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党课》2011,(8):46-46
幸福是什么?有人说,幸福是一种感悟;有人说,幸福是一种感觉;还有人说,幸福是一种内心感动。教师的幸福是桃李满天下,医生的幸福是天下无疾,农民的幸福是五谷丰登……幸福,词典里有准确的定义,但每个人心中又有个性鲜明、千差万别的答案。  相似文献   

2.
学习杨善洲精神,就要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一是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保持平和的心态;二是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坚守精神气节;三是要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学会以苦为乐;四是要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勤奋干事敬业;五是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领会幸福的真谛。  相似文献   

3.
学习杨善洲精神,就要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一是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保持平和的心态;二是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坚守精神气节;三是要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学会以苦为乐;四是要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勤奋干事敬业;五是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领会幸福的真谛。  相似文献   

4.
刘芳红 《世纪桥》2008,(2):69-70
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灵魂的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他认为幸福既是一种好的生活状态,又是一种现实的活动,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善。他的幸福观以完整的人性为基点,具有很强的优越性。它把人的理性和快乐生活有机统一了起来;把个体幸福和整体幸福有机统一了起来;强调幸福是通过人的现实的活动实现的,从而肯定了现世幸福。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的社会化不但有利于激发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而且还有利于落实集体主义原则。  相似文献   

5.
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对于孩子来讲,似乎很简单--幸福可以是一顿美味的午餐,冬日午后的暖阳;可以是父母温暖的怀抱,其乐融融的家庭;也可以是老师的一句不经意的夸奖,或是同学们伸出的友爱之手。然而对于每个人的一辈子来讲,真正幸福便是拥有阳光、健康的心态。  相似文献   

6.
《理论与当代》2012,(7):60-61
据5月9日的《南方日报》报道,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近日指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也是建设和享有幸福广东的主体。追求幸福,是人民的权利;造福人民,是党和政府的责任。我们必须破除人民幸福是党和政府恩赐的错误认识,切实维护并发挥好人民群众建设幸福广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人民首创,让人民群众大胆探索自己的幸福道路。  相似文献   

7.
幸福问题已成为中国最核心的社会问题之一.散见于马克思一系列理论著作中的幸福思想主要有:人的需要是人追求幸福的动力;幸福是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统一;幸福是个人幸福和集体幸福的统一;劳动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方式.这些不仅为当代中国人诠释了幸福的内涵,也为当代中国人追求幸福、实现幸福提供了一条真实可靠的现实之路.  相似文献   

8.
幸福可以分为两种:大的幸福与小的幸福。生活在一个和平与民主的国度,没有战乱、饥馑以及搅扰民心的“路线斗争”,是大幸福;享受美食,拥有特定品牌的服饰,旅游、结婚等等乐趣是小幸福。幸福又可分为两种:隐性与显性的。前一种即大幸福,像空气,见不到又离不开,是小幸福的基础。它由政党、制度、潮流和贤明的领导人创造,使大众在此之上派生出无数的小幸福。小幸福处于显性,正是这一点,可以看出人与人的差别。骑自行车上班与开奔驰车上班不是很有差别吗﹖当然在一个炮声隆隆的国家,譬如卢旺达,人们已经不上班,什么车都已消失了…  相似文献   

9.
追求幸福是人们最普遍、最根本的目的。幸福是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它是人的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影响幸福的主要因素有:身心健康、情感满足、收入水平、就业状况、潜能发挥、教育程度、人的欲望、人的年龄、社会状况和生态环境。计算和测量幸福的方法:一是功利主义者的方法;二是用效用或福利来表示;三是用幸福指数来表示。  相似文献   

10.
向上的力量     
《学习导报》2011,(12):19-19
追求快乐是人类的天性,获得幸福是人类存在的至上目标。什么是快乐,什么是幸福,一千个人会有一千个理解和说法,也会有一千样感受和感悟。有人曾用"方程式"来趣说:幸福=个性+需要+生存状况,这是科学家的"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这是经济学家的“方程式”;幸福=感恩+知足,这是社会学家的“方程式”。各种各样的“方程式”,也许还远不止这些。  相似文献   

11.
陈方 《党建》2011,(9):47-47
在湖南省韶山村,有这样一位大学生村官——他大学毕业后用自己的双脚丈量着韶山的沟沟坎坎,思索着村民致富的发展路径;他不畏艰苦,宁愿做一棵小草,认定群众的幸福才是自己的幸福;他不舍不弃,在村官任期将满之时,毅然选择留在这片深爱的土地。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论述奋斗对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重要价值,为人们深化认识和把握新时代奋斗观提供了理论滋养和实践指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阐明了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价值旨归;“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价值追求;“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增进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认同“;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明确了新时代奋斗观对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感恩的心     
我是一名右手伤残的农村中学教师,48岁的幸福人生,30年的教坛生涯,回顾起来只想说一句话:我是生逢良辰——生在新中国;长遇吉时——长在共产党的红旗下。是新中国给了我幸福,是党给了我新生活。  相似文献   

14.
理智的人生     
燕秦 《湘潮》2013,(5):1-1
有的人在幸福里头.却身在福中不知福;有的人在幸福外头,却苦中觅乐,自娱自乐,自得其乐。有的人在寂寞里头,却甘于寂寞,把寂寞当成一种享受;有的人在寂寞外头,却生怕寂寞时刻准备与寂寞作战,逃离寂寞。  相似文献   

15.
黄明哲 《党课》2012,(5):102-104
闲看花间明月、临风弄笛是福;静听雪落窗外、卷帘望鹤也是福。健康是福,平安是福;金榜题名是福,儿孙绕膝也是福。其实,幸福原本很简单,它源于良好的心态,是一种主观的感受。  相似文献   

16.
白维国 《新湘评论》2010,(11):32-33
武冈是欠发达地区,我们全力打造“幸福武冈”、“富庶武冈”、“平安武冈”、“活力武冈”,实现富民强市和科学跨越发展。 以民生为本,打造“幸福武冈”。把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作为最高执政目标,致力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一是充分尊重民意。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开通民情热线,公布各级干部办公电话和手机号码,建立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17.
将劳动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并在劳动中获得乐趣,是幸福的;当劳动成为一种谋生的需要。不得已而为之,则是辛苦的;而为了生存不惜付出健康和生命的劳动是悲惨的。  相似文献   

18.
忘与记     
张保振 《求贤》2008,(11):24-24
也许,人的脑海是有限量的,存的杂物多了,有用之物就装不进去了;忧愁之物装多了,快乐之物就进不去了;痛苦的感觉多了,幸福的感觉就会被拒之门外了。  相似文献   

19.
西宁市党代会提出把西宁建设成为人民满意的生活之城、幸福之城的发展战略。宜居是一个城市的根本属性,建设宜居城市是对建设生活、幸福之城的最好回应。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要破解西宁建设宜居城市的难题,需要准确把握宜居城市的内涵,以城市产业转型为先导,夯实宜居城市的基础;以城市生态修复为核心,塑造宜居城市的形象:以城市道路功能完善为根本,提高宜居城市的品质;以城市创建活动为载体,打造宜居城市的亮点。  相似文献   

20.
他应该是画家,在大山深处,没有画家的丹青妙手,如何能描绘出典雅、秀丽的小都市; 他应该是指挥家,不然,2460口人和10万余方精美的奇石如何能同声共音,演奏出这动人心弦的幸福之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