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年前,小王在甲单位上班时,同事李某 (同时也是好友 )向其借款 3000元,说好三个月后还。后来,小王去李某家要钱,李某不在,他父亲说等李某回来问问。过了两天,李某与其父亲一同到小王的单位上,朝小王要借条,说如果小王拿不出借条就是敲竹杠,并在小王单位上大吵大闹,给小王的声誉造成了负面影响。小王明明知道,当时碍于好朋友的面子不好意思让李某打借条,可李某此时却用借条来压自己。现在小王非常着急,不仅钱要不回来,还要背个敲竹杠的黑锅。今特向律师咨询,不知如何才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曾律师解答:鉴于此案缺乏…  相似文献   

2.
示例小王找小明借款10万元开公司,小明答应借款,但要求小王提供担保,小王一口答应。借款合同签署当天,小王找来好友小李,对小明说:“小李是我朋友,为了让你安心,她也要在合同最后签字。”小王和小明签署借款合同后,小李在小王和小明的签字下方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注明日期。小明本想在合同上注明小李为保证人,但碍于朋友面子,未提出此要求。约定的还款时间到后,小王迟迟未还款,小明找到小王,才发现他已创业失败,一穷二白,无力偿债。小明又找到小李,要求小李承担保证责任。  相似文献   

3.
2009年7月,小王到新心饭店做服务员。饭店与小王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合同中写明小王试用期为两个月,试用期工资600元,经考核转正后工资为1000元。2009年12月,小王离开饭店,双方解除了劳动关系。此后,小王听说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是每月800元,就找到饭店,要求补足自己试用期内的工资差额400元。  相似文献   

4.
赵其波 《党课》2013,(11):91-93
案例回放:2011年7月1日,小王自某名牌大学管理专业毕业后,与一家外贸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合同约定小王担任办公室助理,月工资4000元。由于小王吃苦耐劳,手脚也勤快,甚得老总赏识,工作干得有声有色。不料几个月后,随着公司效益的下滑,心气不顺的老总开始看小王不顺眼,并以精简机关工作人员为由要将小王调到生产车间。  相似文献   

5.
小王被提拔当上机关某室副主任。第二天,该室李主任把小王叫了过去:“小王啊,为了你的事,我可没少费工夫啊……”小王听后,连忙向李主任道谢。  相似文献   

6.
小王是甲单位的技术工程师。小王从小就爱动脑筋,喜欢动手发明创造,年纪轻轻的就拿到了市里授予的“科技进步奖”。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甲单位搞技术开发工作,由于做事踏实,深得单位领导信任和喜爱。2001年,小王因个人原因决定向单位辞职。辞职后,小王废寝忘食,将原单位交付的技术革新任务——一台可以提高原单位三倍生产率的新型设备终于在辞职后的第六个月完成了。小王准备将该设备的技术图纸卖给相关行业乙单位。甲单位闻悉,急忙找到小王,他们认为这份图纸应归甲单位所有,小王无权处理;小王则认为,自己已脱离原单位达半年之久…  相似文献   

7.
俞晓琴 《求贤》2011,(5):50-50
即将毕业的小王收到一家外贸公司抛出的“橄榄枝”——一份工资不低的5年期劳动合同。小王高兴之余仔细研究合同内的条目.却发现合同第5条规定,5年合同期内不允许结婚。“我5年后27岁了.父母肯定不能接受这个条件。但我自己又觉得机会难得。”小王犹豫着要不要签合同。  相似文献   

8.
偏方致病     
唐立英 《党课》2012,(7):93-95
案例回放:李某常年牙疼,饱受折磨的他四处寻医问药,但一直不见效果。有一天,他得知吴某有个偏方,当即带些礼物前往拜求。得知李某的来意后,吴某很爽快地告诉李某,自己也是从别人那里得到的这个偏方,即用黄蜂窝泡酒喝,喝得越多,效果越好,并表示曾用这个偏方治好了自己的牙痛病。  相似文献   

9.
前年,陈某做生意急需资金。向李某借款8万元,双方订立了借款合同,约定两年后还清全部借款,陈某并将其房屋作为抵押,但未到房管部门登记。我作为中间人在合同上签了“担保人”字样。今年初,陈某未按时向李某归还借款,  相似文献   

10.
赵炜 《先锋队》2010,(11):58-59
案例简介: 1996年,某市冶金集团有限公司在省城出资174940元购买了一套住房,准备开设办事处,后因故该房闲置。同年6月,省金属公司仓库业务员傅某对该,台金公司总经理李某说,他准备结婚但还没有找到房子,让李某帮他在省城租套房子。李某将这一情况告诉了本公司董事长陈某,并介绍说傅某是某钢铁公司经理傅某某之子。  相似文献   

11.
王某和李某是一对恋人。由于王某平时花钱大手大脚,每月工资经常是没过几天就所剩无几。为了计划开支,筹备婚事,所以王某就把自己的收入都交给李某保管,自己只留下少量的生活费。全厂上下没有不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的。1990年3月,工厂代银行出售有奖储蓄券,厂里许多人都积极购买。李某也想买,但身上没有带钱,就去找王某商量,王某也同意购买。于是,王某就从他母亲处拿了100元钱交给李某,由李某以自己的名义到厂财务科登记购买了两张奖券,每张面额50元。发放奖券时,王某和李某一起到财务科去领取,王某签收后,把奖券交给李某保管…  相似文献   

12.
某单位欲建一5000平方米的楼房,预算造价每平方米400元,由该单位基建处处长李某负责。李某经人介绍与某建筑公司经理张某签订合同,商定按每平方米380元承包,但合同价为每平方米390元。工程竣工验收后,该单位付清了全部工程款,张某按约定将5万元付给了李某。(该工程实际造价每平方米350元,李某知道这一底价)此案究竟应如何定性?一种意见认为应定李某受贿。李某身为国家干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有意提高工程造价,为张某谋利益,并主动索要好处费共计50000元,符合受贿的构成要件。另一种意见认为应按贪污认…  相似文献   

13.
特邀主持: 湖南擎宇律师事务所 曾 昕 律师 请你当法官  1999年 11月,李某从某商场购物后,乘坐张某驾驶的出租车 (车主为张某 )回家,行驶途中,突遇前方一大货车 (车主与司机均系王某 )违章左转弯横路,即发生出租车与货车相撞的交通事故,出租车严重损坏,李某、张某均受伤。交警部门对此次交通事故作出了责任认定书:王某负全部责任,张某不负责任,李某无责任。事后,李某为治伤用去医疗费 5000余元。为此,李某多次要求张某赔偿,但张某则称自己对事故不负责任,拒绝赔偿,王某也不同意赔偿李某的损失。现李某起诉至法院。   如…  相似文献   

14.
2010年3月21日晚,蒋某驾驶自己的车赴某山庄与李某等人饮酒聚会。次日凌晨1点多宴席散后,其他人选择各自乘出租车回家,剩下李某和蒋某两人。虽然两人当晚都已饮酒,但李某仗着自己酒量好,就将已经醉得昏睡过去的蒋某放到副驾驶座位上,自己驾蒋某的车送其回家。谁知凌晨2时45分左右,李某在经过一路段急左转弯时与一辆重型自卸货车相撞,  相似文献   

15.
古集 《新湘评论》2004,(7):57-57
2003年11月,A县B村仅12岁的小王到邻居李平的商店购买商品,李平的父亲李玉芳(在店中帮忙)取出商品,小王去接时,不慎将放置在柜台下阴暗处的瓶装啤酒踢倒引起爆炸,小王的右眼被飞起的玻璃碎片扎伤。之后,小王到医院医治,共花医疗费、生活费、护理费6675元,后经法医鉴定。小王的伤是右眼穿通伤,  相似文献   

16.
李某是某国营机械厂职工,上班经常迟到、早退,工作消极。1999年3月,机械厂根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规定给予李某警告处分。李某口头表示服从处理,改正错误,但实际上并未吸取教训,故意损坏机器设备,浪费原材料,给车间生产带来损失,经多次批评仍不悔改。1999年5月,机械厂征求工会意见,经研究决定,将李某予以辞退。李某不服,向机械厂的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复议,但上级主管部门未给予答复。1999年6月30日,李某收到机械厂的辞退证明书,随即李某向厂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提出调解的申请。在调解不成的情况下,李某于…  相似文献   

17.
2000年 5月 7日,王某 (男, 11岁 )与李某 (6岁 )在户外玩耍。王某找了一把断铁与之做打仗游戏。玩耍中,李某要王某将断铁扔给站在几米之外的自己,王某依言掷给李某。李某躲闪不及,断铁将李某的左眼刺伤。经医院诊断为左眼角膜透伤,视力无光感,左眼球需摘除。住院期间王某的父母给李某赔偿费、医药费等计 10000余元。李某父母要求王某家赔偿其他损失,王某父母拒绝支付,他们认为其小孩误伤李某属实,但李某在住院期间已补偿了损失,自己家境贫寒,已无力再支付赔偿费,况且这一伤害是小孩在玩耍中所为,与大人无关,故此,不应再替小…  相似文献   

18.
唐朝志 《廉政瞭望》2012,(14):75-75
基本案情 2009年3月,某市某工程处处长李某,负责对工程反光标志的施工进行监管,对该工程负有质量、进度、预算审批等职权。期间,李某安排某工贸公司承接了标的额为300万元人民币的反光标志业务。该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为感谢李某的帮助,决定送给李某5万元现金,李某拒收。但李某让王某安排人员和材料为某局局长赵某装修其新买的一套三室二厅的房子,王某为此花去人工和材料费4.2万余元。此后,李某通过赵某,将女儿安排进该局工作。  相似文献   

19.
男青年李某与女青年马某系同村村民,2003年经媒人介绍两人订下婚约。在订婚时李某给马某送见面礼400元、订婚礼1000元。在举行结婚仪式前,李某又送给马某彩礼2万元。2004年春节。他们按当地习俗举行了结婚仪式,可不久马某便离家出走了.故李某与马某没有领取结婚证。2007年在外打工的马某与他人登记结婚。李某的母亲过世多年,父亲又长年卧病在床。为了结婚四处举债,至今还未还清。马某的行为让李某原本就很困难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李某要求马某返还全部彩礼。但马某不同意。请问:马某应当返还李某送的彩礼吗?  相似文献   

20.
卢佳音 《党课》2009,(11):95-97
2009年3月6日,张某与李某商定,以80万元的价格购买李某房屋一套。这一价格比市场平均价格便宜不少,张某以为拣了个便宜,便很快与李某签订了房屋买卖协议。在交付了60万元房款后,张某取得房屋钥匙,并很快入住。不料,张某后来无意中从朋友处得知,其所购买的房屋曾发生过自杀事件。张某多方查证属实,吓出一身冷汗,当即向李某要求退房,并拒绝支付剩余房款。李某以双方已签订合同为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