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课》2013,(16):32-32
在我国中西部的很多地方,如四川、河南、安徽等劳务输出大省,当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选择出外务工时,留在家乡的孩子们就被动地成为了留守儿童。据全国妇联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达6100多万,全国每5个孩子就有1个留守儿童;全国流动儿童规模达3581万,数量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2.
6102万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教育、安全、亲情缺失等多个问题,如何减少留守儿童,既是一个教育问题、社会问题,又是一个经济问题。近日,全国妇联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达6102.55万,比2005年增加了约242万;全国流动儿童规模达3581万,比2005年增加了41.37%。  相似文献   

3.
傅涟 《江淮》2011,(12):45-46
2011年,省妇联继续负责实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民生工程,在全省新建455个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省财政投入910万元,为每个活动室配置2万元的图书、体育活动器材等设备。省妇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创新管理模式,探索建立长效机制。规划组织,建设管理到位扩大活动室选址范围。省妇联在与省民生办共同制定2011年《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4.
伯周 《江淮》2011,(12):47
今年,亳州市新建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22个,其中谯城区7个,涡阳、利辛、蒙城三县各5个,有19个建在乡镇综合文化站,1个建在行政村,2个建在农家书屋。目前,所有活动室均已开放使用。市妇联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扎实推进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5.
留守、流动儿童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留守流动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家庭教育,而出现学业失教、心理失衡、行为失范的问题。这一特  相似文献   

6.
杨彦荣 《当代贵州》2014,(15):42-43
正201 3年贵州省农村留守儿童约为240万人,在校生留守儿童为98万人,学龄前留守儿童约150万人。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是我省"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发力,留守儿童的明天才会更美好。高尔基曾说:"谁最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全社会只有用心去关爱留守儿童,他们才能感受到温暖,并融入到社会爱心大家庭中去。留守中的亲情"失联"息烽县黑神庙中学图书阅览室里,张欣正聚精会神地读《汤姆叔叔的小屋》。九年级的张欣家住息烽县  相似文献   

7.
张玲玉 《当代贵州》2007,(12):29-29
《当代贵州》:陈书记您好!贵州目前大致有多少留守儿童? 陈昌旭:现在我们国家农村的留守儿童有一个说法是2000万,占农村儿童的18%-22%。根据贵州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最新统计,我省劳务人员输出人数为388.66万人,估计贵州农村留守儿童在150万左右。2006年,由共青团贵州省委专门组织的农村留守儿童课题研究组调查发现:贵州省部分农村15岁以下的儿童中,有近一半是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城乡人口流动的大背景下,东南沿海劳动力在省内、省际、国际之间的流动,形成了三种区域特征明显的留守儿童。三种类型的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时间、空间距离、经济条件等都有较大的差别,其心理健康状况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以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最差。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掀起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大潮,“民工潮”是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的必然结果。“民工潮”出现了规模越来越大、农民工在外地居住时间越来越长等特点。大部分农民工则选择把孩子留在家乡,使其成为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心理和情感诸多问题显现,迫切需要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正视和逐步解决此类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成长,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谢密蜂 《理论导报》2012,(12):22-22
留守儿童是城镇化和工业化初期的必然结果。宜丰县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留守儿童基本形成了生活有着落、学习有人管、思想有人教、心理有人疏导的格局,建立了“党政主导、部门参与、学校为主、家庭尽责、社会联动”的留守儿童教育管护长效机制。4700名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占义务教育阶段3.18万学生总数的15%左右)享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爱和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儿童是伴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生存现状及教育成长问题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高安市现有人口逾90万,农村留守儿童达31450余人,涉及1万多个家庭,对象众多,情况复杂,任务繁重,特别是在当前媒体报道留守儿童因教育缺失、监护缺位导致违法犯罪、安全事故等频发的形势下,让我们深感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迫在眉睫、责任重大。今年以来,高安市积极探索关爱留守儿童的有效途径,强力推出有针对的工作举措,努力营造全社会关爱的良  相似文献   

12.
【案例背景】全国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已高达18%至22%。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现有学生316人.留守儿童218人。占全部学生人数的69%。由于父母长期没有和子女在一起.许多留守儿童在生存发展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留守儿童的生活方面、教育方面、心理方面以及道德行为和安全方面。  相似文献   

13.
7.建立和完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服务机制。积极推进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财政投入体制改革,逐步将流动人口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管理。流动未成年人多的旗县(市、区)新建一批救助机构。同时,在大中城市重点地区建立开放式的全天候救助保护中心,方便流浪未成年人及时救助和开展服务。建立16周岁以下流动儿童登记管理制度,为流动儿童享有教育、医疗保健等公共服务提供基础。整合社区资源,完善以社区为依托,面向流动人口家庭的管理和服务网络,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制,在留守儿童集中的苏木(乡、镇)、嘎查(村)建立儿童友好家园,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服务功能,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情感和行为的指导,提高留守儿童家长的监护意识和责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经商的党员群众不断增多,留守儿童数量也随之增多。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的健康成长受到一定的影响,面临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优化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广西百色市右江区“百色驿站”多措并举,  相似文献   

15.
杨琼  秦涛 《当代贵州》2014,(23):47-47
正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雨露工程"重点青少年救助保护工作的要求,8月7日,省预青专项组召开2014年贵州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工作会议,团省委、省妇联、省农信社、省广播电视台共同启动"雨露工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大型公益活动。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副省长秦如培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上,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为"雨露工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公益活动捐赠320万元,寸心草茶业及万豪世贸城捐款100万元,并聘请5名社会爱心人士担任"雨露工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爱心使者。(文/图杨琼本刊记者秦涛)  相似文献   

16.
王峥  陈宝宝 《理论导报》2014,(12):27-29
随着近年来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心理健康等个案引起的社会关注,我国政府开始强调从行动层面上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然而,各地的关爱工作大都处于探索阶段,对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所做的梳理与评价还不清晰。本文在对江西省六个城市关爱工作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反映农村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的现状和问题,为关爱行动的进一步推进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7.
以绥化学院为例,地方应用型高等院校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上,充分发挥大学生与留守儿童年龄差距小、充满青春活力、容易沟通交流等优势,通过大学生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和家长老师通力协作、到农村社区服务践行等关爱策略,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营造一个亲情关爱、快乐成长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江西省农村部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和心理测试,发现农村留守儿童中有心理问题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父母关爱和教育的缺失对孩子的心理发育造成了较多负面影响。建议社会、家庭和学校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让留守儿童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贾云 《党史文苑》2010,(7):61-62
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需要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给予特别的关爱和帮助。学校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结合教育和福利两种制度解决儿童和青少年问题的专业。学校社会工作能科学、有效地提供留守儿童需要的服务,帮助他们健康发展。在农村中小学推行学校社会工作制度为留守儿童提供服务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发展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他们特殊的成长环境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发展都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针对“留守儿童”的现状,笔者提出了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建立农村社区少年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在农村学校教育中增设心理课程;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