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宝仙 《今日民族》2008,(11):57-59
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是促进农民增收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也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
《江西政报》2007,(22):1-1
近几年来,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6年,跨省劳务输出562.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40亿元,今年预计到沿海务工的人员将超过年初预定的560万人目标,达到600万人,劳务收入也将会大幅增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对改善和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作为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87%的农业县,探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不仅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和农业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4.
《时事资料手册》2005,(4):96-96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简称“阳光工程”,是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主要在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目标是2004—2005年,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农村劳动力500万人,年培训250万人;  相似文献   

5.
赵频  田家华 《理论月刊》2005,(4):161-163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已经成为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解决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既是中国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农业实现新的飞跃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难题。湖北省属于农业大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面临一系列障碍和问题,本文拟就此进行分析,并探讨该问题的一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在城镇化建设中积极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峰 《湖湘论坛》2006,19(1):63-64,69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面临的问题。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既需要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也需要健全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流动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赖琼琚 《理论月刊》2004,(7):164-165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探寻加快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清荣 《理论月刊》2003,(7):142-143
党的十六大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要突破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难点就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饭碗”问题,为农民收入的增加寻找到新亮点、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要解决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这方面日本已经走完了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道路,积累了许多经验,也留下了深刻教训。  相似文献   

10.
构造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而重中之重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活力,形成多一个人就业,社会就多一分稳定,个人就多一分收入,市场就多一分购买力理念,为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及农村经济的繁荣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还存在相当大的开发空间,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劳动力素质偏低的问题,不仅带来了岗位和收入的不稳定,增加花费,而且减少实际收入,导致转移成功率不高、加大了转移风险。为此,在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的同时,我们要合理有序地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11.
李新 《江西政报》2008,(19):45-47
就业是政府的“一号工程”。近年来,丰城市按照“围绕一个中心、签订二个合同、加强三项管理、建立四个对接机制、落实五项激励政策”工作要求,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更多更快更好地转移就业,尤其是向本地企业、工业园区、新兴产业转移就业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市劳动力就业达57296人,新增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9789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新跨越。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贵阳市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影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出现的新兴农业(如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以及紧扣农林牧副渔的相关产业等)对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条件和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  相似文献   

13.
格丽娅 《前沿》2007,(12):226-228
文章论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对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及向城市转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就促使转移人口尽快融入城市等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中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增加农民收入。收入问题的本质是就业问题,尤其是让富余劳动力到非农领域就业。加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农民就业技能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增强乡镇企业吸纳能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是解决农民问题的首要任务;拆除城镇户籍壁垒扩大劳务输出,促进富余劳动力合理流动,通过"阳光工程"培训达到转移就业增收,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三农”的核心问题是农民增收,但实践已经证明,单靠种养业来实现农民增收已远远不够。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文化、科技、从业资格等方面培训,提高他们的从业技能,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就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和解决“三农”问题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途径。针对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的情况,自治区农业厅从上世纪90年代就号准了农民致富脉搏,并积极通过各种形式,下大力气认真抓好农民的培训。  相似文献   

16.
刘芳鸣 《人民论坛》2011,(7):200-201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民增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但其中也存在着劳动力转移组织化偏低、劳动力素质偏低、转移政策落实不到位、劳动力工作环境差且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对此,无论是政府和个人,都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同时规范规范劳动力市场,适当拓展境外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7.
《世纪行》2007,(4):12-13
调查显示,虽然我省农村职业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农村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省劳务输出人数与农村剩余劳动力之间的数量仍有较大的差距,到2006年底,我省农村劳动力总数为1868.5万,尚有5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农村职业培训和劳动力转移的任务十分繁重。目前,我省农村职业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一是农村劳动力的文化、  相似文献   

18.
周锋荣 《创造》2010,(6):33-33
劳动力素质对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和规模,起着关键性作用。避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盲目流动,调动农民转移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关于如何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已有许多专家学者做过探讨。本文所探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彻底地永久性地离开农村,而不是目前的间业式转移。  相似文献   

20.
李义良 《人民论坛》2014,(8):171-173
有序转移农村劳动力到城市生存发展,有利于实现整个社会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较大地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推动社会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转变,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当前,我国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文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效益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