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成功与资源     
《学习导报》2014,(17):56-56
一射击运动员,开始教练每天给他300发子弹,他训练漫不经心,成绩无法提高。后来教练改变方法,每天只给一发子弹,没射中靶心不准离开,从此他训练变得格外认真。最后他获得了奥运会射击冠军,他叫鲍格丹诺夫。成功并不在于你手中有多少资源,而在于你如何利用你的资源。  相似文献   

2.
回想前些日子的奥运会,我们有些金牌,夺得颇具戏剧性。男子10米步枪移动靶决赛,前9发子弹,摩尔多瓦一名选手连中靶心,杨凌明显落后。要凭最后一枪挽回颓势,谁敢抱这奢望出人意料的是杨凌异常冷静,稳把枪托,子弹像长了眼睛,射向10米之外直径只有1毫米的10环,总男子3米板跳水决赛,俄罗斯选手萨乌丁一路领先,直到最后一跳前,仍保持10多分优势,可惜最后一跳仅得65.10分,而熊倪沉着应战,最后跳出81.60的高分,夺取金牌。比分反超出0.1环,对方不得不将金牌拱手相让。女子柔道78公斤级决赛,当剩最后几十秒的时候,唐琳还落…  相似文献   

3.
蓝燕   《党员文摘》2006,(2):32-32
“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不知道什么是父爱母爱,就连他们的样子都记不清了。我考试从来都不及格,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上学期我考了最后一名。这学期我不想考最后一名了。”  相似文献   

4.
李飞 《学习导报》2011,(21):36-37
毛泽东亲自提议为他开追悼会,“留却重任谁承受?”叹的就是他!据说,毛泽东一生只为3个人开过追悼会:一个张思德,一个陈毅,另一个就是他。在他的追悼会上,毛泽东评价说:“这个人很好,很忠实,很能打仗,很能指挥,为革命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我们一定要继承他的遗志,把革命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5.
读书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选择。当一个人强迫自己作出某种读书姿态的时候,他其实是在折磨自己了。读书是一种心灵义务。一个人,如果没有把将一段青春时光托付给高贵的思想和真诚的文字,那么,他就是自己的敌人,因为他放弃了对自我心灵的塑造,错过了在读书时光中体会“物我两忘”的机缘。这一机缘,错过了,就永远无法弥补。当你回过头来,重新拾起书本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是何等陌生。  相似文献   

6.
活得干净     
《党课》2014,(15):1-1
一个人,生活可以变得好,也可以变得坏;可以活得久,也可以活得不久;可以做一个艺术家,也可以锯木头,没有多大区别。但是有一点,就是他不能面目全非,他不能变成一个鬼,他不能说鬼话、说谎话,他不能在醒来的时候看见自己觉得不堪入目。  相似文献   

7.
我出生在一个与党联系很深的家庭,爷爷年少参军,跟随着党南征北战。抗美援朝。小的时候。我经常将爷爷的军功章翻出来,触摸着爷爷身上留下的子弹伤痕,听他讲每一枚军功章背后的故事。真实的历史让我从小就对党有一种敬仰之情,崇仰党的伟大。爸爸是一名普通的水电人,印象中的父亲总是兢兢业业地工作,老老实实地做人,周围的人总是在说:“你爸爸真是个好人啊!”。那时我只知道父亲是个党员,一个平凡而认真的党员。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个是高悬于我们头上的日月星辰,一个就是深藏在人们心中的崇高信仰。从小到大,家庭对我的潜移默化,让我始终积极要求进步,从少先队员到共青团员,成长的路上我一直沿着党所指引的方向追求着。  相似文献   

8.
张莉 《世纪风采》2011,(10):31-36
他是一名记者,却以战士的身份牺牲在战场上;他是一个欧洲人,却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穿上八路军的军装、拿起枪来,同法西斯战斗而死的欧洲人,他是第一个。他就是进步作家兼记者、德国共产党员汉斯·希伯。  相似文献   

9.
许世友与枪 许司令有一支美式五星左轮手枪,是他的心爱之物。这支枪还是早年从国民党一个军长手里缴来的,他整天别在腰上,枪不离人,人不离枪,走到哪里带到哪里。但我从没见他擦过。他也不让别人摸。子弹也是多年前的。不知还能不能打得响。  相似文献   

10.
穆紫 《党建文汇》2008,(7):46-46
他昼伏夜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常常提着上百斤的死老鼠消失在街头。他就是南京职业灭鼠人王世年,市民戏称他为“猫人”。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与当代》2011,(5):58-59
朱清时在3月14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之一的益川敏英是土生土长的日本人,英语都说不好,从来没有出过国,是真正的一个土包子学者。他是怎么获得诺贝尔奖的呢?他在京都大学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叫小林诚的朋友,两人有共同的兴趣,就是研究自发对称性破缺。两人个性完全不一样,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共同组建了两人团队。  相似文献   

12.
希腊交战城邦的停战信号。那个时候,凡是参加奥运会的人都受到神的保护,神圣不可侵犯。正因如此,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在《体育颂》中曾经感叹道:“啊!体育,你就是和平!”  相似文献   

13.
王毅人 《奋斗》2006,(2):55-55
节约的话题,近一个时期又热了起来。但由于“一矢中的”.人们无不称是,特别是当有人说到世界上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时候,那就是人的眼泪了,倒觉得说的完全在情在理。  相似文献   

14.
肖露 《当代贵州》2008,(17):18-20
北京奥运会开幕前,胡锦涛主席接受外国媒体联合采访时,动情地说:“早在1908年,中国人就提出了‘中国什么时候能举办奥运会’的问题。100年后,奥运会终于来到中国。”  相似文献   

15.
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次和网民互动时,最后说了这么一段话,他说,读书不仅给人力量,而且给人安全感和幸福感。他说,我很希望有一天看见地铁里面人人都捧着一本书。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心里真是充满了感动。因为我们平时总说读书给人知识、给人力量,似乎已经是一个最高境界,但读书还能让我们感到安全、感到幸福。  相似文献   

16.
魅力耿庄     
在全省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先进典型事迹报告团的成员中,有一个叫耿瑞先的年轻人再一次走进人们的视野。从郑州到洛阳,从洛阳到三门峡,最后到南阳,他与分在同一个组的其他几名成员巡回9个省辖市,向广大农村党员作了9场催人奋进的报告。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的时候,他是4名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人之一;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的时候,他是lO名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人之一。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他共向全省不同层次的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作报告近三十场。  相似文献   

17.
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次和网民互动时,最后说了这么一段话,他说,读书不仅给人力量,而且给人安全感和幸福感。他说,我很希望有一天看见地铁里面人人都捧着一本书。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心里真是充满了感动。因为我们平时总说读书给人知识、给人力量,似乎已经是一个最高境界,但读书还能让我们感到安全、感到幸福。  相似文献   

18.
阅读应当被看作是人类的一个文明的行为。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与阅读是密不可分的。阅读使人类走出了蛮荒.阅读使人类有了自己的历史。实际上,阅读史与文明史几乎就是同样的历史。我一直认为一个人最迷人的、最值得赞美的、也是最经得起审美的一个姿态,是阅读的姿态。不论是你坐在桌子跟前,还是说很休闲的时候躺在床上,甚至是坐在厕所里,我都以为是人世间最优雅的一个姿态。那么,这个姿态在一个人的童年、少年时代我想他就应该有的。我们常常说,这个人有书卷气,我们在给这个人做这样一个评价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说这个人是世界上最有质量的人。书卷气哪里来?书卷气就是通过长期的阅读慢慢形成的。它从人的灵魂与骨头、从人的眼底无声无息地散发出来。我在北大讲过这样一个事情,我说.如果有一些人不阅读.造物主造出的这个人质量其实是很差的。我见过许多先生.这些先生我对他们很崇敬,但是有时候我暗暗地一想,这个人如果不读书,他将会怎么样?他们长得很丑,长得很不好看,唉,就是通过阅读。这个时候他产生了一种气质。这个气质我认为是人世间最美丽的东西。这时我发现我面前站着的那个个子矮小的先生,是世界上最伟岸的人。  相似文献   

19.
<正>被刺刀层层包围的葡萄架下,敌人劝降的嘶吼声和混乱的枪声此起彼伏,时间仿佛在此时凝滞了。才山不为所动,平静地扫视了下身旁的战友,然后转身对着敌人轻蔑地笑了。忽然,"砰"的一声,才山把最后一发子弹射进了自己的身体,抗日英雄永远地倒下了。联系群众开辟丰滦密根据地才山,原名才治安,1910年出生于辽宁黑山县王家屯的一户地主家庭。他自幼聪颖好学,曾先后就  相似文献   

20.
职工佩服的劳动模范韩丽晔下班的铃声响过很久了,在长春邮电电话设备厂零件车间里,还有一个人在忙碌着。他,就是邮电部劳动模范、共产党员李长福。李长福1978年入厂,20年来,几乎每天他都是第一个来到车间,接通电源,做好开工前的准备。下班后他又总是最后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