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追寻中国发展的成功经验,探究中国发展的未来走向以及中国经验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借鉴意义,这应是国内外研究中国模式的主旨所在,也是我们分析中国模式的切入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我们解读中国模式确立了一个合理的视角、范式和思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视角,我们可以对诸如有没有中国模式、该不该提中国模式、什么是中国模式等基本问题做出正确的辨析。  相似文献   

2.
当下中国道路的经济逻辑与20世纪欧洲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逻辑本质不同。只有科学创设中国政治经济学,才能准确表征中国特色经济逻辑,保障中国道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良性运行。资本逻辑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哲学表达,亦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发展逻辑。与中国道路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经济逻辑,只能是在合法和合理地使用资本逻辑中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中国政治经济学的中国特色经济逻辑与马克思原初剩余价值逻辑和唯物史观逻辑具有同一性,只能是对资本逻辑进行批判的经济逻辑和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3.
中国道路哲学研究的"元问题"首先就是核心概念的辨析。"中国特色"、"价值共识"与"中国价值",不仅是其中最为核心的重要概念,也是最充满歧义和质疑的理论困难。"中国特色"不是每个公民的主观任意,它是中国道路践行中的"公民意识总和",即"中国道路"的"价值共识"。作为中国公民"精神路标"的"价值共识"不能脱离"中国特色",换言之,"价值共识"是"中国特色"的"精神路标"。"中国价值"不仅具有"中国特色",而且也是具有"世界价值"意蕴的"价值共识"。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能够为世界提供什么样的发展经验?雷默提出的中国模式,包括不搞全面的企业私有化等9项内容。但雷默概括中国模式,一个重要考量是如何处理与(什么样的)中国的关系,其中隐含了利用中国模式弱点操纵中国的战略企图。与中国模式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概括对"中国发展经验是什么"的回答最准确,对苏联模式和华盛顿共识的回应更有力。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内涵上坚持以"中国特色"为理论方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道路指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精神内核,系统地概括和总结了新世纪以来中国崭新的发展实践和治国理念。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在于引领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现代化并实现"中国梦",提升中国话语在全球体系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为全球发展理念和治理模式提供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是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建构的根基。也就是说,建构当代中国社会科学,首先,要立足于中国的社会现实,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时代精神;其次,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元素,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第三,立足于人民的伟大实践,秉持鲜明的价值理念;第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推动社会实践的伟大变革;最后,立足于中国特色,坚持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7.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道路是通往梦想成真的必由之路。中国道路承载中国梦想,中国梦想引领中国道路。中国梦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开了新视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注入新内涵,为提升党的执政理念开辟了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关于中国问题的丰富论述中,中国革命的特点、性质和前途,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的发展道路已进入马克思的视野。马克思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思想起源的相对独立性、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民族特质的内在性与中国社会主义的革命与建设道路的长期性。在分析与判断中国革命与建设道路过程中,马克思运用了实践唯物主义和世界历史辩证法等一系列科学方法,为我们进一步深化理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全方位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9.
许志峰 《民主》2005,(9):47-4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本土化和民族化。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之路。本土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解决实际问题。民族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和中国文化相结合,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阐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之间的关系审视中国梦实现途径的内在机理,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哲学应吸收利用中国传统哲学的优良传统及合理的范畴与命题,克服中国传统哲学的固有弱点,从而使当代中国哲学成为一种既克服“民族的片面性”又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成为中国当代的“时代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社会提出了中国模式概念,并引起了广泛热议。这无疑是我国国家软实力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但很有必要从国家软实力的视角对中国模式作深入研究。中国模式是我国国家软实力上升的体现;中国模式源于我国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功;中国模式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中国模式具有世界历史意义及当代价值;中国模式是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28)
中国的快速发展不仅对亚洲地区而且对其他大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有关中国的报道、评论和研究成果纷纷出现在世界人民面前。全面了解和把握国际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对于我们保持清醒认识,对外为中国在国际上创造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对内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革命失败前的1925年至1926年间毛泽东关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发现,1925年至1927年间他关于以贫农为主体的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数量广大和具有极强革命性的发现,大革命失败后的1928年至1930年间他关于中国革命可以利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存在的广大空隙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发现,勇于突破在当时共产主义运动中占据统治地位的理论观念的局限,真正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掀起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高潮,从而找到了把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关键,使中国的革命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15.
不少印度人对眼中的中国形象,充满成见。首先,真心忧虑印度入侵中国的中国人极少,衷心相信中国威胁论的印度人(特别在精英阶层当中)极多。毕竟印度民族主义和中国民族主义一样,近年也有发酵趋势,虽然今天已没有人民党执政时的由上而下,但“印度也要崛起”依然是印度精英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16.
在建构中国哲学史的毕生努力中,早年的冯友兰所建构和确立的乃是以西方哲学为标准的"在中国的哲学史"、是"哲学在中国",而晚年的冯友兰最终所建构和确立的却是注重人生反思与精神境界的"中国哲学的史"、是"中国底哲学".冯友兰以其建构中国哲学史的毕生努力告诉我们,现代化的中国哲学必须是、而且也只能是有着我们自己的民族特殊性的"中国底哲学".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它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立足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鲜明的中国特色。从科学社会主义和当代中国发展史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特色表现在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根本制度基础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革命方法的中国特色,表现在改革开放中成功地开辟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发展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特色,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大道具有六条有中国特色的具体发展道路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8.
徐秀红 《求知》2009,(9):14-16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抉择。中国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回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认真总结经过改革实践积累的丰富经验.深入研究新形势下面临的艰巨任务,对于我们毫不动摇地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奋勇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14)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大制度创举,它有效地摆脱了以血统和出身作为选官标准的人才选拔制度所带来的危害,使人才选拔制度走上了公平、标准化的发展之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产生顺应了特定时代的发展需要。虽然它在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弊端丛生,但是其对于中国古代社会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是不容忽视的。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较客观地论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所产生的积极意义,从而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正名。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中国模式"再度引发了国内外学界的高度关注和深入探讨。但综观目前的研究和学术成果,尚存有许多争议和分歧。例如:"中国模式"概念的使用,"中国模式"的内涵、特征和性质,"中国模式"的普适性和未来发展,这些争议需要我们予以梳理和澄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