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较多省份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省份跨越,是山东省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主要目标之一.从省情实际出发,山东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应着重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二)加快节能技术创新;(三)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2.
节能减排是实现科学发展、建设“两型”社会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忠 《学习论坛》2009,25(4):37-39
节能减排问题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也是一项惠及全民的事业.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命题.科学技术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支撑.促进节能减排,需要政府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并用,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并重.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比较分析方法,通过人类文明社会国家理论的简单梳理,指出人类文明社会国家具有两种不同形态:一种是与社会生产力不相适应的人压迫人、人剥削人异化社会国家形态,它是马克思社会主义的革命对象;一种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没有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常态社会国家形态,它是马克思所论证的社会主义国家形态,是真正的人类社会国家。只有符合生产力发展常态国家才能揭示其科学含义。  相似文献   

4.
欧盟制定和实施统一的社会政策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从功能意义上看,统一的社会政策有助于促进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单一货币的稳定以及成员国之间的平等分配和公平竞争,因此符合内部市场和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实际需要,能够减少经济一体化在缺乏统一的社会政策的情况下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欧盟能否制定和实施统一的社会政策取决于成员国社会政策的实际发展状况和欧盟的制度能力。  相似文献   

5.
市民社会基本概念梳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市民社会的概念进行了梳理 ,古典市民社会的概念到现代市民社会的概念的演进 ,为中国市民社会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笔者认为在现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背景下 ,存在着一个特殊的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6.
以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为重要支点的社会建设,既是应对中国当前转型时期矛盾凸显的当务之急,同时也是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而独立健康成长的社会组织,作为社会建设必不可少的组织载体,起到了在国家、社会与公民之间构建认同与互动关系的中介作用.受各种历史和现实因素的限制,目前中国社会组织的成长还面临着许多障碍,如何在积极借鉴国外社会组织发展相关经验的前提下,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来克服这些困难,将成为中国未来开辟一条有别于西方“强政府——强社会”的社会发展新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韩冬雪 《前线》2013,(1):41-43
如何通过建立和健全社会组织来推动社会管理l体制的创新,是我国社会建设面临的一项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 在推动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社会建设的本质与主体来源等基本问题应当引起我们充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对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的讨论中,通过归纳社会与国家相互依存又彼此博弈的关系,明确指出了社会建设在国家权力回归社会这一最终目标的前提下,必然兼具国家与社会双重主体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许华 《红旗文稿》2012,(9):34-36
2011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对于20周年这一重要的纪念性周期,俄罗斯社会总体上表现得沉默而低调。加上12月正值杜马选举,俄罗斯官方和新闻媒体很少提及20年前国家分崩离析、社会改弦易辙的那些事件。除俄罗斯共产党召开了一次纪念性反思会议之外,俄罗斯官方没有任何举动和仪式。原苏联地区国家的学术界也不见推出重大、有思想高度和理论深度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社会弱者是一批特殊的社会群体 ,国家对其进行支持有着深厚的理论前提和悠久的历史实践。由于其产生的部分社会性原因和对社会存在着潜在性危害 ,国家负有必须对其进行支持和保障的最后责任。我国传统的国家支持模式存在着不少弊端 ,《浙江省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的颁布实施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对社会弱者进行国家支持正逐渐步入法制化轨道。但该办法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 ,为了使社会弱者真正处于有效保障状态 ,需尽快建立“以国家支持为主导 ,社会组织和个人支持相配套”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专门聚焦"社会建设",这昭示着中国政府职能即将开始一次真正的转型,它标志着以个人社会权利为中心的整体性社会建设的开始。文章通过对人类社会历史大势的基本勾画,特别是以浙江经验为生动个案,对我们究竟该怎样来构建和谐社会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培育与国家公权力相对应并能与之进行有效互动、制衡的社会力量,应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最基础性要件所在。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初,由于人们对过于宽泛的社会福利的不满,使得新自由主义和保守党在欧洲各国得以执掌大权。在20年后的今天,在欧洲的许多大国,如德国、法国及英国代表社会主义的党派再度辉煌,重新执政。  相似文献   

12.
社会管理,是指政府和社会组织对除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以外的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和服务活动。社会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社会利益的协调、社会矛盾的化解,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地发展。针对目前我国在社会管理和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中央对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如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  相似文献   

13.
郭风英 《求实》2016,(2):90-96
缘于对国家与社会关系认识的差异,西方社会学者对社会治理问题的研究,出现了不同的理论流派。基于此理论视角,中国学者在分析社会治理问题时形成了不同的分析思路,预设了不同的操作路径。主张重塑"国家主体、市场主体、社会主体"的"主体性互构论",强调在社会治理中实现"国家在行动、市场在行动、社会在行动",推动"国家、市场、社会"之间合作共治、互构互强,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相呼应,为我国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4.
马俊峰 《唯实》2011,(11):28-33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法律思想的健康发展,国家共同体功能和作用的完善,公民社会建构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正因如此,从共同体视角分析和探究中国公民社会建构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邦铭  曾长秋 《求实》2012,(1):7-10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述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管理思想。他们揭示了国家社会管理的政治性质和阶级性质,指出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管理暴露的弊端,阐述了作为过渡阶段的无产阶级国家社会管理的基本策略,展望了共产主义社会管理的重要特征。现阶段,重新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管理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社会救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救助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安全网,它所提供的保障是最低基础层次的,旨在维护社会成员的生命权和生存权,满足的是社会成员最基本的需求。其最终的目标是使受助者摆脱贫困,本文提出,现代救助体系的建立,需要国家责任的全面确立,强调社会力量在帮贫扶困中的重要作用。在社会力量帮贫扶困中,需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组织,注重培养企业的社会责任,但同时需要防止政府过多调动行政资源来帮贫扶困。在强调对受助者“他助”和“自助”相结合的同时,需要注重保护受助人的隐私权,注重对受助人的精神援助,防止因相对剥夺感而产生的社会断裂。  相似文献   

17.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治国理政的科学论断,作为一个全新的政治概念,它不是西方治理思想的产物,而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认为,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国家来源于社会,国家与社会之间将经历从统一到异化和对立再到统一的否定之否定运动过程,与此相对应,国家职能将从以政治职能为主转变为以社会职能为主。要实现从国家治理走向社会治理,既要站在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理想高度,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论的原则。现阶段要重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制度现代化和国家法治化,破除"官本位"意识,提高治理者水平。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关于市民社会与国家的科学批判,即市民社会决定国家,首先是国家的问题(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的问题),然后是市民社会同国家两者的关系问题,最后确立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精辟论断.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不仅涉及经济范畴,而且也涉及政治范畴,对我国当前社会管理创新有着重要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9.
既往历史上的监督,主要对象是公共权力及掌握公共权力的官员,主要方式是自上而下的行政监督,不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现代意义的社会监督,其内涵、方式、方法、规制都因人类社会的理性发展更加丰富和完善。超越范围的监督是无效的监督,必须立足现实社会的时空维度,寓于社会生活的价值向度,止于社会规制的制度边界。超出底线的监督也会行为失范、作用失效,甚至导致社会失序。社会监督必须坚守维护公共利益的目标底线,遵循社会公德的道德底线,服从国家意志的法律底线。加强社会监督是民主社会的基本要求,实现社会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特点。实现社会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首先要确立社会监督原则,重点是完善社会监督体制机制,关键在于健全社会监督法制。  相似文献   

20.
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社会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条件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高度重视社会政策的作用.社会政策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制定和实施社会政策是现代国家能力的重要体现.社会政策代表国家对公民公共福利和集体需要的态度,国家通过树立社会政策的理念、制定和实施具体的社会政策来满足人民群众的真实需要,也只有能够有效满足人类需要的国家治理才是有效的国家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