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想做个有趣的人,如果自己做不成,就想多结交一些有趣的人。和有趣的人在一起,很愉快,很轻松,能净化心灵,如坐春风。  相似文献   

2.
为西湖而醉     
西湖的文章,做得太多太多了。来到西湖已不知多少次,可每次到西湖边,见到如此美景,总禁不住浮想联翩,很想写下些什么。西湖是如此的熟悉,许多景点倒背如流,西湖是如此的美丽,令人流连忘返。倘若再一一细看,又感到有点陌生,有了新貌,让人  相似文献   

3.
为西湖而醉     
西湖的文章,做得太多太多了。来到西湖已不知多少次,可每次到西湖边,见到如此美景,总禁不住浮想联翩,很想写下些什么。西湖是如此的熟悉,许多景点倒背如流,西湖是如此的美丽,令人流连忘返。倘若再一一细看,又感到有点陌生,有了新貌,让人再想细细看看。凡山水亭台,与历史有如此多的牵连;遗迹又如此密布,秀丽的山水间散落着才子、隐士、忠臣、义士,埋藏着生前的孤傲和身后的英名。只要走几步,到处是名人古迹。  相似文献   

4.
人们在生活中做英雄的机会并 不多,不是随时可以遇到的。 而且即使碰上了,也不是每一个人都做得了英雄。歹徒作恶,路人围观;孩子落水,见死不救,诸如此类的报道,我们都看过,也都很生气;怎么能这样呢?可是反躬自问,如果是自己遇上了,会不会伸出援手?我想不是每个人都能作出肯定的回答的。是的,做英雄不易。做英雄意味着你要承担极大的风险,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我们很多人还没有做好做英雄的准备。英雄做不了,生活中献一点爱心行不行?我想多数人都能做得到。这类事情,我们时不时会碰上,比如向灾区捐点钱物,向危重病人献点血,公共汽车…  相似文献   

5.
瞭望哨     
《瞭望》1993,(47)
报载:武汉石油化工厂熊志华,三年多来向20多个病、残人或特殊困难者以及社会公益活动捐款达一万元,圆了他想做一个“精神万元户”的美梦。人各有梦,或想升官、升学,或想子孙昌盛。在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做发财致富之梦的  相似文献   

6.
对于拜金主义,目前有这样的认识:拜金主义在我们的社会上很普遍,也很正常,因为想多赚钱的人太多了;有的人则怀疑反对拜金主义是党的富民政策有变,担心走回头路。很显然,这种认识把职工想赚钱简单地与拜金主义等同起来,或者把反对拜金主义同党的富民政策简单地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7.
搜博 《侨园》2009,(2):35-36
第一种武器:多做真题和模拟题   要想回答问题深入透彻,首先要摸透托福出题人的思路,弄明白人家想让你回答什么.……  相似文献   

8.
我出生在西北农村最贫穷的地方,家里又是村子里最贫穷的一户人家。小的时候,我想做医生,因为做医生能够解除人们的痛苦。当时在村子里医生是很受尊重的,天天背着个药箱,挨家挨户地转,所有的人都杀了最后的老母鸡请他吃。  相似文献   

9.
回忆高小初中,国文教师选讲《曾文正公家书》,催人渴睡,记不起讲些啥.校长每周训话,又抬出曾国藩大圣人做榜样,烦死人了.40年代来成都读高中,《曾文正公家书》有廉价本,青年路书摊上摆着呢.本想翻翻,听同学说蒋委员长爱读此书,便决心不看了.50年代做了编辑,又听同志们说此书“反动透顶”,想看看到底是如何反动,图书馆里又没有了.跃入60年代,阶级斗争炮火连天,读了罗尔纲研究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一篇文章,才晓得曾国藩加冠了,是“现行反革命分子”,觉得这项帽子有趣.  相似文献   

10.
遥远的父亲 对"杜月笙的儿子"这个身份有什么特殊感受,坦率说,这问题我好像从来没想过.早期我出去做事也没人认识我,知道我的人我也不是常碰见,所以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不过,自从做古钱收藏以后,知道我身份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会奇怪,因为大家认为我是个家庭背景很复杂的人,不可能有这种嗜好.我的出身不是我能选择的,我也没办法逃避这种命运.  相似文献   

11.
读了《历史上何来“今天”》一文(见本刊今年4月号),觉得很有趣,但我认为历史上会有“今天”。何为“历史”、何为“今天”,我想稍有点知识的人就会理解,不必再到什么辞书中查找其含义。历史就是过去的今天,今天就是未来的历史。我们可以这样说:历史就是由一个个的今天组成的。今天之前是昨天,今天之后是明天。  相似文献   

12.
麦草扇随想     
蔡惠泉 《民主》2009,(1):54-55
我手拿破麦草扇,人们就要七嘴八舌地批评:有退休工资的人,拿着这把扇,太倒霉。扇是“宝贝”,有三十多年历史。黄褐色.扇柄处已破损.前段时间.我找块布想沿(缀)边,但家中怎么也找不到。不是像三十年前衣服自己做,现在全是买,即使缝纫店里做,也不拿多余零布,原因是衣服不要补了.零布没有用。  相似文献   

13.
潘石屹 《党政论坛》2011,(10):27-27
我出生在西北农村最贫穷的地方,家里又是村子里最贫穷的一户人家。小的时候,我想做医生,因为做医生能够解除人们的痛苦。当时在村子里医生是很受尊重的,天天背着个药箱,挨家挨户地转,所有的人都杀了最后的老母鸡请他吃。  相似文献   

14.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材料:“清除精神污染”期间,任仲夷来到《广州日报》社,找了五六位部主任、编辑座谈。一位同志反映,现在部队里有些刚入伍的新兵,感情脆弱,一边洗衣服一边流着眼泪哼唱《再见吧,妈妈》,这样会涣散军心。任仲夷同志听了立刻站起来,很动情地说:“同志呀,人是有感情的。解放军也是人呀,十几岁的娃娃刚刚离开家,想妈妈是人之常情。出操当然应该唱‘雄赳赳,气昂昂’,洗衣服时唱唱《再见吧,妈妈》未尝不可。难道你就不希望儿子想你吗?”是啊,战士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之神,而是有血有肉之人,他们岂能不想家?无独有偶,最近读到这样一个…  相似文献   

15.
正很多人觉得我了不起,做了阿里巴巴,做了淘宝,还做了支付宝。我想告诉大家,那些不是我做的,而是一个团队做的。但毫无疑问,今天的淘宝、阿里巴巴和支付宝,都是十三四年前我们对今天的看法、对未来的看法。想成功,就要今天做明天的事。今天来的都是年轻人,很多人会觉得迷茫,到处都没有机会。我想告诉大家,迷茫不丢人,我们都迷茫过,比尔·盖茨  相似文献   

16.
最近看到一则报道,很有些感触。 北京有家建筑企业恒万公司,接到上级分配下来的两名赴美国考察的名额。派谁去呢?许多人都想:‘还不是谁官大谁去!’但是公司领导却没有这样做,而是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公司内通过考试选拔懂行的人去,公司领导和普通员工一起参加考试。结果,两名在公司工作不到两年的大学生一举夺标,作为公司首批出国人员,到美国考察去了。而公司的十多位领导,至今还没有一个人出过国。  相似文献   

17.
娄岩 《侨园》2011,(5):34-35
在北美生活十多年,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即在北美的外国移民中,服务行业是最能体现他们本国文化、融入社会和赖以生存的领域。比如在北美,印度人开出租的居多,一张张黧黑的脸上总是略带疲惫的样子。韩国人开的洗衣店可谓比比皆是,在我们这个街区,方圆不足5里就有27家之多,虽也存在竞争,却能相安无事,保持一团和气。而中国人最具有象征意义的龙头企业就是饭馆、汽车修理行和电脑公司(这  相似文献   

18.
一傅众咻     
《孟子·滕文公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战国时期,宋国大臣戴不胜为使宋君受国人拥戴,很希望他明礼义,做善事。因无良策,便向孟子请教。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想让你的君王做善事吗?我先问你一个问题。有个楚国大夫在这想让他的儿子学会讲齐国话,那么是让齐国人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教他呢? 戴不胜回答说:“让齐国人教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许多楚国人干扰他,这样,尽管天天鞭打他,逼他学会齐国话,也是办不到的;要是把他领到齐国临淄城中庄街岳里这样的闹市住上几年,那么你就是天天鞭打他,逼他讲楚国话,也是办不到  相似文献   

19.
培养观察力     
先讲个故事:高尔基有一次同朋友安德列耶夫、布宁在一家饭店吃饭。席间,他建议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若有顾客来,各人对他观察三分钟,然昏判断其身份和性格。不一会,一个衣冠楚楚的男人进了饭店,他似乎对这儿的一切都很熟悉,扬起手叫来服务员点菜。高尔基等三人同时把目光盯着这位客人。三分钟后,各自发表了“观察评论”。高尔基说,这是一个脸色苍白的  相似文献   

20.
笨钱效应     
<正>最近看到一篇蛮有趣的报道,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一个人一开始对股市作配置,好几只股票一起买,两天过去了,有几只股票涨得特别高,而有一些股票还没有开始涨,到了第三天,你会做什么?答案:你很有可能受不了了,将不涨的股票卖掉,而拿钱去买涨的股票!有人还反问:"这样不对吗?"当然不对了!因为,今天涨的股票,明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