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从青少年时代起就酷爱读书,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天,一生读过数万册的书刊。毛泽东逝世以后,我们将他生前读过的书和他老人家住地的存书进行了登记和统计,合计书刊有近10万册。这还没有把在革命战争年代遗失了的藏书计算在内。纵观毛泽东一生的读书生活,我们有以下两点启示。  相似文献   

2.
“兵贵神速”,这话是在唐初统一战争中一个著名的军事家李靖说的。公元六二一年秋天,李靖在四川奉节一带集结兵力,将顺江而下攻打割据两湖的萧铣。当时秋潦水急,舟行不便,别人劝他等水退后再出兵.他说:“兵贵神速,机不可失。”于是大军突发江陵,萧铣毫无准备,李靖一举成功。在作战时需要行动迅速,才能争取主动,才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卓越的政治领袖中,毛泽东属读书大家。别的不说,一部武英殿本《二十四史》,三千多卷,洋洋四千余万言,他不仅通读了一遍,而且对重点史册、篇章反复读了三四遍。他强调,研究中国历史,“必须扎扎实实地把《二十四史》学好”。毛泽东读书,一是兴趣使然,二是为现实计。  相似文献   

4.
能人杨江陵     
在云阳县江南片区,说起外号“杨老大”的盘龙供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杨江陵,谁不说他是条好汉? 1998年,杨江陵走马上任云阳县龙角供销社主任。35岁的人了,正想干一番事业,谁知,2000年,他又奉命把云阳凤鸣供销社主任的职务“一肩挑”,并受命对这两个处于三峡库区淹没线以下的基层供销社进行改制——群众说等于关门走人。  相似文献   

5.
黄禹康 《党史纵横》2009,(11):10-11
在当代卓越的政治领袖中,毛泽东属读书大家。别的不说,一部武英殿本《二十四史》,三千多卷,洋洋四千余万言,他不仅通读了一遍,而且对重点史册、篇章反复读了三四遍。他强调,研究中国历史,“必须扎扎实实地把《二十四史》学好”。毛泽东读书,一是兴趣使然,二是为现实计。他在阅、批史书的同时,常常把从中获得的史料连同自己的心得绘声绘色、富有哲理地运用到他的谈话、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文人向重风骨。注重风骨,是文人的为文之道。检点史书,较早谈到“风骨”一词的,当是155年前南梁的刘勰,他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里,专列“风骨”一篇,释“风骨”曰:“怊怅述情,必始平风,沉吟铺词,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生焉。”意思是说端直的言辞结合骏爽的意气,才能形成格调劲健、艺术感染力强的“风骨”。后来唐代的陈子昂把这称为“汉魏风骨”。近世的辞书,也把“风骨”解作“民即文意,骨即文辞”,认为风骨包含内容、形式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举杯进谏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8,(7):46-46
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知莹死后,人还没有安葬,晋平公便喝起酒来.晋国的太师师旷和晋平公的宠臣李调一边陪酒一边击钟助兴。这时厨师杜蒉走进来,并斟满了一杯酒对师旷说:“把这杯酒喝了!”又斟满一杯酒对李调说:“你把这杯酒喝了!”接着他斟满了第三杯酒,向北跪着一饮而尽,随后快步走出殿堂。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最卓越的政治领袖中,毛泽东属读书大家。别的不说,一部武英殿本《二十四史》,三千二百多卷,洋洋四千万言,他不仅通读了一遍,而且对重点史册、篇章反复读了三四遍。在他看来,《二十四史》是一部帝王将相史。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他反感这种修史原则,但作为学者、政治家、军事家,他对这部史书的情感却是极其浓厚的。他强调,研究中国历史,“必须扎扎实实地把《二十四史》学好”。毛泽东读书,一是兴趣使然,二是为现实计。他强调活读《二十四史》,从历史的后院走到现实的前院,借史喻今,借史明理。他在阅、批这部史书的同时,还不断地把从中获得的大量史料连同自己的读书心得绘声绘色地、寓以哲理地运用到他在不同场合的谈话、演讲、报告以及不同时期的著述中,这些自然比他对这部史书的批注内容还要丰富。  相似文献   

9.
在“转折之城、会议之都”遵义的乡村,“万村书库”工程为村民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农家书屋”有了万卷图书。邓金文是遵义县新民镇惠民村青山寨村民组的村民,高中毕业后就去浙江打工。为了办婚礼,他回到了老家,没想到这里的变化让他有点惊讶一“村里变化可真大!今年我就不出去打工了,在老家干吧。”把邓金文“留”下来的除了新婚的妻子,还有两样东西——越来越富裕的村寨和藏书已达万余册的农家书屋。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从青少年时代起就酷爱读书,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天,一生读过数万册的书刊。毛泽东逝世以后,我们将他生前读过的书和他老人家住地的存书进行了登记和统计,合计书刊有近10万册。这还没有把在革命战争年代遗失了的藏书计算在内。纵观毛泽东一生的读书生活,我们有以下两  相似文献   

11.
李宗晖 《湘潮》2006,(5):54-54
为了不使孩子成为睁眼瞎,徐特立的父亲省吃俭用让徐特立上了6年私塾。16岁时,徐特立辍学在家。一天,他乘船去衡山,见10多名同舟人对船工态度横蛮。对此他极感不平,乃自诫日后若能科举及第,只任教官,不作欺压百姓之官员并取“特立独行,高洁自守,不随流俗,不入污泥”之意,改名徐特立。从此,“特立独行,高洁自守”成为他的人生座右铭,激励着他奋斗不懈。为了生计,18岁时徐特立在乡村教蒙馆,一教就是10年。他一边教书,一边刻苦读书,却苦于家中无甚藏书,需要读的书也不易借到。买书又很困难,因为书价昂贵,一部《十三经注疏》要15串钱,一部《庄子…  相似文献   

12.
万象百态     
《党的建设》2011,(10):55-55
好交警善举 赢得群众赞誉 8月23日下午3时40分许,兰州市七里河交警大队一中队中队长张志峰,在七里河区塑料厂附近巡逻时,看到一名10岁左右的小女孩被摩托车撞伤,躺在地上痛苦地呻吟。他快步走上前去把女孩扶着坐起来。“好孩子,你最勇敢!”他一边给小女孩喂水,一边鼓励她要坚强。烈日下,张志峰的后背被汗水湿透,但当听到小女孩...  相似文献   

13.
在太原市尖草坪区小兰村的慕云山上,有一位78岁的老人,28年如一日,坚守深山,植树造林,把516亩荒山变成了绿树成荫的花果山。他就是“优秀共产党员”袁克良。老袁是一名退休职工。他12岁当儿童团长,18岁担任抗日青年会主席,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过著名的百团大战和解放战争。1974年开始上山植树,吃干粮、住土洞,还将一生的积蓄9万多元贴进了集体的绿化事业中……有的人把资格当作索取的砝码一边吃着肉一边还骂着娘而您却把它埋在绿树下的泥土里作了肥田的养料有的人把金钱当作幸福的泉源就像浅薄的公鸡炫耀…  相似文献   

14.
日前.从报上读到一篇讽刺“附庸风雅”的文章:该文写道:“某公性好风雅为示博学,在家里筑起‘书城’,在办公室里垒起‘书墙’,政、经、文、史、哲,种种门类的巨著无所不包、所藏之书多装帧精美,价格昂贵,令一般穷文人艳羡不己……然而他整天不是开会赴宴,就是唱歌跳舞洗澡,哪有时间亲自读书?办公室里的半壁藏书只是摆设,  相似文献   

15.
把鹅挂起来     
明朝时,有一个叫周新的人,曾担任过按察使的职务。按察使是负责司法的官,权力很大。他上任以后,不少人给他送礼.他一概拒绝了。 一天.来了一个人,手里提了个大盒子。见了周新,不由分说,就把盒子打开了。原来盒里面装着一只黄澄澄肥嫩嫩的烤鹅,香气扑鼻,还冒着热气呢。来人一边说“请大人尝个新鲜,不成敬意……”一边就拔腿要走。  相似文献   

16.
阆中市古稀老人曹诲人退休后,继续弹奏着老年乐曲———勤读书、勤学习、勤写作。他从1986年到2004年连续18年自费订阅《人民日报》和四川《晚霞报》、《益寿文摘》、《文摘周报》、《文粹》等报刊,并把这些报纸分类整理,剪辑立卷:他将《人民日报》发表的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中纪委颁布的各种法律、法规和条例共192件,专卷存放;历届全国党代会、人代会、港澳回归、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决定等重大事件及重要大型纪念活动247篇另卷收藏。同时,他还择其文章之精华,如“时政要闻”、“古今名人”、“历史典故”、“风景旅游”、“幽默小品”、“…  相似文献   

17.
沧南  彭臻 《学习月刊》2010,(21):18-19
毛泽东既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问家。他革了一辈子的命,也读了一辈子的书。他曾经说过:“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读书,不单是为了扩大知识面、搞好下作,而是他生活的一种常态。他把读书看成像空气一样,须臾不可离开。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起就酷爱读书。他老人家逝世以后,工作人员将他生前读过的书和他住地书房的存书进行了登记和统计,合计有近10万册这还不算在革命战争年代遗失了的藏书。毛泽东一生与书为伴、勤奋刻苦学以致用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读书要下苦功夫1957年10月9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我们现在许多同志不下苦功,有些同志把工作以外的剩余精力主要放在打纸牌、打麻将、跳舞这些方面,我看不…  相似文献   

19.
赵畅 《前线》2013,(4):88-88
著名表演艺术家于是之走了,但他留给人们诸多宝贵遗产。比如,他的酷爱读书。于是之出身贫寒,幼年辍学,可他后来竞成为一名受广大观众尊敬热爱的演员,还完成了从演员到学者的转变。靠的是什么?读书!于是之说过:“演员必须是一个刻苦读书并从中得到读书之乐的人。”他一生尊重那些有书生气的“学者化”的同行们。他知道,不读书,仅靠初中文化水平,怎么给自己所表演的人物“提供很好的营养”?不能深刻地理解、塑造人物,又怎能打动每一个观众。  相似文献   

20.
宋朝才子、书法家、文学家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座右铭是“一日不读书,我就不能活下去”。但凡名人无论读书还是做事都有一种大手笔、大气概。我也喜欢读书,也喜欢在闲暇无聊时像鲁迅先生那样“随便翻翻”,但却真不敢自诩为“知识分子”。有时,坐在书卷成堆的“惠涵书屋”里,手捧书香郁郁的书籍,顿时忘却了世事的喧嚣。仔细想想,我何尝不是把身心都托付给了读书呢?于是,想起我和读书有个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