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住有所居”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目标,也是政府肩负的执政责任。它要求各级政府必须明确相应职责和角色定位,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走出产业定位、征地拆迁、房价调控、市场失效、住房保障、住房消费、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误区,探寻出一条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张扬 《新长征》2011,(3):44-45
近年来,在积极谋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白山市委、市政府将更多的目光投注到了民生工作上,一项项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的出台,奏响了白山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新乐章,架起了政府与百姓之间的连心桥,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了生动诠释。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贫有所济、难有所帮、危有所扶……130万白山人民越来越多地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与好处,“幸福指数”似芝麻开花般“节节高”。  相似文献   

3.
秦志军 《新湘评论》2014,(20):26-26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近年来,道县把75%的财政支出用以打造"六子"工程,确保老百姓劳有所获、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食有所足、民有所安,全县人民的幸福指数得以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农民工队伍的日益壮大,让其在所工作的城市中“住有所居”成了各地政府责无旁贷的一项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红原县瓦切镇色永村卓穹西路005.号,两层高的小楼,几间宽敞的平房,开满鲜花的阳光棚。2003年以前,班玛俄热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住上这样的好房子。2009年以来,以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暨帐篷新生活行动、“9+3”免费教育计划和卫生事业发展计划为主要内容的藏区“三大民生工程”在阿坝州这片土地上播撒希望,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相似文献   

6.
陈鲁民 《前线》2008,(1):64-64
近来,民生“五有”——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成为人们关心、热议的一大话题。笔者与众人一样,对“五有”也神往不已。笔者长年写杂文,多为针砭时弊之作,赞歌轻易不唱。  相似文献   

7.
王自然 《支部生活》2011,(10):20-21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让群众住有所居的战略决策后,云南省委、省政府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把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当作各级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和重点工作,举全省之力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2,(12):47-47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追求幸福,是人民的权利;造福人民,是党和政府的责任。我们必须破除人民幸福是党和政府恩赐的错误认识,切实维护并发挥好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人民首创,让人民群众大胆探索自己的幸福道路。各级政府和党委要大力发展各项民生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相似文献   

9.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五保老人生活在社会最低层,是最弱势、最卑微、最可怜的阶层。要使他们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活有尊严,既是社会的责任,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职责。近年来,临武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倡导尊老敬老养老风气,把加强敬老院建设和管理作为构建和谐社  相似文献   

10.
杨刚 《世纪桥》2009,(11):23-24
长期以来,社会对农村老年人社会角色的认识存有偏颇,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农村老年人及其社会地位的认识更加全面和合理。近年来,学术界和政府开始关注农村老年群体“老有所为,老有所用”的社会参与问题。在构建民族地区农村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对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作用进行再思考,鼓励老年群体参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感悟真爱     
生活中最好的和最 美的都可以去了解,也 可以去体验,但却很难 界定,很难描述,比如真 爱。记得印度著名作家奥修曾经说过:人生中的爱有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生理爱,第二层面是心理爱,第三层面是心灵爱。  相似文献   

12.
领导要论     
《党的建设》2013,(11):4-7
习近平: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 不断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标 ◎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是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任务 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是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任务。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努力把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办成一项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德政工程。  相似文献   

13.
近四十年来中国政府运用现代计算技术的发展过程可以根据重要政策节点划分为三个政策阶段:“政府信息化”阶段、“电子政务”阶段和“数字政府”阶段。与电子政务相比,中国数字政府建设在核心目标上立足于推进治理现代化,在顶层设计上依循数据范式,在政策上将“对数据的治理”也纳入议题范围,在业务架构上日益趋向于平台化模式,在技术基础上正在向智能化升级。基于此,数字政府的概念可以被重新界定为:在技术层面即政府基于数字技术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分配信息,在组织层面即政府基于数字基础设施的赋能、协同与重构。正在发展中的数字政府表现出与过去所不同的重要特征,并由此带来政府作为一种组织的持续创新与转型,从而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革命。  相似文献   

14.
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能够发挥约束、导向、监测和决策等功能,从而推动社会建设工作。这样一套指标体系需要建立在对社会建设内涵和政府社会建设职能的深入理解上,并将社会建设的长远发展目标和短期工作目标结合。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的评估可以从"结果"和"能力"两个方面进行。社会建设的"结果"反映在个人层面就是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反映在社会层面则是社会结构的优化和社会的良性运行。政府开展社会建设的能力体现在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和开展社会管理的能力上。  相似文献   

15.
政府创新可以从多层面入手,在体制层面上主要体现在结构和功能上,即政府体制和职能方面的创新。当前在多中心的社会治理模式下,政府职能的创新亦是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实现政府职能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从体制上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构建公众参与机制,二是打造政府回应平台。  相似文献   

16.
<正>政府、社会与市场良性互动。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政府、社会与市场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推动文化产业取得长足进展。比如,美国在政府层面形成"一臂之距"管理模式:由政府设立国家艺术基金、人文基金等公共基金,投入公益性文化事业,并在公共基金以外探索出博彩、旅游、拍卖、债券、募捐等多种融资方式。在社会层面,美国注重发挥非营利文化机构的作用。根据2014年公布的《美国艺术指数报告》,截至2012年,美国非营利文化  相似文献   

17.
市政基础设施需求随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增大。政府财政和非公有制经济都可以成为合作的投融资主体。非公有制经济投融资市政基础设施的理论基础在于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性"的弱化、公共服务理念的深化以及善治模式的深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投融资市政基础设施在项目范围和融资模式上有待完善,在政府功能的层面,政府可以在"退出"、"进入"和"保障"等方面作出相应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8.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社会建设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保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相似文献   

19.
蒋好华 《唯实》2005,(7):39-43
政府、市场与社会经济生活之间复杂的三角关系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市场-政府二元悖论在理论层面和现实层面有着不同内涵。现实层面二元悖论的化解,有赖于人类超越现实制度的可能性,从根本上说,它取决于人性和人类智能的进化步伐;理论层面二元悖论的化解,有助于缓解现实层面二元悖论对人类经济生活的干扰。在有限理性条件下,市场与政府间的博弈有八组基本方式,认识和遵循这一博弈机制,可以有效驾驭市场-政府二元双向纠错机制,减少政策失误和人为的经济动荡。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政府管理理念的回应性行政与党提出的和谐执政理念在理论逻辑、价值意蕴和现实层面上具有某种内在契合。可以说,回应性行政是沟通政府与公民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其功能是弥合政治领域与社会领域由于社会转型所形成的断裂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