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朱建田 《求实》2013,(1):17-20
马克思视域中的分配正义是一个历史的、阶级的范畴,是生产关系体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阶级对其利益诉求的观念表达。资本主义的非正义分配根源于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劳动异化是其主要表征。实现正义分配的根本途径在于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公有制;共产主义社会的正义分配原则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明确了分配原则,即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与积极性的发挥,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的关系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并且要在经济利益上得以体现。“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劳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等分配原则和理论,是我党经济理论在分配领域的重大创新。这一系列创新理论必将对我国现存的分配制度、方式和分配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是党和政府在新世纪正确处理中国各个阶层的利益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一、“资本贡献”分配论十六大报告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技术…  相似文献   

5.
赵学清 《学习论坛》2008,24(8):37-40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研究取得了四个方面的重大突破.在分配结果层面上,形成了在共同富裕目标下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理论;在分配制度层面上,确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分配机制层面上,允许资本、劳动、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在分配原则层面上,确立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资本论》指出交换依据的实质是劳动时间,由此确定利润来自剥削。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与价格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在《资本论》分析“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当中,隐含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资本论》是对《共产党宣言》消灭剥削这一主张的具体论证,揭示了资本剥削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生存危机。《资本论》只研究资本主义如何自我灭亡,并非研究资本运行。从恩格斯“《资本论》第三册增补”看出,投资-利润是资本运行最简单的表达式。如果非剥削的利润有可能存在,资本运行就需要我们从一个新的起点上来研究。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在坚持消灭剥削的同时,当代中国的劳资关系应当是和谐,而不是对立。  相似文献   

7.
陈斐  康涛 《求实》2004,(3):47-49
中等收入者是贫富间的“缓冲器” ,社会的“稳定器” ,经济的“助推器” ,全面奔小康的“加速器”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要靠大力发展经济 ,与此同时 ,深化分配领域的改革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就是其中重要的好对策。  相似文献   

8.
杜奋根 《求实》2007,1(6):8-11
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剥削观,是对我国是否存在剥削问题进行解释的基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得到相应份额就不存在剥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确存在剥削的事实,但不能承认剥削合法,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9.
收入分配是整个社会经济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子系统。收入分配的状况不仅影响生产效率,而且影响人们的切身利益,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所以收入分配问题一直是备受各界关注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之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本文拟就收入分配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进行探讨。所谓效率,简单地说,就是投入与产出的比率。所谓公平,主要是指一定社会中人们之间利益和权利分…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参与新价值形成的资本或要素、生产产品的劳动在新价值实现过程中的地位、资本所有与资本经营及相互关系、剥削问题与分配博弈等四方面对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进行重新解读;提出消除剥削、实现共同富裕在国民收入第一次分配中最重要的体现无过于建立公平的健康的分配博弈平台,让生产要素的拥有者同时也成为经营管理权的分享者,让整个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受到健全法制的制约,简言之,在经济领域彻底实行民主和法治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坚持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惟一源泉和实体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带根本性的科学真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多角度拓展和加深对生产劳动、经营管理劳动、科学技术、社会必要劳动、资本有机构成等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未能重视劳动力所有者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资本论》的一大缺憾,真正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起主导作用是劳动力所有者而不是资本所有者。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按劳分配没有内在联系。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意味着对劳动价值论的否定。科技工作和经营管理的劳动也创造价值,并且能创造更多的价值。要把非劳动收入与剥削收入区别开来,不能把资产收入和是否雇工作为判别剥削的标准,而应依据获得收入的行为是否具有合法性作为判别剥削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在和谐社会背景下,农民大量隐性失业和盲目的人口流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城乡之间制度性差别等问题,成为影响构建劳资双方之间的和谐、社会稳定和城乡居民之间和谐的诸多障碍。因此,只有切实地解决农民问题,寻求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民工以关系型社会资本为主的社会资本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还存在负面效应,以制度型、组织型社会资本为辅的社会资本为农民工提供政策支持也存在不合理或制度缺位问题。为此,农民工社会资本的优化应建立规范化的制度型、组织型社会资本为主、关系型社会资本为辅的社会资本结构,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没有全面准确地体现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和党在分配问题上的指导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尽管促进了社会财富增长,但也导致了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使社会公平问题日益凸显。只有倡导"兼顾效率与公平"的理念,加强正确的政策引导,坚持高尚的价值导向,强化对非正常因素的调控,才能真正实现效率与公平的辩证统一,真正实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在于经济关系和谐,而经济关系和谐的关键在于利益分配问题的合理解决,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则是解决利益分配问题的理论指导。文章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对当前我国经济实践中出现的利益群体——生产劳动者、要素所有者、非生产劳动者的利益分配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劳动价值论是构建和谐的社会生产关系不可替代的理论武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经济学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变性”资本积累是以各种手段变公有资本为私有资本的资本积累。这种“变性”资本积累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特别是对贯彻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的目标,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为此,必须建立有效的国有资本监督、管理和运管机制,抑制“变性”资本积累。  相似文献   

19.
转型期政府建构社会资本作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社会资本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论证了社会资本对提高经济社会运行效率的意义及转型期中国建构社会资本的迫切性。认为建构社会资本要发挥公民社会对社会资本建构的自下而上的自发形成作用,但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而言,更重要的是要发挥政府对建构社会资本的自上而下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关于人力资本作为企业制度要素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人力资本的研究始于 6 0年代初 ,在我国也已有十几年的历史 ,但长期以来一直把它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来研究 ,即将之与资本、劳动力要素相并列 ,分析其在企业产出中的定性和定量的作用。而实际上 ,人力资本对企业的影响远不止于它对产出的作用 ,它对企业的整个制度安排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这里将人力资本作为企业的一种制度要素进行分析 ,并探讨它对于企业产权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和企业文化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