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红  梁丽萍 《理论探索》2005,(4):138-140
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公民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法律素质。当前,我国公民的法律知识比较贫乏,权利意识淡薄,普遍缺乏对法的信仰。因此,应着重从培养公民的法律信仰、提升公民的权利意识、完善司法制度和进一步做好普法工作入手,来增强公民的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2.
关于公民法律意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法律意识教育是通过有目的地对公民施加法律观念的影响,使公民接受所传授的观念,进而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公民法律意识教育的目标,是确立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培养其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公民法律意识教育的内容,包括法学基础理论和现行主要法律.公民法律意识教育具有途径的多样性、环境的制约性和对象的自主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焦焜 《学理论》2009,(8):86-87
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法律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重要权利和手段,其目的是鼓励公民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从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及公民的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并结合我国刑法关于正当防卫内容的规定,对正当防卫制度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1)
法制教育是普及公民法律知识、培养个人法律观念的主要途径。国家通过法制教育让每一个公民了解法律内容,培养公民规范的社会参与意识,帮助公民树立正确的法律信仰。法制教育对每一个公民都具有深刻的意义。大学生作为新一代重要群体,在法制教育上必须着重加强。  相似文献   

5.
颜世颀 《理论探索》2011,(6):120-122,126
政治权利是保障公民参与政治决策过程的权利,它的实现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合格的公民是其个体基础,独立的公民社会是其社会基础,健全的法律制度是其制度基础。但在我国,由于缺乏相应的公民素质,公民社会组织相对脆弱,法律制度方面还存在诸多障碍,难以充分实现公民政治权利。充分实现公民政治权利,应培育具有相应文化和技能的合格公民;发展各种民间组织,培育独立的公民社会;从法律上健全各种制度,确保公民真正享有政治权利。  相似文献   

6.
何军峰 《学理论》2012,(6):118-119
大学生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参与者和先进群体,其公民意识水平的提高,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大学生公民观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公民意识,促进和谐社会需要的公民意识,利于提高国民素质,引领和谐社会建设。但是,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淡漠,公民教育缺乏全面系统性和实践体验。因此,应从增强公民教育的全面系统性、丰富公民教育内容、注重公民教育实践体验、营造良好教育环境、增强公民教育长效性等方面加强大学生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7.
遗嘱是被继承人生前对自己遗产或其他事务进行预先处分,并于死亡时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遗嘱继承是指按照遗嘱的内容继承遗产.它是在不违反法律中某些强制性规定的条件下,被继承人可以变更法定继承中有关继承人的范围、顺序、应继份额等项规定,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理其遗产的继承.遗嘱继承是各国法律普遍承认的一种继承制度.我国继承法也承认遗嘱继承.这是因为:一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近年来遗嘱逐渐增多;二是从法理上说,遗嘱继承与公民财产所有权有关,立遗嘱是公民行使其财产处分权的一种形式,我国法律既保护个人的财产所有权,也保护个人对其财产的处分权.  相似文献   

8.
万朝珠 《行政论坛》2012,19(4):61-64
日益频发的公共危机需要政府作出有效的决策,因此公共危机决策是政府危机管理的先导和主要手段,一切危机管理都离不开危机决策。而公民的有序参与是科学、民主与合法地进行公共危机决策的重要保证。但是,现阶段我国公民有序参与公共危机决策还存在许多困境:危机信息的传播缺乏公开性和透明性,公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不高,公民参与渠道不畅通,政府与公民之间缺乏良性互动,公民参与危机决策缺乏法律制度保障,公民参与政府危机决策的组织基础薄弱。因此,应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危机信息公开化,提高公民参与能力,培育公民参与的主动精神,建立政府与公民的合作治理机制,加强公民参与的法治化和制度化建设,培育和发展社会自治性组织,以促进公民有序参与公共危机决策并及时有效地消除公共危机。  相似文献   

9.
《行政论坛》2016,(5):75-79
不良行政行为不但是行政管理中的一种不正之风,而且会侵害公民的正当权益,但当前对不良行政行为的治理只是注重单方性的内部监督与问责,而忽视公民权益的保障。同时由于相关法律制度的缺位,且没有专门性监督机构,导致公民权益无法得到救济。保障公民因不良行政行为受损的权益,是实现公共行政正义的需要。既要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畅通公民权益救济途径保障公民权益,也要设置专门性的监督机构切实维护公民权益。  相似文献   

10.
基层政府官员的法律认知依然陈旧,法律国家主义和工具主义色彩浓厚,缺乏公民意识,与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仍不相适应。应当从增强自我审查意识、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明确现代法治政府的正确定位、树立和培养公民意识等方面加以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公共信息服务有利于激发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有利于拓展民主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提高政府效率,有利于提高政府能力.从实际情况看,当前中国政府公共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是: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的内容十分有限,方式较为单一,法律有所欠缺,类型不够多样,机构存在不足.为此,有必要扩展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的内容,完善其服务方式,健全其法律和机构.  相似文献   

12.
法律顾问是以自己的法律知识为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公民个人提供法律帮助的人,主要由律师担任。 法律顾问有常年、短期和临时之分。常年法律顾问受聘期在一年以  相似文献   

13.
据说,在一次某工厂举行的法律常识测验中,有的同志在回答“什么是民法”时写道:民法是管公民之间事情的法。这样回答不能说一点道理没有,但是,是不完全、不准确的。怎样理解这个问题呢? 民法是国家的重要基本法律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就是说,民法不仅管公民之间的事,也管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之间的民事活动;不仅调整人身关系,更多的是调整平等主体间的经济关系。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对民事活动中一些需要共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流转中政府的职能定位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范和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着缺乏有效的政策指导和法律规范、违背农民意愿和损害农民利益、随意改变流转土地的农业用途等问题.为此,应当优化现行农村土地流转中政府的行为、优化农村土地流转中政府的定位.  相似文献   

15.
规范和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着缺乏有效的政策指导和法律规范、违背农民意愿和损害农民利益、随意改变流转土地的农业用途等问题。为此,应当优化现行农村土地流转中政府的行为、优化农村土地流转中政府的定位。  相似文献   

16.
过去的一年,由于部分副食品的涨价,引起市场波动,各界人士议论纷纷,有的担心、有的失望、有的焦虑。这些人士是我在茶馆喝茶经常碰到的。由于自己学习不够,见解差,对这种突如其来的议论,自己又缺乏说服别人的能力。就  相似文献   

17.
群山 《瞭望》2007,(26)
在环境污染、安全生产和有毒药品、食品等事件频发,严重侵犯公众利益时,不少地方的公民依法进行了维权。然而,有关法律往往表现出缺乏应有的刚性特征。专家指出,应当防止“法律钝齿”现象的发生,维护法律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18.
史彤彪 《团结》2006,(4):40-41
农民权益,是指农村居民作为国家公民依法享有的各种权利和应得的利益。农民权益包括政治权利、经济权益和社会权益。目前,我国已形成以宪法为核心,以农业法、土地承包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保障农民权益的法律体系。《宪法》。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农民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所享有的所有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农业法》第九章专设《农民权益保护》一章内容来保障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权益尤其是经济权益,该章主要内容有:(1)农民有权拒绝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收费,有权拒绝没有法律、法规、规章…  相似文献   

19.
刍论公民的法律至上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军 《理论导刊》2005,(9):32-33
法律至上观是近现代社会法治发展的必然产物。由于受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我国公民的法律至上观尚未完全确立,随着中国法治化进程的加快,公民的法律至上观成为必然要求。公民法律至上观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依赖于体现“法律至上”原则的法律制度,这种法律制度的特征应是:法律高于任何社会规范、法律高于其他任何社会势力、法律高于权力;同时,为了保证公民的法律至上观的确立和实现,要做到以宪法观念为核心、服从法律、信仰法律、民间规范服从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6,(2)
政府信息公开是公民知情权实现的必需,目前我国公民知情权实现的障碍在于政府对公民知情权的认识不足、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比较狭窄、政府信息公开相关法律的缺失,以及政府信息公开监督救济的实效性不强。为此,我们要培养维护公民知情权的政府信息公开的价值取向、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权利救济制度,以及发挥公民社会组织在信息公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