要解决好原创技术问题,发展高技术、高性能、差别化、绿色环保纤维和再生纤维,扩大产业用纺织品和非棉天然纤维开发利用,全力实施纺织行业科技发展纲要确定的38个攻关与产业化项目,其中包括28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10大成套设备开发,  相似文献   

10.
李红 《长白学刊》2001,(5):65-66
知识经济在中国尚处于萌芽发展阶段。知识经济的萌动呼唤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并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借助中国知识经济的萌动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是新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抉择。  相似文献   

11.
牛力伟 《桂海论丛》2004,20(6):9-11
执政能力建设的提出具有深刻的背景,我们要准确把握执政能力建设的内涵和发展方向。只有取得高的执政效率的执政党才能具有高的执政能力。而执政方式问题决定着执政活动的成本与产出,是执政效率的决定性因素,是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论加强公共经济管理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平 《理论月刊》2010,(3):136-138
本文在充分肯定公共经济管理在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公共经济管理与改善民生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从二者关系的角度,审视加强公共经济管理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环境中的动态创新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日益复杂化且变化迅速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全球化环境中 ,企业的生命力和持续竞争优势将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更有效、更快速的动态创新能力 ,成长快速的公司和市场领导者的成就 ,往往不是来自于低成本的“收获战略” ,而是善用知识的力量执著于持续创新的事业。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付岛旅游度假村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其存在的妨碍企业良性运转的内部问题和威胁企业经营的外部因素,用战略管理的思想和创新的观念为该企业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迎接挑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徐彬 《桂海论丛》2010,26(3):1-6
一个政党要维持和增强人民的认同,巩固自身执掌政权的地位,就必须不断地提高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作为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必须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主线贯穿于伟大工程与伟大事业二者之中。文章立足于政治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依据政治体制改革渐次展开的逻辑,把中国共产党置身于国家、社会、党自身三大政治系统之中,着力研究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这些领域中所面临的挑战及其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6.
唐祯熹 《桂海论丛》2005,21(1):8-10
文章阐释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党群关系和谐化二者内在联系,强调了提高执政能力、营造党群关系和谐化,对巩固党的 执政基础的极端重要性,并着重探讨了营造21世纪党群关系和谐化亟须提高的四种基本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新颁<国防动员法>首次明确了地方政府在国防动员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将国防动员纳入国家危机管理体系.<国防动员法>的实施,要求各级政府在履行国防动员职能的过程中,科学统筹组织体系、力量体系、共需性物力、信息系统平台、动员计划(预案)等方面建设,以提升"双应"即"应战"与"应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论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创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给我国的政治生活带来了巨大冲击。只有建立起一个既适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又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 ,才能解决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问题。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既是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 ,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成功选择。  相似文献   

19.
程扬 《桂海论丛》2009,25(1):60-62
提高领导素质和领导水平是加强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是随客观形势和具体事件变化而演进的动态过程,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和侧重,但主体性与实践性却始终是构成其本质的两个重要维度,也是衡量执政能力的基本指标.  相似文献   

20.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们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的重大成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党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努力提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