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中国海南省博鳌为永久会址的亚洲论坛,是第一个亚洲国家自己的区域对话和经济合作机构.亚洲论坛要不负众望,必须坚持亚洲的事务由亚洲国家自己解决的原则,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建立和发展合作关系的前提,采取循序渐进的区域经济合作方针,把改善亚洲发展中国家的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作为经济合作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2.
美国在亚洲有广泛的政治、商务和战略利益,为此,美国提出了对亚洲的商务外交策略,即通过积极推进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和投资协定的签署,提升与亚洲各国的政治和外交关系,并通过发挥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中的领导作用,保障其在亚洲的战略利益.美国在亚洲的商务外交策略还包括:通过"东盟企业发展动议"积极参与东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全面实施新时期的对华战略,在军事和亚洲事务上与日本保持合作,并把印度作为制衡中国和日本的战略伙伴国,从而巩固其在亚洲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由欧洲联盟亚洲连接项目支持的“欧洲研究核心课程开发”项目,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德国曼海姆大学欧洲研究中心、荷兰马斯特里赫特欧洲研究中心和中国澳门欧洲研究所为时3年的通力合作下已于今年9月份圆满结项。这个项目旨在为亚洲的研究生和青年学者提供一套标准的跨学科的欧洲研究高等课程。课程开发包括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师培训三个部分,项目协调人为欧洲研究所所长周弘。这套核心课程对中国的欧洲研究和教学的发展都将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加深中国对欧洲的了解,推动中欧关系的发展。“欧洲研究核心课程”是一门独特…  相似文献   

4.
美国在亚洲有广泛的政治、商务和战略利益,为此,美国提出了对亚洲的商务外交策略,即通过积极推进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和投资协定的签署,提升与亚洲各国的政治和外交关系,并通过发挥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中的领导作用,保障其在亚洲的战略利益。美国在亚洲的商务外交策略还包括:通过东盟企业发展动议积极参与东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全面实施新时期的对华战略,在军事和亚洲事务上与日本保持合作,并把印度作为制衡中国和日本的战略伙伴国,从而巩固其在亚洲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货币的性质与人民币的未来选择——兼论亚洲货币合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于主流经济学从市场的角度看待货币,认为货币是交易媒介,其对真实经济的影响是中性的观点,本文从货币作为计价单位的属性出发,指出货币具有国家和权力的特征,它反映建立在国家权威基础上的社会信用关系.货币是真实经济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国际货币体系并非一个中性的体系.货币是国家财富的直接创遣者.拥有国际货币地位不仅能为货币发行国带来现实的铸币税和金融服务收入,更为重要的是,它使货币发行国享有影响别国的货币政策的主动权,并得以主导国际上货币和大宗商品的定价权,从而长期影响别国的经济发展.此外,拥有国际货币地位还为货币发行国的金融产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带来便利,从而有利于维护和巩固一个倾向于货币发行国利益的国际金融体系.大国谋求不断扩大本国的货币漉通域,并竭力排斥别的国家竞争和取代自己的位置.国际体系中的大国关系史同时也是一部货币主权的斗争和变迁史.本文认为,中国迫切需要建立起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国际地位,以维护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就目前来看,中国尚不具备走人民币直接国际化的条件,而选择符合亚洲共同利益的区域货币合作路线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9·11"事件出乎意料地促成了俄美欧关系的靠近,但它们都抱有不同的目的,俄罗斯经济发展需要美欧的支持,所以,"9·11"事件正好成为俄与美欧改善关系的契机,欧洲希望借此机会,建立一个"完整"的欧洲,美国则从反恐需要出发,认为没有俄罗斯的支持,反恐战争是难以取胜的,所以,基于各自战略的考虑,俄美欧走到了一起.  相似文献   

7.
法国总统奥朗德就任之后,对外交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其中一大亮点就是全面加强亚洲外交。"经济外交"显然是奥朗德对外政策中最重要的部分,外交为经济服务的目的更加明确。法国与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日本、印度、东南亚的关系也是在稳中求变。法国外交的新战略将是通过加强与包括亚洲国家在内的新兴国家的关系,继续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亚洲货币基金的复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斌 《当代亚太》2001,(1):18-24
清迈协议被认为是亚洲基金的复活.亚洲货币基金至少可以起到威慑、救援和监督作用.它的设立对于避免或减轻东亚可能再度爆发金融危机、促进东亚地区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起到重大作用.亚洲货币基金的贷款条件应较为宽松,基金的规模不应太小.东亚的金融稳定和经济繁荣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我国应当重视并积极参与亚洲货币基金的设立和其他形式的东亚货币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增进中国在亚洲和西太平洋(特别是西太平洋西部)的权势影响是越来越清楚的中国对外政策的一大目标,而服务于这一目标的主要政策工具有两大类,即"战略军事"和"战略经济"。从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结束到2014年秋季为止,中国政府主要使用的政策工具是战略军事。从2014年秋季开始,战略经济这一政策工具急剧凸现,与此同时,战略军事的某几个重大方面依然非常重要。因而可以说,中国当前关于亚洲和西太平洋的战略路径成为一种复合性的路径。战略军事和战略经济都有审慎从事的必需,以防止形成损伤中国对内对外大局的"战略透支"。与此紧密相关,需要从大局出发对待越来越突出的南海问题。在南海问题上有可能开始浮现新兴强国对既有强国的一个基本互动逻辑,其意义至关紧要。南海问题是中国战略总环境和总任务中的一个局部,需要尽可能将它置于中国的战略大局中去处理。南海问题上有个总的原则:既维权又维稳。在增进中国的军事实力地位和实际主权存在的同时,需要防止中美战略性竞争和对立进一步加剧,并且继续将支撑和改善中国与东南亚海洋国家的关系当做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技术标准化与欧洲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近半个世纪的进程中 ,各种力量形成的合力推动了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技术标准化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 ,伴随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顺应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保障了经济一体化的进行。随着经济一体化由关税同盟发展到单一市场 ,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 ,欧盟的技术标准也由无协调状态 ,经过旧方法、新方法阶段的摸索 ,形成了目前的三轨并列之势。但无论技术标准化工作采取何种形式 ,它都是与欧洲一体化进程同步的 ,是应一体化的需求而不断调整的 ,是为之服务并提供保障的。探讨技术标准化与欧洲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关系 ,对研究欧洲经济一体化和欧盟技术标准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欧洲2020战略:解读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欧洲的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困难期。如何化解负面影响和各类制约因素,增强综合经济实力、缓解社会矛盾和提升国际影响力,是欧洲需要应对的重要挑战。欧洲必须加快向智慧型增长、可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增长等三大经济模式转型,以构建一个支撑未来十年欧洲健康有序发展的战略体系。本文从制定背景、基本框架、核心内容和经验借鉴等角度,系统解读欧洲2020战略,并简要归纳其对中国增长模式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李素华 《当代亚太》2005,(12):59-60
2005年11月10日至12日,中国亚洲太平洋学会2005年年会在江苏省常熟市举行.会议由中国亚洲太平洋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和江苏省世界经济学会、常熟理工学院共同举办.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和平发展环境下的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来自全国40多家单位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就世界经济与亚太区域合作、亚太地区政治安全外交、中国与亚太地区国家关系等三个议题展开交流研讨.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过去一年,随着美国经济的衰退,亚洲经济复苏遭受重挫,而中国加入WTO和亚洲区域合作的进展又给亚洲经济增添了亮点.在此背景下,2002年4月由中国主办的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年会在"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的主题下,着重讨论了三个问题:一是世界经济走势对亚洲经济的影响;二是亚洲经济复苏的对策与亚洲经济合作;三是中国加入WTO与亚洲经济的发展.这三个问题集中反映出当前亚洲经济形势的焦点.本刊特约陆建人研究员对这些问题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睦邻外交政策与中国-东盟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于历史的和国际环境的原因,中国与一些周边国家曾经有过许多的恩恩怨怨,甚至兵戎相见.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冷战结束之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迅速改善,经历了从解决边界纠纷到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及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各个发展阶段.这是中国睦邻外交政策实践的结果.在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的过程中,中国与东盟关系极具典型意义.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关系迅速发展,东盟与中国成为好邻居、好伙伴和好朋友.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已证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数据驱动的文本分析方法,考察“中国制造2025”在法国主要媒体近五年的传播状况。对文本数据态度资源分析表明,中等收入陷阱、德国工业4.0与中美贸易争端是法国媒体在报道“中国制造2025”时常用的定性标签。另外,“修昔底德陷阱”已被包括法国媒体在内的西方媒体频繁用于定义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以己度人,以偏见人为地制造对中国的恐慌,意图引导受众误读甚至敌视中国。研究认为,法国媒体完全按照西方媒体固有的意识形态偏见来评价“中国制造2025”以及中国经济策略,远没有体现出新闻报告的客观性。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需要创新渠道,强化和西方受众直接沟通,力避西方媒体滥用其话语权进行系统性误读和歪曲。  相似文献   

16.
刘迪 《新民周刊》2012,(26):22-22
相对于弗里德曼的悲观论,在亚洲内部,乐观论十分普遍。关于亚洲经济未来的预测,大体可分悲观论、乐观论两种。关于悲观论,乔治·弗里德曼(GeorgeFriedman)可谓是主要代表。关于乐观论,笔者想介绍最近日本杂志《日经商务》提供的一个专辑。关于弗里德曼,据称此人曾对美国重大外交事件作过准确预测,故被称为"幕后CIA"...  相似文献   

17.
包晓  曹子衡 《德国研究》2005,20(2):75-76
30年前的5月8日,中国和欧共体(欧盟的前身)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为纪念中欧建交30周年,上海学术界于5月17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仪式和学术讨论会.这次活动是由上海欧洲学会、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欧盟研究会、复旦大学欧洲研究中心、华东师大欧洲研究中心、上海社科院欧洲研究中心、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欧洲室、华东理工大学欧洲研究所、同济大学欧盟研究所、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和中欧工商学院中欧文苑等单位共同发起,由上海欧洲学会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所联合主办的,来自上海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媒体记者及比利时、德国、英国、西班牙驻沪总领事馆的总领事或其代表共90余人出席了这一盛典.  相似文献   

18.
欧洲联盟对亚洲的新合作战略翁裕斌节译1、一个新合作战略的原因1.1亚洲的经济增长欧洲在亚洲谋求各种利益:(1)它必须利用经济机会,接受在这个地区的经济任务。这里有世界上增长最强劲的国家,到2000年可能占有世界经济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2)它必须让...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以来,亚太地区四重安全结构相互交错,推动着亚太地区地缘政治的演变. 美国及其盟国致力于建立一种后冷战时代的亚太安全体系,旨在确保美国对亚洲事务的主导权,牵制、防范中国成为主导亚洲事务的力量.东盟推行大国平衡战略,在大国之间寻求平衡接触的政策.为了拓展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空间,应在和谐世界理论的指引下,充实和丰富新安全观与和谐亚太的理念,推进亚洲合作伙伴关系和跨太平洋合作伙伴关系,加强次地区合作进程,昭示中国和平发展与和谐外交的理念,致力于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20.
"中国崛起"与"中国威胁"--美国"意象"的由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朱锋 《美国研究》2005,19(3):33-59
近一个时期以来,在美国甚嚣尘上“中国威胁”论并非只是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或者多数美国人对中国问题缺乏了解,而是美国对“中国崛起”的一种必然反应。“中国崛起”及随之而来的美国的“中国威胁意象”,既与美国在当今国际体系中独特的地位有关,也同美国在中国问题上传统所坚持的“价值、利益和政治”所驱动的政策需要紧密相联。这种“意象”与美国的意识形态因素关系较少,而更多地与美国在国际权力结构中的地位相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