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当前我国粮食依赖国外进口态势上升,农民种粮积极性在下降,城镇化对耕地挤占污染和粮食产储基础设施滞后等都对我国粮食安全带来挑战.粮食供给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安全基础并不牢固,因此,保障粮食安全时刻不能放松,必须以政治的高度、中央的责任状态和国际的视野掌控粮食安全问题,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着重做好粮食安全体系建设、维护好粮农根本利益,严格保护好耕地、加快培养新型农民和夯实涉粮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2.
张俊国 《先锋》2023,(3):40-42
<正>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成都将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聚焦提升建设“一带十园百片”现代粮油产业园区,着力稳面积、提产能、增效益,加快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成都篇章贡献“三农”力量。  相似文献   

3.
关于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今年我国粮食丰收已成定局,但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依然存在。尽全力增加粮农的收入和充分调动他们生产粮食的积极性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根本,立足国内资源、自力更生和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基本方针,研究和探索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加强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和保护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的本质。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行科技兴粮,调整国民经济分配格局,扶持生产粮食的生产资料的生产和彻底改革农村税费制度。  相似文献   

4.
陆静超 《奋斗》2024,(2):18-20
<正>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视察时强调,黑龙江要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极端天气频发,  相似文献   

5.
陈庆山 《奋斗》2023,(5):34-36
<正>2022年,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产量连续13年位居全国第一,更进一步落实了坚决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战略目标和重大政治责任。2023年1月30日,黑龙江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实施“五大行动”为抓手做好“三农”工作,为率先建设农业强省奠定坚实基础。要大力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压实粮食安全责任,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坚持增产和减损同时发力,为更有底气、  相似文献   

6.
张启良 《求实》2000,(1):33-35
20世纪70年代,世界粮食危机发生,粮食问题一度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世界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为此提出了“粮食安全”的概念,其定义为:“为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足够的食品”。1983年4月,FAO世界粮食委员会通过了时任总干事的爱德华·萨乌马提出的粮食安全新概念,内容为:“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应该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按照这个概念,粮食安全包括三项具体目标:1-确保生产足够数量的粮食;2-最大限度地稳定粮食供应;3-确…  相似文献   

7.
2013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中指出:“我们强调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必须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保住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可见,新型城镇化是以民生改善为目的的城镇化,保护农民利益,解决三农问题是未来城镇化的重要任务。但过往实践显示,在城镇化推动非农化的进程中,农民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利益被侵占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  相似文献   

8.
林爱民  江敏  王来国 《世纪风采》2006,(12):I0004-I0004
“十五”期间,在扬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粮食干部职工在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发展粮食购销,稳定粮食市场;推进粮食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依法管理粮政,确保粮食安全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正>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而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全面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综合运用行政、经济等手段,推动耕地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受城乡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耕地利用效率低下等多种因素影响,宜昌耕地保护的形势不断复杂和艰巨。如何以确保粮食安全和推进共同富裕为目标,最大程度做好耕地保护工作,是新时代宜昌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按照保障农民权益、控制征地规模的原则,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2003年10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下一年将采取更直接、更有力、更明确的综合性政策措施,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粮食安全问题已经摆上  相似文献   

11.
我国粮食主产区是我国粮食生产资源禀赋较好,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冲击下,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资源日益受到挤压,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不断流失,严重威胁到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增产和国家粮食安全。研究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现代化问题,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土地整理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国际粮食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一些国家因为粮食问题而引发较为严重的经济、政治问题,使粮食安全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知道,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拟从耕地保障的视角对粮食安全进行分析,重点探讨土地整理对于解决粮食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张希良 《奋斗》2004,(7):30-32
黑龙江省是产粮大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6%左右。黑龙江的粮食生产形势如何,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我国粮食已经出现阶段性、结构性供过于求,人们的粮食消费发生明显变化,特别是加入WTO的新形势下,用市场规律和科学的发展观来全面理解和把握“粮食安全”的内涵,用科学的思路和对策来探索和解决粮食安全面临的新问题,做到既符国情,又合省情;既能增粮,又能增收,这对我们黑龙江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14.
粮食安全既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支撑。全方位守牢粮食安全线,必须提高粮食综合生产力。为此,要着力于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协同抓实耕地保护和耕地质量提高,稳妥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机械化装备支撑,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力,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相似文献   

15.
粮食安全问题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众多挑战之一,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落实粮食安全主体责任,胸怀国之大者,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在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下,中国粮食安全治理独具特色,如夯实粮食安全生产基础、加强技术创新、守好耕地红线、预防自然灾害、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等。粮食安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树立大食物观、推动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
粮食是中国最大的民生问题。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粮食连年获得丰收.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供求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从总体上讲,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是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市场稳定、供需基本平衡。但是近些年来.一些地方乱占滥用耕地.2007年全省耕地面积只有4839.93万亩.全省人均耕地面积仅0.79亩.仅占欧盟的四十分之一.美国的四百分之一;  相似文献   

17.
陈亮  郭建平 《当代贵州》2023,(24):66-67
<正>发展优质粮食产业,能够更好满足消费市场不断变化的发展需要,有效提升我国粮食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国家安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实施好优质粮食工程”。发展优质粮食产业,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市场不断变化的发展需要,有效提升我国粮食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产粮大国,也是粮食进口大国,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受“人口老龄化、乡村城镇化、新冠疫情、俄乌冲突、中美脱钩”等国内外环境的影响,我国在粮食安全方面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挑战。这种情况下,立足国内循环,积极响应国外循环发展的需求,开展国内外粮食产业链升级、供应链升级是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基础要素;借助绿色金融服务,引进优质社会资本,实现对智慧农业的现代化管理;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增加对国内种子、农机等生产技术的自主研发,促进我国粮食产业自主可控,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
李希荣 《奋斗》2008,(11):48-49
耕地是发展粮食生产赖以生存的基础.耕地质好坏,直接左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哈尔滨市现常用耕地2700万亩,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食生产能力保持在180亿斤以上,2008年粮食总量跨上200亿斤大台阶。在全球粮食供应趋紧.地、水等资源约束日趋增强的情况下,如何提高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当前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杨桂榕 《奋斗》2023,(21):37-38
<正>食为政首,谷为民命,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离不开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哈尔滨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紧密结合地域特点,深度挖掘“原字号”农产品潜力,协同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向产业链、价值链提升要效益,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出“龙头企业增强、产业集聚加快、效益增长平稳”的良好发展势头。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587家,占全省的3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