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月底六月初,以色列总理沙龙和巴勒斯坦刚当选不久的阿巴斯总理进行了第二次会晤.与此同时,担任调停人角色的美国总统布什也马不停蹄地在中东游说,他会见了阿拉伯世界的沙特、埃及、约旦、摩洛哥、卡塔尔和巴林等国领导人,寻求他们对新近由美国、欧盟、联合国和俄罗斯中东和谈"四个调停者"协商提出的中东和平"路线图"的支持,6月4日,美以巴在约旦进行三方最高领导人的峰会,会谈后,布什宣布取得"重要进展",沙龙承诺立即拆除犹太人定居点,而阿巴斯则宣布巴勒斯坦宣布武装起义结束.  相似文献   

2.
2003年6月4日,美国总统布什、巴勒斯坦总理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沙龙在阳光灿烂的约旦红海岸城市亚喀巴举行三方会晤,正式启动“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路线图”的实施,不仅为结束已持续32个月的巴以暴力冲突、重启中东和平之路带来了新曙光,也使因伊拉克战争暂时降温的以巴问题,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何谓“中东和平路线图”所谓“中东和平路线图”,是指由美国倡导、中东问题四方委员会(联合国、美国、欧盟和俄罗斯)共同制定,旨在结束2000年爆发的“自发起义”,保障1993年奥斯陆协议顺利实施的一项巴以和平协议。因其像一幅地图,将2005…  相似文献   

3.
2006年新年伊始,以色列总理沙龙严重中风后一病不起。由于脑部受损,这位政坛宿将的政治生命注定完结。沙龙时代,正如以主流大报《国土报》评论的那样,也在1月4日悲剧性地宣告结束。沙龙在中东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近年来,他主导了巴以关系的发展。在他毁誉参半的一生中,沙龙同时扮演了巴以和平的破坏者和建设者。他曾经主张在巴勒斯坦的领土上强行修建以色列人定居点,蚕食巴勒斯坦人的土地。他坚持在约旦河西岸地区修建隔离墙,试图造成事实上的巴以边境线。他还发动了针对巴激进派领导人的“定点清除行动”,围困阿拉法特两年多。同样也是他,在…  相似文献   

4.
2006年伊始,巴以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1月4日,以色列总理沙龙严重中风住院,至今昏迷不醒,以色列政治进入了“后沙龙时代”;1月25日,巴勒斯坦举行历史上第二次立法委员会选举,一直不被看好的巴激进组织哈马斯一枝独秀,获得了组阁新自治政府的权力。一方是以鹰派色彩出名的“铁血总理”谢幕,一方是以强硬对抗为旗帜的激进组织登台——巴以百年恩怨纷争的主角突然“变脸”,使中东和平的未来再添变数。以色列政局如何发展所有关心巴以局势的人都知道,不管沙龙本人能否战胜死神“,沙龙总理”已经作为一个历史名词,一去不复返了。3月28日,以色列即…  相似文献   

5.
一个名叫丽莎的小女孩随父亲到耶路撒冷参加抗议沙龙提出的从加沙全部撤出的单边行动计划。2月 8日,在拥有“和平之城美誉的埃及红海旅游胜地沙姆沙伊赫,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沙龙经过会谈后正式向世界宣布“双方已就停止针对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的各种形式的暴力冲突达成一致”。这一停火协议受到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人们 认为,巴以僵局终于迎来了新的和 平机遇。 自2000年9月巴以爆发新一轮 武装冲突以来,已有约4500人死于 双方旷日持久的大规模暴力流血冲 突,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更是难以 统计。4年多来,以…  相似文献   

6.
《人民公安》2012,(22):7-7
埃及方面11月21日晚宣布,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等加沙地带组织和以色列达成停火协议,结束持续一周的冲突。这一协议生效前,巴以双方似乎发动"最后一轮攻势",加沙城数次响起爆炸声而以色列南部受到10多枚火箭弹袭击。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的敦促和推动下,中断了近4年的叙利亚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谈判于1999年12月15日在华盛顿举行。这是继巴以就巴勒斯坦最终地位问题进行谈判之后,中东和平进程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强调,会谈主要围绕以色列从戈兰高地撤军、以色列的安全、和平的内容和性质、和平进展时间表4个问题进行。叙以和谈的核心是1967年“六五战争”期间,被以色列占领的叙利亚领土戈兰高地问题。1991年,叙以、黎以、巴以及约以之间的和平谈判同时起步。在以色列先后同巴勒斯坦和约旦达成和平协议后的1994年7月,叙以双方就执行联合国安…  相似文献   

8.
以色列国内政局的变动与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息息相关。每当中东和平进程陷入困境,世界的人们就自然会推测,以色列的总理是否又将换人?而每当有一位新总理上台,人们又马上想到,他将使和平进程实现突破,还是将把和平进程带入泥潭;更有以色列特点的是,当和平事业急转直下时,随之而来的常常是提前大选。沙龙,犹太国新世纪的第一位总理,也循此轨迹,接过了“小拉宾”巴拉克手中的权杖。2000年9月,巴以和平进程在戴维营和谈失败后再次陷入严重僵局。沙龙率众“强行”参观耶路撒冷老城圣殿山(巴勒斯坦人称之为“尊贵的禁地”)的阿克…  相似文献   

9.
王连志 《半月谈》2003,(18):80-82
巴以关系最近经历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事件,使人不能不对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的命运产生担心和忧虑。今年4月底才就任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总理阿巴斯9月6日宣布辞职。当天下午。以色列战机袭击了加沙城内的一座公寓,致使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精神领袖亚辛受伤。亚辛随即宣称,以色列人和以总理沙龙将为暗杀事件付出高昂的代价。9日,以色列境内连遭两起自杀性袭击,有60多人伤亡。以色列总理沙龙11日晚召集安全内阁特别会议,决定“原则上”同意驱逐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并要求以国防军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阿巴斯辞职以及巴以之间以暴易暴的再次升级无疑使“路线图”计划面临严峻挑战.也使中东地区局势更趋紧张。不过,根据多年的研究和观察。笔者认为,巴以局势至少目前不可能向三个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潘飞 《两岸关系》2008,(12):16-17
10月29日,马英九当局宣布由连战以“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董事长的身份出席第16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是自1993年APEC举办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来,台湾当局与会代表层级最高的一次。胡锦涛以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名义在此次会议期间与连战再度会晤,此举被视为两岸关系持续改善的重要成果,也显示了未来两岸关系朝向和平稳定方向发展的积极态势。  相似文献   

11.
两德统一 1990年10月 3日,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经过谈判宣布统一,结束自二次大战以后两个德国并存的局面。两德统一是全体德国人民的向往和希望。图为柏林市民聚集在勃兰登堡门前庆祝德国统一。巴以和平协议签署 1993年9月 13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以色列政府应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邀请,在美国白宫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巴以和平协议。图为以色列总理拉宾(左三)和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右三)在协议签字后相互握手致贺。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原因,再加上西方国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月4日,以色列历史上最强势也是最年迈的总理沙龙因脑溢血中风入院,虽做了三次脑部手术,但仍昏迷不醒。沙龙的重病昏迷像一枚重磅炸弹给以色列政坛带来强大冲击,也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它宣告了“沙龙时代”的结束,同时也给巴以和平进程带来了微妙的影响。沙龙为巴以  相似文献   

13.
美国曾积极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也一度视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为该地区实现和平与稳定的关键人物。为促使巴以达成历史性协议,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于2000年7月把以色列总理巴拉克和阿拉法特主席一同邀请至戴维营,亲自主持谈判。克林顿对待中东问题的态度是积极的,对巴以双方领导人都是热情的。但其继任者布什却在中东问题上拉开与克林顿政府的距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采取相对超脱的中东政策,对阿拉法特的态度颇显冷淡。布什上台后从没有会见过阿拉法特,也没有与其通过电话。随着巴以冲突的不断升级,巴激进组织针对以色列平民的…  相似文献   

14.
唐继赞 《时事报告》2010,(12):57-59
今年9月2日,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全力撮合下,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华盛顿恢复了“直接谈判”。从而,中断了近20个月的巴以和谈艰难重启。主持会谈的美国国务唧希拉里称,重启的巴以和谈将在一年内结束,并签署巴以和平协议。  相似文献   

15.
问:目前,中东暴力冲突愈演愈烈,日前在埃及召开的阿拉伯联盟会议决定,暂停同以色列的所有政治联系,中方对此有何评论?答:我们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暴力冲突严重升级并导致中东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表示严重关切,中国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暴力活动,对以色列滥用武力,造成巴重大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予以谴责。以巴冲突升级已经严重威胁到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而且对该地区国家之间的关系产生消极影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朱立伦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这是朱立伦担任国民党主席以来首次访问大陆,也是国共两党领导人继上次会晤6年之后的首次握手。这次会晤,大陆方面释放出继续和平稳定发展的信号,显示出对两岸合作前景的信心。台湾方面坦陈对两岸关系的立场观点,提出台湾年轻世代对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看法与诉求,表达了对两岸关系的远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期许",朱立伦则强调"和平双赢、诉诸  相似文献   

17.
2002年3月29日,以色列总理沙龙公开宣布: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是以色列的“敌人”,并命令以军向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控制区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阿拉法特总部所在地拉姆安拉受到以色列军队猛烈炮轰,多名保镖死伤,阿拉法特被围困,断绝与外界联系。新的一轮巴以军事冲突愈演愈烈,中东和平再次陷入严重危机。这一事件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4月4日,对以色列的行动置若罔闻的美国在内外  相似文献   

18.
中东问题不仅涉及到复杂的军事、政治、经济因素,而且还涉及到众多国家的利益,这一问题长期未能得到解决,已成为影响国际社会和平与安全的不稳定因素。自从2006年哈马斯战胜了执政多年的法塔赫组阁以来,巴以关系陷入了更深的僵局。2007年11月,巴以双方虽然在美国举行和平谈判,开启了中断7年之久的巴以和谈,也达成了为期一年的和平协议。但2008年12月19日,哈马斯与以色列签署的停火协议日刚到期,哈马斯便向以色列境内发射火箭弹和迫击炮弹。虽然没有造成以色列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19.
《时事资料手册》2009,(1):33-33
第十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原定于2008年12月初在法国举行。中方高度重视,并为此作出了积极努力和大量的准备工作。但在会晤即将举行前不久,担任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的法国领导人公开高调宣布将于中欧领导人会晤后会见达赖.这立即引起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强烈不满。  相似文献   

20.
1997年12月15日至16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出席了东盟——中国、日本、韩国首脑非正式会晤和中国——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这次会晤,是东亚国家领导人世纪之交的一次峰会,也是东亚国家及中国——东盟历史上首次最高层次的会晤。首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