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课》2014,(20):17-17
社会领域的治理问题仍然是当前我国法治建设的突出薄弱环节,构成了建设法治中国的一个显著短板。违法成本极低、守法成本相对畸高,不仅诱使当事人违法,更重要的是守法者吃亏、违法者赚便宜,进而劣胜优汰。当前我国法治建设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有七:一是公民权利意识觉醒与维权理性不足之间的矛盾;二是对公权力机关的诉求日益增长与对公权力机关的服从、配合与支持日益淡化之间的矛盾;三是对依法治国方略和法律至上原则的抽象认同与人情、关系、私利、政绩大于“国法”的行动之间的矛盾;四是公权力机关的退位、归位与市场机制和社会组织发育仍不成熟之间的矛盾;五是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的要求与法律质量整体上仍不理想之间的矛盾;六是严厉制裁违法行为的要求和期待与违法成本极低、守法成本较高之间的矛盾;七是中国当下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与应对方式的简单化、低效化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4,(18):20-21
腐败是用公共权力来谋取私人利益。公共权力本来是用来保障公民权利特别是公民各项人权的,而腐败官员用公共权力来谋取私利,不仅使公民权利得不到保障,还会使公共权力受到侵犯。例如,警察腐败可能造成非法拘禁、刑讯逼供,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检察官腐败可能导致滥权枉法、任意拘捕,非法剥夺人身自由;法官腐败可能造成审判不公和冤假错案,侵犯公民得到公正审判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说,在迈向和谐社会的大道上,有五只“拦路虎”:第一,由经济的二元性所产生的城乡二元性和社会结构二元性,正被制度性地安排为人的社会主体身份的二元性;而主体身份的二元性又被区别为权利享有的二元性。这使得人们获得权利和利益的根据不是能力的贡献,而是身份。这是中国目前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不消解和改善这种结构,就无和谐社会。第二,由社会不公引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分配不公是中国最突出的社会问题。起点不公、机会不公、对待不公、规则不公、结果不公等,影响了社会不…  相似文献   

4.
《先锋队》2012,(24):56
画外音:官商勾结,长期以来是一个常态话题。商人与党政机关及各级领导有关系,原本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商人作为公民,关心公共事务,参与国家建设,都无可厚非。然而,在现实环境中,商人只要与官员一沾边,人们自然会想到官商勾结。这是两方面的问题,站在商人的角度看,我们应当承认,在一个权力主导的社会中,即便是有钱的商人,在公权力面前也是弱者。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动以及利益格局的调整,引发了国家政府与社会成员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社会成员之间的矛盾,而思想政治教育能为我们化解社会矛盾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方法,并能营造良好的道德风尚。因此,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时效性、影响力,提升政府公信力;关注社会成员与社会组织之间利益协调沟通的渠道,有效化解社会阶层矛盾;以公民道德建设为核心,提升公民个人素质,创建良好人际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6.
司法公正是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的要求。目前我国存在着一些司法不公的情况,对社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强司法队伍建设,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多方努力改变司法不公的现象,提高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7.
司法行政权是一项行政管理权,包含着培育社会自治、促进公民民主法治等内容.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不仅是司法行政机关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价值追求,而且,司法行政权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它在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当前,司法行政机关加强与创新管理体制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的需求迅速增长与司法行政工作科学发展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为此,必须重点处理好几项关系: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治之间的关系、“惩罚”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公权执行与社会力量参与之间的关系以及法制宣传与依法治理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王丹亚 《学习月刊》2010,(20):12-12
现代公民文化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然发育的过程.它是近代欧洲市民社会的产物.同我国古代社会留下的遗产臣民文化相去甚远。当代中国的公民文化不是以西方公民文化替代中国传统的臣民文化.而是中西文化的融合。中国社会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大部分时间是处于国家与社会的同构之中.国家权力兴而社会权利弱.具有浓重的东方文化传统,国家权力无限地渗透到社会的每个层面和角落,国家利益至高无上。  相似文献   

9.
公民社会的崛起为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公民社会在权力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发展公民社会完善权力监督体系,必须进一步完善市场体制,优化政府职能,促进第三部门发展,推进社会自治,构建公民参与文化。  相似文献   

10.
浅议宪法基本权利的私法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传统的立宪理论,宪法的约束对象是国家的公权力。现代宪法发展的趋势是宪法效力逐渐向私法领域拓展。我国的司法实践中频繁出现非公权力侵犯公民宪法基本权利的案件,这使我们有必要讨论在我国实现宪法基本权利私法效力的必要性、条件和具体模式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权力监督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面对腐败严重的形势,单纯依靠政府自身的监督已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公民社会的崛起为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公民社会在权力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体制上的问题。发展公民社会完善权力监督体系,必须进一步完善市场体制,优化政府职能,促进第三部门发展,推进社会自治,并构建公民参与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一、社会契约论的公共权力观 社会契约理论认为,公共权力是公民个人权力让渡的产物.政府的合法性是建立在政府与公民、公民与公民之间的政治契约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公共需求的不断增长与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已逐渐凸显出来,而造成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有效的民主参与。公民意识和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发展为满足公共需求提供了思想基础和路径。政府作为公共权威的代表,需要通过相关路径选择发挥公民参与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4.
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受教育者民族主体身份和国家公民身份共生共长的过程,具有民族性、多元性、开放性、统一性的特点和政治认同、文化整合、社会归化的功能。该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所接受并掌握的一定政党或国家的公民性民族观与受教育者实际的民族观水平之间的矛盾,具体矛盾主要有民族主体身份、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民族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及国内外环境引起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论公民社会的培育与权力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权力是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的。政府权力失控必然造成对公民、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的侵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公民社会正在逐步的兴起。而公民社会是权力监督的一个新的解析视角,培育公民社会是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随着弱势群体规模的逐年上升,公众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对政府的信任,如果弱势群体生存状况继续恶化,基本权利受到严重侵害而无法保障,就会加剧劳资之间、穷人和富人之间、农村人和城市人之间、公民和权力机关之间的矛盾,进而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健全弱势群体的法律保障制度,完善各种法律保护途径,加强政府对弱势群体的保护职能,转变弱势群体自身的观念,既是人道主义和法律正义的体现,也是深  相似文献   

17.
现代民主政治是随着公民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社会冲突在公民社会建立过程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正确的态度不是消灭社会冲突,而是让社会冲突发生在一个有限的、可控制的范围内.我国在建立公民社会的过程中,只有妥善处理好矛盾和冲突,才能在建立法治国家的道路上走得更稳健.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主体间关系正面临不同程度的矛盾,突出表现为官民关系的矛盾、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的矛盾、作者和读者关系的矛盾、路遇主体彼此关系的矛盾。其根源在于:价值体系的缺失和迷乱、制度约束的滞后和无力、社会发展的失衡和不公、公民社会的幼稚和薄弱。建构当代中国的主体间关系,一要德法并举,树立主体间的法治权威;二要义利相兼,打牢主体间的物质基础;三要思诚守信,增进主体间的互爱情感;四要求同存异,凝聚主体间的共同信念。  相似文献   

19.
权利与权力     
张镇强 《求贤》2008,(11):44-44
权利和权力是现代民主社会中两个性质不同的政治概念。虽然它们之间有某种必然联系,却不可混淆使用.更不能颠倒使用。也就是说.只有现代民主社会才讲权利和权力.专制独裁和集权制社会则不讲权利只讲权力。因为皇帝国王独裁统治者集权主义者是不承认被统治者有什么权利.权利和权力郁归统治者所有.老百姓只有听从统治的命。现代民主理论则相反.认为权利是每个公民的天赋人权.不是任何个人或组织恩赐的.也不是任何个人或组织能随意剥夺的;权力则是由一国全体人民授予一小部分人来为全体人民服务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政治认同是公民对其所在共同体的政治情感与政治归属,是自我价值确证与他者世界承认的双向过程,是合法性呈现与公民遵从信任的互动过程。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内在张力是政治认同变迁的隐秘逻辑,国家与社会如何互动是公权力与私权利变迁的深层次缘由。从国家与社会的互动论域考察政治认同的现代提升,得出国家与社会相互形塑、激活认同之源,国家与社会相互保障、强化认同之基,国家与社会相互纠错、厘定认同之度。国家与社会相互形塑、相互保障、相互纠错是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的重要标尺,亦是政治认同提升的重要路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