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幸福放大镜     
朱凌 《党政论坛》2011,(10):64-64
总是听到有人说,多么希望能够幸福长久,可是幸福是什么,或许没有人能够说得很透彻。幸福有时是一件实物,有时则是一种感觉,更多的时候,我们所要的幸福连我们自己都说不清楚。  相似文献   

2.
<正>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从一定意义上说,科学发展观就是人民幸福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必须把加快发展的过程,变成创造幸福、分享幸福、提升幸福的过程,实现民生  相似文献   

3.
幸福离开了劳动,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意大利作家拉·乔乃尼奥里说:“劳动是产生一切力量、一切道德和一切幸福的威力无比的源泉。”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我们当真应思量劳动与幸福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从理论上说……",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一句口头禅. 比如,当谈到我国劳动人民生活水准低,福利待遇差时,有人会站出来说:从理论上说,社会主义制度是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在这个制度下,劳动人民的生活是幸福的,生老病死是有保障的,而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人民都是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的.当提出要实行企业破产制度,实施企业破产法时,又有人说: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企业是属于人民的财产,当家作主的人民能够管理好企业,因此,企业不会破产也不能破产.当我们开始探讨社会主义法的阶级性、人民性和社会性时,有人却说:从理论上说,法只有阶级性,这是经典作家早就言论的.诸如此  相似文献   

5.
蔡炜 《学理论》2010,(27):12-14
人类历史是一部不断创造、占有、分配和使用财富的历史。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走到了要重视人们幸福感的新阶段,应当说这是历史的一种进步。而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我们不应该忘记邓小平及邓小平财富观的历史贡献。他突破了经典理论的束缚,以人为本,把对财富和幸福问题的关注更多地投向财富和幸福的社会性层面,更加关注中国式转轨特征的考察,探索出不发达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富原理,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出了新的贡献,并对幸福经济的学理建设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艳文  魏玮  张瑾 《学理论》2012,(35):29-30
马克思作为哲学家,他追求的是全人类的幸福实现,他的幸福思想能够为人类的幸福追求指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重点分析了马克思幸福观的内容,对幸福的定义和本质以及人类不幸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又指出了幸福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7.
宋杰 《学理论》2013,(7):55-56
我们普遍认为人的生命意义就在于追求幸福。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比较丰富,一些人认为幸福就是财富。亚里士多德认为财富是人们安身立命的基础,它使幸福成为可能,却不等同于幸福。幸福是一种最高善,一种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财富是满足生活需要的工具,是一种外在善。这种观点对当前我们追求幸福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公秀丽 《党政论坛》2012,(21):45-46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葛晨虹在一次访谈中这样说:“不论幸福的定义有多少种,对于幸福是人的需求得到满足时的快乐感受和体验这一点,是基本得到人类思想家共识的。”作为快乐感受和体验,幸福首先是主观的,所以对于一方百姓来讲,“幸福吗?”这一问题,普通群众最有发言权,他们才是自身幸福与否的最终裁决者。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葛晨虹在一次访谈中这样说: "不论幸福的定义有多少种,对于幸福是人的需求得到满足时的快乐感受和体验这一点,是基本得到人类思想家共识的."作为快乐感受和体验,幸福首先是主观的,所以对于一方百姓来讲,"幸福吗?"这一问题,普通群众最有发言权,他们才是自身幸福与否的最终裁决者.  相似文献   

10.
简单的答案     
《空秋千》里有一句话:“荡秋千,来回终究要停在原点,望太远,眼前幸福却忽略。”我觉得说得很有道理,我们总是在满心欢喜地企望着那些遥远的幸福。  相似文献   

11.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由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少来确定的。如果精神空虚,即使物质财富再多,也无法感受人生的真正幸福。当然,我们说人离不开高尚的精神生活,绝不是说可以不要必须的物质生活。我们搞"四化"的  相似文献   

12.
贺克臣 《学理论》2013,(23):74-75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国家的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根本改善。但还存在很多不幸福的因素,因此,提出寻找幸福的路径:一是幸福要靠自身努力和奋斗去获得;二是帮助别人是幸福;三是对未来的预期乐观、有信心、充满希望也是幸福。  相似文献   

13.
周云 《学理论》2015,(4):82-83
随着社会的物质文明飞速发展,我们越来越迷失自我,失去道德航标,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物质愈丰富,幸福感愈低,而无法获得幸福感的人也越容易失去道德航标,这个问题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严重。所以我们不得不重新开始重视关于幸福的问题,我们开始追问——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获得幸福,而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已经对幸福做出了解释。本文根据《尼各马可伦理学》提出了"幸福是一种合于德行的实现活动"以及"幸福是至善"两个概念,并且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研究如何获得幸福。旨在全面、深入地了解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著名教育家、学者、社会活动家林汉达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今天,我们大家聚会一堂纪念林汉达先生,我的心情很不平静。我在想,如果林先生健在,能够看到祖国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幸福,社会进步,能够看到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不断发展、完善,他该会多么欣慰啊!林汉达先生是我的一位老战友。1943年我们相识在上海,那时我们都在华东大学执教。作为“孤岛”的上海,沦陷时期遭受日寇铁蹄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果及其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君如 《理论参考》2008,(12):10-12
中国的民主政治还刚刚起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然还要继续深化。我们致力于探索的是能够真正给中国人民带来安定和幸福的政治体制和民主政治形式。  相似文献   

16.
不要说漂泊流浪是痛苦的,不要说弹花匠的职业是卑微的职业……我们就曾经漂泊流浪过,但我说:我们的人生轨迹中,不仅仅只写着:痛苦,我就曾经是一名弹花匠,但我说:我们所选择的职业虽平凡却也崇高! 真的,我这么说,并不是说风凉话。我们一肩扛一架弹花弓,一手握一柄弹花锤——那一张弓是成吉思汗所馈赠,是一张能够射大雕的弓啊!那一柄锤是大将李元霸的遗产,是一柄能够劈地开天的神锤啊! 其实,我们自己是清楚的:那弓是用牛筋拉成的弹花弓,那锤是用楠木制成的弹花锤,平常得很哩。我们说它是成吉思汗所馈赠,是李元霸的遗产,只不过是在一边弹花一边与围观者们瞎吹胡聊罢了——我们是在巧妙地拉扯生意,我们是在机智地宠络人心。谁说我们在胡聊瞎吹这一切时,心底里不是酸溜溜的呢?一旦被明白人出口道破:“哼,手艺人,下九流的,吹牛是特长!”我们将会是怎样地尴尬呀!但幸运的是从来就没有人道破过,他们中不是少有明白人。而是都不忍心道破罢了。他们理解出远门谋生不容易,于是就装聋作哑回头一笑。这一笑呵把所有杀机都抚平了。  相似文献   

17.
要论摘登     
《求知》2017,(12)
<正>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我说过,大就要有大的样子。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本身就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我们也要通过推动中国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通过  相似文献   

18.
4月24日上午,我正在打点行装,准备赴美国参加国际会议,接到费孝通教授家人打来的电话,要我们尽快赶到医院。我当时心里一沉,不祥的预感笼罩心头。我与爱人匆匆驾车赶到北京医院。费孝通先生住院已经一年有余,一年来,我自己国内外穿梭,一直想去看看先生,有时是医院不允许,有时是自己的时间错不开,所以一直没有如愿。赶到医院,先生的秘书张荣华老师先把我们叫到隔壁房间,介绍了情况,然后我们来到病房。先生已经处于昏迷状态,我们摸着先生的手,手指肿得很厉害,指尖很凉。我们心里企盼先生能够很快恢复过来。  相似文献   

19.
李鑫毅  卢剑平 《学理论》2010,(11):244-245
幸福是一个人言人殊的老话题。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从世俗生活到学术研究,都有十分丰富而又不同的看法。本文着重就教师的幸福感受做了历史梳理。从传统的消极幸福观到新时代新型教师的全新的幸福感受,从中进行比较、分析。以便使我们的教师感受到教师职业所具有极大的幸福潜能,从而是我们的教师更幸福,教育更幸福,学生更幸福!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将永远记住这次演出带给我们的震撼!""这样近距离地聆听这样一场高水平的演出,太震撼了,太幸福了!"……来自郴州的13名孤儿和他们的老师在观看了民进湖南省委会直属文化支部的艺术家们专门为他们举办的一场民乐演奏会后这样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