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村劳务经济是指农村劳动力利用自身体力和智力以及有限资金在家庭以外就业或从事非农产业的经济活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湖南是一个中部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因此,深入研究农村劳务经济的现状、特征、问题及对策,就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现状及特征目前我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有3680多万人,其中未从业的劳动力资源780多万人,减去其中约150万学生(已进入劳动力年龄),实际剩余劳动力630万人,加上可从农林牧渔业中调出的富余劳动力,我省农村能转移的劳动力有160…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是一个拥有7000多万人的大省,现有农村劳动力2800万,其中农林牧渔劳动力1600万,占57.14%,乡镇企业职工近700万,占25%,其它劳动力500万。在以市场导向为主的改革浪潮的推动下,从80年代后期开始,形成了一个全省性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阶段。这种变革的轨迹是农村劳动力从事种植业的人数所占比重的逐步下降,从1978年农村中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仅有361万人到1995年的1231.1万人。其中,进城务工经商、搞建筑、跑运输的农村劳动力有近400万,另外,还吸纳了我国中西部地区省份至少150万到200万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剩余度按30%计,有930万,苏南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被乡镇企业所吸收。苏北地区仍有近600万的剩余劳动力。在城乡比较利益面前,这些剩余劳动力随时会涌入进城的民工大军之中。  相似文献   

3.
农业劳动力原来是指具有劳动能力、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员。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批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称为"农民工"。河南的农业劳动力在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后出现流动,由就地消化到大量输出,目前正在形成良性的复合流动。今后需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科学解决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实现农业劳动力的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没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就是这个主体中最基本的力量,他们的素质状况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近期对应城市郎君镇三左村、三合镇鲁台村留守劳动力(以现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为对象)状况进行了调查。这两个村劳动力转移早,转移多,并且转移得非常成功,它们目前留守劳动力的状况具有一定代表性。一、留守劳动力的现状及特点三左村地处郎君镇西边,耕地面积1050亩,大都在岗丘上,自然条件不是很好,留守劳动力是218人。鲁台村地处三合镇东边,耕地面积847亩,其中旱地382亩,留守劳动力是167…  相似文献   

5.
武汉市洪山区农村劳动力数量众多,从事农业或间接从事农业的人口有19余万。依照全区目前的农地面积,耕作水平和农地利用情况来看,现有的耕地无法承担过多的农村人口。土地资源少,农村富余劳动力多,结构性矛盾和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十分普遍。  相似文献   

6.
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扩大农民就业,实现城乡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劳动效率。如何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和发展要求,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向城市、转向非农行业等资源配置效率高的地域和行业,这是我们要关注的一个问题。从目前看,宁夏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低,劳动力素质低,从事非农行业的劳动力比重不高,转移到本乡以外的劳动力更少。全区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达225.23万人,占乡村总人口的55.3%。在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劳动力占16.4%,小学占30.5%,初中占42.1%,高中以上占  相似文献   

7.
我国劳动力供给过剩,特别是农村劳动力供过于求高达40%,这就决定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的有1.35亿,占农村劳动力的30%,另外还有6000-7000万跨地区流动的农村民工,从事非农劳动的农民总数在二亿左右,约占农村劳动力的40%。农村至少还有一亿富余劳动力需要安置。据有关部门预测,2001-2010年全国农村将新增劳动力6350万左右,每年增加630万,如果同期乡镇企业每年能解决500万个就业机会,那么十年累积还将出现1350万劳动力剩余。目前,乡镇企业对农村劳动力吸收潜力非常有限,大中城市下岗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重重。如何化解城乡就业矛盾,如何开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途径,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六五”期间,我国平均每年约有700万人转移到多镇企业。然而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仍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3左右。即使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从事其它行业的劳动力,绝大部分也属兼业性质。因而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规模经济和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一直是农业经济理论界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日本侵占东北期间,为掠夺资源和增强对苏联的防御,曾大量强征和奴役东北农村劳动力,强迫其在矿山、铁路、工厂和军事工程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日本侵略者对东北农村劳动力的掠夺呈现出的特点是:1.掠夺数量大,征派频繁;2.征派规模大,劳动地点集中;3.劳工境遇悲惨,死亡率极高。  相似文献   

10.
一、优化劳动组合的定义陈书林从“优”的角度考虑,提出“优化组合即是具有同种劳动技能的人从事同一种工作选择其中劳动技能高的人与生产(工作)岗位结合”。刘中华从概念的合理性方面考虑,认为“优化组合的确切含义应为合理劳动组合。劳动组合即指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配置‘优化’则是用科学的方法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11.
妇女就业是以从事女性职业为特征,女性职业与妇女就业是相依相伴的.女性职业曾对妇女就业起过较大的推动作用,但女性职业也使妇女在生产过程中边际化和次要化,使妇女成为了辅助劳动力和廉价劳动力.妇女被局限于女性职业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主要可以从社会、文化、经济和生产力等角度加以分析.随着知识生产力时代的到来,妇女就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妇女突破女性职业范围,闯入昔日男子传统领域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2.
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民工潮、用工荒及城乡结构性失业等问题逐步严重化,尽管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尚未从根源上破除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障碍。依据课题组所进行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问卷调查的数据,通过AHP层次分析法,对各个制约因素进行权重比较,甄选出七个主要制约因素:城乡居民工资差异、户籍、社会保障、家庭收入来源、从事行业、工作环境以及最高学历,这七个因素占到总制约因素权重的67.69%,并根据这些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村专业户是指以商品生产为基本特征,从事专业性生产或经营的农户。据此,国家统计局和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共同对全国专业户统计标准作了以下四条暂行规定: (一)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或多数劳动  相似文献   

14.
一发展农业经济,科学有效地开发农村资源,必须从分析我国农村资源条件和开发状况入手。对此,有下列问题值得认真思考。余与缺。农业劳动力的剩余与耕地的缺乏,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我国有15亿亩可耕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达3.3亿,其中1.2亿为剩余劳动力,到本世纪末剩余劳动力将超过2亿。若不改变这种状况,不仅有限土地上生产的农产品将会绝大部分被庞大的农业人口消耗掉,农村无法支撑城市的发展,而且丰富的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当代》2002,(1):32-33
第一,家庭经营规模过小。剩余劳动力过多。我国有耕地面积为19.5亿亩。被2.4亿农户耕种,户均耕地只有8亩多一点,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达3.5亿人之多,人均耕地不足6亩,与国外家庭农场相比相差甚远。由于人均耕地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出现许多“零值劳动力”,过剩劳  相似文献   

16.
一、把土地资源利用和劳动力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一要通过租赁、反租倒包等方式,促进土地流转,把一部分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鼓励其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开展劳务输出、从事第三产业。二要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提高单产效益的同时,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种植、养殖等多种经营,让一部分劳力在家庭内形成可靠的职业转移。三要同步提高土地和劳动力开发的科技装备水平,使劳动力能广泛运用科技开发土地,增加效益。二、把创新与实干有机结合起来一要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不良作风,以创新、实干的精神,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7.
新政新规     
《支部生活》2013,(3):50
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发展"家庭农场"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负责人日前解释说,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农村从事劳务、商务、运输及各种中介活动的党员日益增多,党员流动范围日趋扩大,加强对流动党员管理,已经成为党员队伍建设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试谈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民能够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商品交换的扩大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新的生产活动的机会.离开世代栖居的土地,改变了终年与土地捆绑的劳作方式,农民们开始从事各种门类的专业生产和经营.迅速崛起的城市不但吸收了诸多的劳动力,而且为加速农村城市化,缩小城乡差距乃至推动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除了在城市从事工业生产活动以外,农民开始涉足的新行业有运输业、商业、服务业、加工业等等.社会分工和新的职业分化为农民能力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机会,更为他们早日进入小康生活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就业是民生之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业,即人们在某种职业中从事工作和劳动。人们从事工作和劳动,是社会进行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的手段和方式,也是人们获得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以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的途径。没有就业,社会不可能进行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人们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条件和基础。所以,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是创造社会生产力的源泉,同时,就业又受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我国人口多,是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目前就业状况总体趋好,但矛盾仍然十分突出。每年新增大量劳动力需要就业,压力很大;国有企业减员增效和政府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