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务员制度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晓涛 《学理论》2010,(7):33-34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不仅是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机遇,更是挑战。我国公务员制度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要清醒认识到我国公务员制度可能存在缺陷,进一步明确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推进公务员制度创新,实现公务员制度的战略发展。  相似文献   

2.
公务员考录制度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务员管理的重要环节。公务员考录坚持“凡进必考”,立足于公平公正,通过制度建设、过程管理、规范运行、公开透明等有效手段,为党政机关聚集优秀人才提供了制度保证,成为公务员队伍补充新鲜血液的重要渠道。近年来,我们在公务员考录工作实践中,逐步获得了以下一些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公务员交流制度是通过对公务员进行内部职位变动,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提高整体运行效能,实现有效的公共管理的一项制度。本文在分析我国公务员交流制度的基础上,将之与国外公务员交流制度进行比较,以期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从而优化我国公务员交流制度。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务员制度对专业化建设力度不够,主要体现在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以及以职位分类为基础的各项具体制度中.要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积极推进公务员专业化建设,就要在改革现有的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制度、培训制度、考核--晋升制度等基本制度,真正做到以制度选人、育人,提高整个公务员队伍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培育和弘扬公务员精神与公务员的能力素质建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公务员目前的能力素质现状与公务员精神所预期实现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来自于理念上的“关系本位”和“学历本位”,以及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考核用人制度和培训制度中存在的不足。在遵照《公务员法》的规定的前提下,突破公务员能力素质建设的瓶颈有赖于针对以上症结的一系列制度创新,包括:以职位分类为基础,建立公务员能级管理制度;改革公务员录用制度,提高初任公务员的知识存量;改革公务员培训制度,突出培训重点,提高现有公务员的能力素质;贯彻“引咎辞职”和“过错追究”,建立公务员行政责任制度;借鉴“暂时退休”制度,协调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的比例;推行公务员合约聘用制度,加大公务员的流动性,刺激公务员能力素质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6.
对改进我国公务员分类制度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务员分类制度是公务员制度本质的外在表现形式。目前我国公务员分类制度存在着公务员范围界定过窄、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设置不科学、职务分类不合理等问题 ,改进和完善现有分类制度 ,不仅要把公务员分为政务类公务员和业务类公务员 ,还应该做更进一步的细分。政务类公务员分为职业党务工作者、政府组成人员、政治任命人员和特别职公务员 ,业务类公务员分为行政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后勤保障类。这些建议有助于推动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不断完善 ,提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效能  相似文献   

7.
公务员考核制度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改进和完善公务员工作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对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党政机关公共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公务员制度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公务员制度是一项政治制度,也是一项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具有权力制衡、权益保障和科学管理的特征。认识和把握公务员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加强新时期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9.
英国的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公务员职业养老保险和个人自愿养老储蓄相结合的三层次部分积累模式,与普通国民养老保险制度相融合。从公务员与其他群体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来看,并没有出现公务员与其他群体之间养老保险待遇的较大差距。总结英国的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的经验教训可以为中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党政论坛》2011,(8):4-4
国家公务员局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已经明确,即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建设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公务员队伍。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公务员制度创新的行政生态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公务员制度创新,简言之,就是指公务员制度创新主体在特定行政生态下进行的公务员制度创新活动,是特定行政生态环境与公务员制度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换言之,行政生态环境对公务员制度创新具有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因此,选择行政生态学作为我国公务员制度创新研究的方法论工具是极具解释力的。本文从行政生态环境的性质、现状与发展方向三个面向对我国公务员制度创新进行深入剖析,以期对我国公务员制度创新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公务员的工资制度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它的功能主要表现为,补偿公务员的体力和脑力消费,提升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激励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为公务员廉洁奉公提供物质保障;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公务员系统,确保公务员队伍稳定。我国公务员薪酬管理制度的改革或创新应把握这几方面:我国公务员的薪酬制度管理必须体现和把握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崭新的执政理念和价值取向;应进一步裁减冗员,把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和政府管理效率结合起来;既要借鉴国外公务员制度的成功做法,又要考虑我国的基本国情。  相似文献   

13.
吴丽娟  郑志平 《理论探索》2011,(5):114-116,123
自公务员法实施以来,我国现代公务员制度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但现实中仍存在不少问题。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改革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对我国有一定启示,这包括:树立多元化的价值理念;控制公务员的总体规模,运用多元化的灵活雇佣政策;变革公务员考录、任用、培养方式,实现公务员队伍的专业化与职业化;逐步取消社会保险"双轨制",把公务员纳入全国统一的社保体系,健全公务员社会化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王平 《学理论》2015,(7):53-54
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是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本文以中英两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中英两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历史沿革、基本政治原则、考试内容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通过研究,借鉴英国的成功经验,对完善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提出建设和意见。  相似文献   

15.
王春业 《行政论坛》2010,17(1):51-55
公务员的入口、任用和出口,是公务员制度链条上紧密相连的环节。而目前,公务员退出口径狭窄、出口不畅现象已成为我国公务员制度发展和深化的瓶颈。建立公务员退出的正常化机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解决目前我国公务员出口不畅的长久之策。解决公务员退出的正常化问题,最关键的是将市场机制引进其中,对公务员实行全员聘任制,彻底打破终身制和铁饭碗。与此同时,还应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如公务员职位新的分类制度、科学的考核制度以及具有社会性质的公务员失业保障制度等,为公务员退出的正常化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6.
何瑶 《党政论坛》2010,(17):25-27
公务员的交流,是指机关根据工作需要、锻炼人才或其他原因(如公务员个人愿望),在公务员系统内部或与其他系统之间的交换任职所进行的组织、控制、协调等一系列管理活动与过程的总称。公务员交流制度则是关于公务员交流的范围、原则、形式及其管理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和。公务员的交流是公务员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公务员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行政论坛》2015,(3):61-67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提升公务员职业能力水平已经成为我国政府面对的重要议题。目前,我国公务员职业能力弱化或缺失现象较为普遍,制度失灵是其根本原因。发达国家在公务员职业能力建设的制度设计上积累了良好的实践经验,为我国提供了有益启示。通过建立法律制度、健全管理制度、建立标准模型、强化机制创新及树立能力主义价值观等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层面加强公务员职业能力建设,实现政府组织能力提升和公务员职业生涯发展的双重目的,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探索中的中国政府雇员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中国公务员制度可以吸纳政府雇员制中的合理因素 ,与其把政府雇员制当作政府内部另一种用人机制 ,还不如把政府雇员制合法化引入中国公务员制度体制之内。这也是近 2 0年来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改革的一种有效尝试。  相似文献   

19.
李炎炎 《学理论》2013,(19):69-70
公务员作为社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其素质的高低对国家的行政能力水平的影响极其重要。公务员培训制度对于国家行政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是公务员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在考察公务员培训制度的基础上,研究了公务员培训制度面临的问题以及挑战,提出了完善公务员培训制度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公务员考核制度改革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干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建立健全干部考核制度已成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在客观地分析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的主要弊端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对完善公务员制度、加强公务员管理和从制度上遏制用人腐败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