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巧捧 《廉政瞭望》2013,(24):20-22
大多贪官落马前,负评缠身,被调查的传闻也在私下流传,如本刊今年第22期封面报道《贪官“出事”前》所总结,这些贪官出事前会有一些兆头。但从郭有明事件的调查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坊间不少人对郭有明落马感到“意外”。  相似文献   

2.
贪官之“潜伏定律”:之一、“潜”得越久的贪官越难查。一是贪官有“经验”了,手段更狡诈;二是事隔多年,很多线索也不好查。倒是一些“新手”贪官更容易“栽”,或是新近发生的腐败更容易暴露。因此案件突破,往往从“新”开始。  相似文献   

3.
许多贪官被查处后,尤其是被处以极刑的贪官,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都会表现出痛心疾首,刻骨铭心的“悔”。“东方巨贪”戚火贵落入法网后,曾向党、向人民痛悔说:“我非常痛恨自己的所作所为,被金钱所诱惑,被金钱所害,既害了自己、也害了家人、更害了社会,我对不起党和组织多年来对我的培养,我永远不能宽恕自己。”有一位贪官在接到死刑判决书时,泪流满面地说:“钱这东西,生不能带来,死不能带去,我要这么多钱干什么?如果还有来世的话,我选择当农民,就是清清贫贫过一生,也绝不会涉足功名利禄之争。”还有一位因贪污、受贿…  相似文献   

4.
李铭葵 《党课》2006,(5):44-46
为什么有些贪官能隐藏那么多年,甚至边腐边升?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我们反腐败机制的缺失,也有许多人对腐败现象见怪不怪的冷漠,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有些贪官非常善于用假象欺骗我们。从本质上来说,一切贪官都是真正愚蠢的,因为他们是在拿自己的灵魂与魔鬼做交易,在获取金钱物质的同时,丧失的是人格、良心,最后导致身败名裂、得不偿失。但是贪官们可不会认为自己是傻瓜,相反,他们大抵都会觉得自己很“聪明”。有时,我们也不得不为贪官们的一些鲜为人知的腐败“智慧”而叹为观止。有人对此作了一番研究,总结出贪官十大腐败假象,以期人们能够透过贪官的画皮看到他们丑陋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锐辞     
贪官色官的腐败歪理 细数贪官色官的腐败理由,不一而足,"没有最牛,只有更牛"。它说明一些官员"官念"扭曲、信仰迷失。不单是"贪官"这样,"准贪官"也是这样,他们的"后备军"不乏类似思维,应引起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6.
贪官之潜伏定律:之一、潜得越久的贪官越难查。一是贪官有经验了,手段更狡诈;二是事隔多年,很多线索也不好查。倒是一些新手贪官更容易栽,或是新近发生的腐败更容易暴露。因此案件突破,往往从新开始。之二、贪官官职越高潜伏期越长,小官的潜伏期则相应较短。官位越高,腐败手法越高明,背景越强大,查处难度也越大。  相似文献   

7.
舒炜 《先锋队》2012,(27):18-23,1
贪官落马,大快人心。每查处一名贪官,人们除了关心贪官贪了多少、如何贪腐外,自然更想知道他会有什么结果。《且看贪官落马后》,不管贪官会咬出谁,如何立功,为何翻供,还有他们服刑中的那些事……但可以断定的是大部分贪官将永远失去纸醉金迷的生活,住进只有小窗小门的牢房,永远,至少是相当一段时间内,无法安睡在家中柔软的床上。  相似文献   

8.
随着反腐之剑高举,一个个 贪官人头落地,“要钱不要 命”成了一些贪官真实写照,成了老百姓鄙视贪官的口头禅。钱,身外之物,世人皆知。贪官却舍命求财,在贪婪中将自己送上了断头台。当他们走向刑场时,却发出痛不欲生的悔恨,然而悔之晚矣。 贪官毙命  无路之时说悔迟 一些贪官污吏利用手中的权力,疯狂掠财。然而,随着反腐败力度的不断加大,最终将一个个贪官送上了断头台。 贵州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原董事长、省委书记夫人阎健宏大肆贪污索贿,被判处死刑; 广东省大龙集团公司总经理谢鹤亭(副厅级)贪污公款人民币419万、港币…  相似文献   

9.
贪官笑话     
《党课》2012,(11):79-80
一些在民间盛传不衰的古代贪官笑话,不但充满了智慧,而且不乏讽刺和幽默,在令人发噱的同时,更令人得到启示和感悟。 明知故犯 贪官作奸犯科,尽管时间有早有晚、情节有重有轻,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明知故犯。《太平广记》中有一则关于贪官的笑话,名为《智短汉》:唐则天朝,大禁屠杀。御使娄师德使至陕,庖人进肉,问何为有此。庖人日:“豺咬杀羊。”师德日:“豺大解事。”  相似文献   

10.
郭庆晨 《党课》2010,(11):125-126
近年来,差不多每天都能从媒体上读到有关贪官的报道。贪官的贪腐“事迹”读得多了,就会发现贪官们有三大共同的爱好:藏钱、高档消费、搞女人。 先说藏钱。贪官没有不收礼的。这个“礼”,实际上就是各式各样的钱。贪的都是些不义之财,这种钱是不能公开的,更不能放在明面上招摇。  相似文献   

11.
说贪官     
贪官都贪什么 目前被揪出来的大小贪官,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事发前可能有一些荣誉称号,有的是“全省十佳公仆”、有的是“全市人民满意公务员”、有的是“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标兵”……可见,贪官除了贪财、贪权、贪色以外,还喜欢贪荣誉。  相似文献   

12.
王冰 《求贤》2007,(3):43-44
从来贪官爱“作秀”。根据近年来媒体披露的种种贪官伪装术,择其要整理出贪官们“作秀”惯用的18种招式。  相似文献   

13.
大可 《党课》2010,(23):72-74
贪官落马了,昔日的风光烟消云散,现实的问题遂摆在面前。如何立功赎罪以免一死?如何减少服刑时间?为迎合这种“需求”,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帮助立功、串通立功、虚假立功、买卖立功等异化立功情形,严重误导了审判结果。贪官“假立功”问题已引起司法高层关注,严格甄别贪官的立功认定刻不容缓,否则,刚逮着的贪官又漏网了。  相似文献   

14.
如今在一些地方的官场上,上下级关系异化.一些下级官员为了获得上级的青睐,卑躬屈膝,阿谀奉承.显得奴性十足,严重丧失人格尊严。有人称之为“官场‘家奴'”。这种“家奴”现象,在贪官群中表现最为突出,小贪官往往匍伏在大贪官的脚下.鞍前马后听其指使,为其效劳,从中分得一杯羹。  相似文献   

15.
方圆 《党建文汇》2002,(9):33-33
贪官们有时会碰到一些意外,这些意外对于这些贪官来说可真不是好事,本来自己贪婪的面目被掩饰得天衣无缝,谁知道会被一些毫无准备的事情给抖了出来。  相似文献   

16.
相声日渐衰微,小品表现低迷,我们还靠什么博得一笑──也许当代贪官们炮制的一幕幕“黑色幽默”能有此效用。只不过这类“幽默”除给人留下笑料外,更多的则是深沉的思考。因为这类“幽默”不仅尽展贪官们的卑劣演技,而且刻画出了他们肮脏的灵魂。 这些连搞笑大师们都难以编撰出的噱头如果不是实实在在地发生,我们实难想象众贪官们竟会身怀如此精深的幽默“造诣”并能创作出如此骇人的惊世“杰作”。 贪官“黑色幽默”种种 ──讳莫如深不言“贿”。某市副市长因受贿数十万元被上级纪委立案。在“两规”期间,他不承认自己受贿,在其所…  相似文献   

17.
杞人 《廉政瞭望》2008,(3):49-49
近年来,中央在惩治腐败上下了很大功夫,反腐败取得显著成效。五年来,不仅查处了一批贪官,而且也要了一些贪官的脑袋。贪官贪的时候好像不怕杀头,真要杀头,他们腿就软了,纷纷要求活命。这说明,贪官虽然可怕可恨,但国家也有治他罪的办法,法网恢恢,终有一报。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4,(1):75-77
在党的十八大后汹涌澎湃的反腐潮下,我们将目光对准贪官出事前这一特殊而敏感的时间节点,梳理了从2003年4月到2013年4月,10年间曾引起广泛关注的10名外逃贪官事前准备情况,揭开“外逃贪官潜伏期”种种谜团,为进一步打击贪官外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是清朝贪官的真实写照。谁想到历史的车轮转至今天,广州市公用事业局原局长丁振武,比古代贪官更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在职8年,疯狂为自己聚敛钱财,从1993年至1999年先后收受有关人员所送的人民币165.8万元。身居要职的丁振武,是怎样从一个正局级干部堕落为阶下囚的呢?其蜕变过程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20.
华山 《廉政瞭望》2010,(5):10-13
贪官潜伏期的长度与反腐机制的力度成反比。潜伏期变长,反衬出我们的预防和查处官员腐败工作的乏力,也反映了当下反腐败工作所面临的严峻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