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俄罗斯所有制关系的变革及其法律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有所侧重地研究了俄罗斯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对原所有制经济关系的变革及其法律形成。取消国家所有权的单一性,并将所有权制度逐步恢复到民法的范畴,将过去具有公法性质的法律调整逐步转变为利用私法原则调整财产所有关系,是今天俄罗斯所有权制度变化的重要特点。文章介绍了从1985年俄罗斯开始变革所有制关系到今天俄罗斯新民法典对物权制度的规定。俄罗斯探索建立符合市场发展的物权制度的过程,对完善中国相应的改革是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的  相似文献   

2.
王明锁 《法律科学》2009,27(6):112-122
传统民法理论与民事立法的所有权中存在着占有权能制度,在所有权和他物权之外,还存在着独立的占有制度。我国《物权法》也专编专章用5个条文规定了独立的占有制度。但这种制度彼此间存在着诸多矛盾,对人们就物的支配关系并未形成完整统一的规范机制。在现代中国物权法理论中,可以舍弃独立于所有权和他物权之外的占有制度,而在所有权占有权能和所有权分离的基础上建立起属于他物权性质的控占权制度,以使其和属于自物权性质的所有权占有权能共同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民商主体对物的支配关系的二元制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3.
土地使用权的物权法定位——《物权法》规定之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动产物权是根植于特定社会的法律制度,土地使用权便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不动产物权,它是我国土地物权化的制度工具,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接轨的纽带。土地使用权在某种意义上属于他物权范畴,但因与大陆法国家用益物权的社会基础或功能不同,它并非大陆法国家意义上的用益物权。在我国,土地使用权充当自物权的功能,土地使用权自身不仅可以转让、处分,而且还可以设定用益物权。《物权法》将各土地使用权放入用益物权编规范,不仅不能凸显土地使用权在我国不动产物权上的基础地位,而且不利于建立清晰的土地使用权体系和用益物权体系。在笔者看来,我国不动产物权应当分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用益物权三个层次,除地役权外,《物权法》并未规定真正意义上的用益物权。  相似文献   

4.
鲁娟 《法学研究》1987,(3):72-76
海事优先请求权制度是海商法中一项特殊的法律制度。这种优先请求权就其法律性质来说,属于法定担保物权,它的产生是根据法律的规定,并且不因船舶所有权的转移而丧失,具有对抗善意的船舶受让人的效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物权法》没有明确规定空域所有权,但是应当解释为承认了空域所有权的存在。现行法律没有认可空域使用权的物权属性,只能认为空域使用权是行政许可利益。但行政许可机制的运行与效率价值旨趣相悖,其产生的产权不确定性不利于空域高效利用。市场机制和私权制度的引入是改革的重要方向。国家所有权具有私权属性,空域所有权也不例外,而空域使用权是空域所有权基于权能分离产生的权利,只能具有私权属性。这种定性在价值上也具有合理性,这主要是基于市场机制对空域利用效率的保障作用以及私权属性对市场机制顺畅运作的支撑地位。在私权体系中,将空域使用权规定为物权最为妥当。  相似文献   

6.
不动产物权登记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我国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的演进 (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 建国以来,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经济生活政治化,民事关系公法化,摒弃了诸如“权利”、“义务”、“债”、“所有权”、“法人”等民法上传统的概念和术语。国家的经济完全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因此,不存在所有权以外的其他物权,法律上也只承认所有权,并把所有权分为  相似文献   

7.
海域使用权基本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有着辽阔的海域及其资源与环境。为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海域,必须建立和完善海域使用权法律制度。海域使用权由海域所有权派生而出,包括海域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权能;海域使用权属于用益物权,具有用益物权的一般效力和自己的特殊效力;海域使用权的设定,主要包括海域使用审批制度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下农地产权结构的法律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圣平 《法学研究》2014,36(4):76-91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以厘清农地产权的结构为前提。在我国实行土地公有制不变的前提下,农地产权的结构以集体土地所有权为基础。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对农地的利用关系在法律上应当表达为物权关系,以达到"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的目标,主流学说所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二元化构造即应破除。经济学界提出的以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离"学说为基础构建农地产权的观点,曲解了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之间的关系,不符合他物权设立的基本法理,无法在法律上得以表达,也与下一步农地制度改革的方向相悖。如果农地的流转仅仅具有债法上的效果,或产生移转物权的效果,则方式自由;如果农地的流转具有创设物权的效果,则方式强制。实定法上就农地转让的条件限制缺乏正当性,应予修正。  相似文献   

9.
全民所有制企业所享有的独立自主经营权属于什么性质的权利,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同时也是关系到国家经济立法和企业依法用权的一个实践问题。笔者认为,国家赋予企业的经营权是一种反映全民所有制经济关系的财产权。企业正是因享有其可以直接占有和支配的财产权利,才可能成为法律上的权利主体,并具有资产负债独立的法人资格。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具有相当社会深度的一场革命,它突破了国家所有权这种单一的全民所有制经济的传统财产权利制度,创造性地设置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全民所有制企业财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0.
引言值中国大陆物权立法之际,台湾地区民法物权编亦进行了修正,并于1997年7月完成民法物权编暨其施行法的修正草案(定稿)。物权为与社会生产、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之重要财产权,而物权法则为规范物权之基本规定。大陆过去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之上的物权权利制度,受制于政府的行政权力,使之失去了民事权利的独立性。另外,依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的不同而区别对待的国家、集体和个人这“一位三体”的级别所有权制度,更  相似文献   

11.
汪跃平 《政法学刊》2007,24(2):75-79
先要澄清物权主体与所有权主体的概念范畴,依据我国立法,物权主体与所有权主体在外延上不是一致的,法人在我国可以成为他物权主体,但不能成为所有权主体。这种状况造成逻辑上的混乱。另外要澄清私人与自然人的概念,私人这个词不是严格的法律概念,因为它的内涵虽然意为“私”,但是“私”与“公”的比较从来是相对的,有一定参照前提的,法人中的成员相对于法人是“私”,法人是“公”;而法人相对与国家是“私”,所以用私人所有权取代自然人所有权不科学。应该根据民法的民事主体制度,打破原来的所有权“三分法”,建立新“三分法”。  相似文献   

12.
所有权人的物上请求权也称所有权人的物权请求权抑或对物诉权,其狭义上系指所有权人的物权请求权,广义上则还兼指占有请求权。狭义的所有权人的物上请求权涵括所有权人的所有物返还请求权、所有物妨害除去(排除)请求权与所有物妨害防止(预防)请求权。此三种请求权制度或规则的内容主要囊括各制度或规则的(规范)旨趣、构成(要件)、行使、法律特性、费用负担、有无让与性及是否罹于诉讼时效。我国民法典物权编并无完善而系统的所有权人的物上请求权规则体系,故而宜透过学理与学说的阐释而对之予以完整的建构。如此,方能使我国民法典物权编应付裕如地作用于我们的国家、社会与人民,并充分发挥与彰显所有权人的物上请求权制度及其规则的固有功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物权法律制度的确认和重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付荣 《河北法学》2002,20(6):116-123
物权法律制度在俄罗斯民事法律体系中的确认和重建是俄罗斯私法复兴的最有力的佐证。从俄罗斯新民法典对物权概念及形式的确认、对所有权的重塑、对土地所有权及其他物权的保护等 ,阐述其对西方民法的借鉴及本国特点 ,并提出俄罗斯物权法律制度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相似文献   

14.
存款人对银行账户资金即存款享有所有权,这是物权价值化的必然结果,也是物权与债权相区分的必然要求.因此,存款合同在性质上属于资金保管与转移资金利用权的混合合同;存款人与银行之间的法律关系并非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关系,而是所有权人与利用权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企业制度的基础是产权制度,产权制度的确立依赖于所有权理论的指导。目前,我国企业制度的改革,越来越受到传统所有权理论的束缚。因此,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更新所有权观念,实现所有权理论的完善.一、传统所有权理论的分析所有权是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这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所有权理论的基本观点.正是由于所有权现象根源于对所有制具体表现形态的社会财富的法律界定和法律保护,因此,两千多年来的全部法所有权理论学说无不设定于社会财富的存在状态及行使过程的严格规范和保护.纵观自罗马法以及法国、德国民法至前苏联民法…  相似文献   

16.
《北方法学》2021,(4):66-76
理论上很少有人关注讨论国企产权登记的法律意义,一些规范性文件与法院案例认为,国企产权登记是依法确认企业产权关系的法律凭证,具有法律效力。可是,这种法律凭证到底是何种凭证,其与物权法及公司法有关物权/股权凭证之间是何种关系依然不清晰。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之行为,在其本质上主要是对国有资产进行"财务式管理"的方式,产权登记证没有物权法意义上确认产权归属的效力,最多对定性企业性质有帮助。如此产权登记将丧失独立存在的意义。因此,应当逐步废除目前独立存在的国企产权登记制度。如欲继续维持国企产权登记制度之现状,不如建立国企产权/国有资本信息披露公共平台,将国企产权登记制度转换为"国企公开信息披露制度",以提升国企监管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17.
物权法是家庭财产关系的一个基础性法律。文章探讨了物权法中物权公示制度、所有权的处分权能、物权的共有制度、个人财产所有权制度、物权的保护等对家庭财产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所有权所有制对应关系剥离论和现代企业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缘起 对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问题,过去公认的答案是:一定的所有制关系在法律上表现为相应的所有权,为使所有制性质不改变,必须维护相应的所有权(下文称对应关系论)。这一论断从理论层面看,是为所有权的法律制度寻找经济根据的;从实际的政治意义看,这一论断再配合所有权成份论和所有权等级论,就便于用法律手段或行政手段维护并发展公有制,限制并消灭私有制。但是,这一论断是否正确至少涉及:(1)到底什么是所有制关系,它是否仅是生产  相似文献   

19.
土地所有权权利结构重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俊 《现代法学》2006,28(3):64-73
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之上建立土地市场法律制度,必然导致土地使用权与土地所有权的分离。我国经过20多年的土地有偿使用法律制度的实践,已经在事实上将土地使用权置于一个独立物权法律地位。以土地使用权为核心构建的中国土地法律制度,应当突破传统的土地所有权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四项权能,并代之以土地的设定权、收入权、使用权、发展权和回归权。传统的土地所有权的四项权能,则相应地纳入新型权利结构的土地使用权之中。  相似文献   

20.
葡萄牙法是大陆法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历史传统与语言文化的独特性,其民事法律制度也独具特色,对其他国家民事法律制度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我国亦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参考葡萄牙民法,我国物权制度设计思维应以所有制归属为主线逐步转移到以考虑行为人主观是否善意为主线;淡化所有权归属,强化占有的法律保护;并应奉行合意主义为原则,交付主义为例外,登记只产生对抗善意第三人的效力的物权变动规则;在不动产物权交易中,应将不动产买卖分为预约合同和最终买卖合同两个阶段,并以公证的形式辅助建立良性的、以保护诚信为核心的不动产物权变动制度。申言之,我国民事立法目前最为核心和紧迫的任务实则为如何建立和维护诚信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