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德宁 《群众》2022,(4):65-66
<正>火车自从在欧洲发明和发展以后,一直都是欧洲货运和客运的重要交通载体,火车文化在近代欧洲文化和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不少西方谚语和典故都与火车有关。我曾坐过五六十趟欧洲各国火车,其中一些经历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有一次,我在德国旅行了一个多月,堪称一次完美的火车之旅。DB是德国铁路公司的缩写,  相似文献   

2.
访欧随感     
1998年5月,我随国务院开发办组织的代表团,以科技专家的身份赴欧洲访问近一月,沿途所见,感受颇深。欧洲的交通在国内高速公路上行车,时有紧张枯燥之感;而在欧洲高速公路行车则心旷神怡。车内宽敞明亮、空气清新,音响不时播放着奥地利木管、长笛独奏曲,或是维...  相似文献   

3.
傅传耀 《人大论坛》2012,(12):52-53
有朋友问我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非洲怎样?”我问朋友,“你去过非洲吗?”答曰,“多次去过欧洲,真没曾去过非洲。”我说,“养老去欧洲,观光和发展去非洲。”他们不得其解,听我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4.
4月中旬,北京交通大学通信专业硕士研究生官科花了9天时间,从意大利北部的米兰开始,途经威尼斯、佛罗伦萨,再到中南部的罗马以及庞贝,将昔日欧洲文艺复兴中心意大利游历了一番。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对正在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交流学习的官科进行了采访。中国青年报:行走在欧洲,你最受触动的是什么?官科:在欧洲,每幅风景落入我眼中,总能折射出祖国的情形,我看到的种种差异绝对不是用“发达”和“发展中”,或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就可以简单解释的。  相似文献   

5.
从1994年到2003年,我先后在欧洲当了9年大使,先在荷兰,后在日内瓦,最后到了法国。9年中,我接触了国内到访的许多代表团。在与他们的接触当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我在同一些人的接触当中,也发觉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邱震海 《同舟共进》2011,(12):23-24
自欧债危机产生后,有关欧元将会崩溃的言论甚嚣尘上。确实,欧洲此次债务危机的严重程度超出以往所有的经济危机,也由此折射了欧洲经济的一些深层问题,包括欧洲经济一体化设计过程中的问题。但欧元是否会就此崩溃?欧洲联盟是否会就此崩溃?我认为不但下此结论为时过早,且这些结论大都基于对欧洲情况的不甚了解。  相似文献   

7.
在布鲁塞尔欧盟总部门口,经常有小贩向游客兜售烙着鲜明“欧洲印记”的明信片。我曾经看到一张印有巴黎凯旋门、罗马竞技场和柏林伯兰登堡门等欧洲主要地标性建筑的明信片,上面还写了这样一段令人忍俊不禁的话:什么样的人是一个典型的欧洲人?他(她)应该灵活如德国人,严谨如法国人,谦虚如英国人,冷静如意大利人……令你会心不已。  相似文献   

8.
田波澜:今年是一战100周年,在欧洲的公共舆论和社会生活中,有无对此比较重要的讨论和纪念活动?公众都有哪些感兴趣的主题?方德万:在欧洲开展了很多纪念活动,所有参加了一战的国家都在铭记本国作出的牺牲,但每个国家的纪念形式不一样。我不大清楚在法国、荷兰或比利时如何,但英国几乎每天在报纸、杂志上都有相关报道,在BBC(英国广播公司)的网页上,有“一战最重要的100个事件”的回顾;我所在的剑桥大学也举办了不少相关会议,可见英国人是非常重视这个事情的,这当然跟协约国阵营的最终获胜有很大关系(德国、奥匈、土耳其、保加利亚属同盟国阵营,英国、法国、日本、俄国、意大利和中国则属协约国阵营—编者注),英国人值得为此骄傲。但剑桥大学的历史系是比较保守的,他们主要还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本土,而没有放眼整个欧洲——英国人历来认为他们是独立于欧洲而存在的。而德国的纪念活动不多,主要是在历史博物馆举办展览。  相似文献   

9.
穿行西欧     
我看北约总部 前年我去欧洲,从北边的汉堡走到南部的罗马,大饱眼福。第一印象是,欧洲,特别是西欧,真是一块风水宝地。那么蓝的天空,那么绿的大地,汽车就像是在大花园里奔驰。从德国汉堡奔向荷兰阿姆斯特丹的途中.中国籍的导游说,这里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没有水灾,没有旱灾,风调雨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也就是说,上帝厚爱这一方臣民。他们想不富都不行。远的不说,  相似文献   

10.
熊琦 《民主与法制》2011,(23):16-18
与先生初遇在德国 2004年,我在德国海德堡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本科毕业即负笈欧洲,蛰伏于图书馆或地下室的我,从来也未曾想到,除了可能的文字往来之外,还能和国内学界的泰山北斗有近距离的接触。对于德高望重的马克昌老先生,我更只是在武汉大学读本科期间在新生入学会上遥睹风采,  相似文献   

11.
“欧华联会”六届大会期间,有许多种由华人主办的中文报刊供与会者索取阅读。我一种不漏地收集了十多种,有在匈牙利出版的《企业家》、《欧洲之声》、《欧洲导报》、《欧华时报》,在俄罗斯出版的《莫斯科晚报》,在奥地利出版的《欧华侨报》,在英国出版的《天下华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商品在意大利黄思贤我国产品从机电、车床到丝绸、服装和皮革原料,由于价格低廉,质量较好,在意大利很受欢迎。意大利是中国在欧洲仅次于德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也是1989年以后欧共体国家中首先与我恢复正常贸易和外交关系的国家。意大利的厂商和中小企业家对我...  相似文献   

13.
访欧纪行     
今年七、八月间,中央有关部门组织到德国等地考察,使我盼望到欧洲发达国家看一看的夙愿终于如愿以偿。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再度引起世界瞩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提倡德教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为世界所关注。早在欧洲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在他的《哲学辞典》中说:“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没有些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他还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他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在他的《论中国哲学》中说:中国哲学“远在希腊人的哲学很久以前”。“我们从前谁也不信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们伦理更完善的立身处世之道、更进步的民族存在,现在从东方的中国,竟使我们觉醒了”。  相似文献   

15.
斯特拉斯堡     
历尽劫难的城市 在欧洲的历史名城中,斯特拉斯堡是我向往已久的一座城市。这主要由于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我在早年时曾读过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小说的故事发生在阿尔萨斯地区,而斯特拉斯堡正是阿尔萨斯的首府。我想探索这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另一个原因是,当今的斯特拉斯堡乃欧洲的首都之一,欧洲议会、欧洲委员会和欧洲人权法院都设在这里。从斯特拉斯堡可以窥见欧洲统一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参加中国残联、国家劳动和保障部组织的“全国残联系统高级职业指导师培训班”,考察了德、法等6国残疾人事业状况,欧洲国家政府对残疾人事务的理念,引发了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踏上瑞士国土时,已近黄昏。夕阳余辉将山头抹上一层大红色。绿色呵护的马路显得光滑而平坦。一幢幢乳白色、桔黄、果绿、天蓝色的尖顶小楼在绿树丛中时隐时显。花园里婆娑的树木、堆璨的花草在一场大雨之后更显得幽雅多姿。遥望峻峭的山峰,积雪皑皑,一条条冰川象长蛇似的沿着山谷婉蜒卜伸,令人视觉清爽,心旷神怡。在苏黎世做短暂停留后,我又飞向我这次出国学习的第一站──日内瓦。夜幕渐渐降临,瑞士的夜景在飞机上尽收眼底。有着“欧洲阳台”之称的瑞士地处欧洲最高处。它水远保持中立,不受战争的困扰,加之工业发展蓬勃,旅游业已…  相似文献   

18.
从来不上网的我,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与期待,还是在七点一刻,离开电视的《新闻联播》,用手机上网了。因为这些天,无论是媒体上还是朋友中,都在热议着莫言有可能获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而且今晚北京时间十九点就会揭晓。甚至有人告诉我,欧洲博彩中心的赔率,莫言已经排到第一名了。  相似文献   

19.
<正> “新欧洲”和“老欧洲”的说法最早来源于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1月22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口没遮拦:“你老把欧洲只当作是德国和法国,但我并不这么认为,我倒以为它们只代表老欧洲。只要观察一下整个北约组织所属的欧洲,你将发现重心正在东移。那里有很多新的成员。”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我有幸赴欧洲学习生活了一段时间,既开了眼界也受了启发,有一种读千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感觉。我们主要是在德国进行交流活动,走访了一些重要城市和若干大型现代企业。一个月的行程让我对德国有了一些深刻的印象和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