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党政论坛》2011,(10):5-5
目标:社保制度公平覆盖全体国民 郑功成教授主持完成的《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总报告》指出,制度的效率优先取向与过分强调个人责任回归,公共投入不足与制度体系残缺,各地基本社会保障制度长期试而不定,社会保障体系内在协调性和制度权威性不足,相关配套改革落后是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已初步建立 ,今后仍是必须努力发展与完善的利国利民的重要制度 ,要借鉴当代世界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 ,结合我国城乡、行业等的实际状况 ,力争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较为满意的社会保障成果  相似文献   

3.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提出,现行宪法的第十四条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款:“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是我国首次以宪法的形式规定,国家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这就从国家的根本大法上确立社会保障制度在整个经济与社会制度体系中的地位,国家明确承担起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权的责任和义务。这  相似文献   

4.
中国需要自己的社会保障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呼唤理论创新近几年,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始料不及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人们对社会保障的认识存在偏差,不是从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而是仅仅从解决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角度去理解社会保障制度,因此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与原则、内  相似文献   

5.
姚春辉 《党政论坛》2009,(11):15-17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安全网”,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建立并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和财力保证,其安全有效运营和在动态经济环境中的保值增值是社保制度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的再分配制度美国的再分配制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税收杠杆机制对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进行调节;二是通过社会保障制度保证弱势群体的生活。美国实行个人所得税为主,加上消费税、财产税、遗产税、赠与税、社会保障税的税收调节制度,各种税种协调配合发挥调节作用。个人所得税和遗产税(赠与税)实行累进税率,收入(或财产)越高,税率就越高,收入差距调节的力度就越大。美国采用的所得税税率主要由联邦税与州税两部分组成,所得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再一次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而建立健全农村社保制度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也关系着农村乃至全国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关信平 《民主》2009,(3):12-14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未来十几年里我国农村发展的规划蓝图,其中强调了要使“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为此,要“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十七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这些目标。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指出明确的目标并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特点,分析人口老龄化对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在老龄人口高峰期到来之前抓住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建立可持续性的养老金体制,倡导个人储蓄养老以及完善城乡养老制度的衔接,对我国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经济之"危"往往是社保制度健全之"机"。社会保障满足着人的生活保障与发展需要,维系着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竞争的起点公平,维护着发展中的过程公平。社会保障问题的复杂性和社会保障学科的交叉性,决定了研究社会保障问题不能囿于传统的规范式研究方法,从历史文化传统的视角,来探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模式选择这样一个宏观的命题在我国当前是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理论视野》2021,257(7)
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形成过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成立前,形成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雏形;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在"一元化"体制下,党的领导制度曲折发展;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前,探索在改革中拓展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探索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各项制度。  相似文献   

12.
仲瑞 《党政论坛》2009,(9):50-52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在计划体制下建立的以集体保障为主体,家庭保障和国家救济为补充的农村劳动者保障体系,已随农村改革的深入而基本解体,迫切需要建立一个跟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2009年两会召开时,温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论及2008年没有根本缓解的五大问题时,将社会保障列为首要问题,可见社会保障问题已经演变成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我国整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8亿多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显然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杨波  齐莘 《团结》2009,(6):25-26
在以往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建设中,有关农村社会保障的立法是一个长期被忽略的领域,这种状况与我国农村居民占国民的绝大多数的基本国情不太相称,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己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西欧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典型阶段:(1)西欧社会保障制度形成阶段;(2)“福利国家”阶段;(3)向“福利社会”过渡阶段。分析、探讨西欧社会保障制度变革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对于揭示社会变迁过程中所产生的新的需要和条件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对我国社会保障面临的问题、对策进行探索思考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对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2000年我国初步建立起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但在实际运行中遭遇到巨大的阻碍和挑战。继续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必须作出新的思考和选择。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选择方向是建立一个多样化、多层次、以个人账户为基础、突出家庭和社区的作用、覆盖全社会的保障体系。这应当是一个长期动态过程,不可毕其功于一役。  相似文献   

17.
《团结》2009,(6):29-32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它是指国家为公民提供一系列基本生活保障,使公民在年老、疾病、失业、灾害及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下.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制度。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历史传统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李洁 《学理论》2014,(4):14-15
欧洲的高社会福利制度,曾经被称作是欧洲软实力的强大重要标签。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欧元区国家发生欧债危机之后,高福利制度的弊端开始不断显现出来。反观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近年来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不管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实践层面的实施环节上,都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总之我们要吸取欧元区国家的经验教训,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不断探究,最终在政府的协助下,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化的、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9.
社会保障制度为什么在资本主义经济并不发达甚至较为落后的德国率先建立,这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问题.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的形成是制度的需求力量与制度的供给力量均衡的结果,而制度变迁主要分为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两种类型.德国率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制度诱致变迁和强制变迁的综合结果.分析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条件和构成对转型期中国的社会保障建设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中国社会保障改革应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尊重经济发展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保障理论体系,还应鼓励建立多模式、多渠道的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20.
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失业保障是通过国家立法手段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失业保障制度的建立,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失业保险条例》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失业保障制度的初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