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融危机让中国重新审视管理财富的能力。在过去30年中,中国对外金融发展具有三个划时代意义的变化:其一,中国从一个外汇短缺大国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其二,中国从一个吸引外资大国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净输出国;  相似文献   

2.
30年前开启的改革开放是推进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改革开放的战略起点是突破中国发展面临的发展困境,改革开放的战略目标是以实现国家利益为归宿的发展目标的动态演进,战略途径是渐进式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间接路线",战略手段是多力井举提升发展效应.改革开放战略的经验在于:战略目标的制定上,坚持阶段性与长远性相统一;战略路径的选择上,坚持重点性与系统性相统一;战略手段的选择上,坚持自主性与特色性相统一.在新阶段,中国改革开放应顺应形势发展要求实现战略升级.  相似文献   

3.
区域发展战略是我国"十一五规划"中的重要战略,而国家投资布局是这一战略中重要的一环.国家投资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不仅需要经济法原则的指导,同时也需要构建国家投资程序法加以规范,以实现国家投资高效的运转,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有利的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4.
项俊波 《理论参考》2009,(12):15-19
核心思路是把投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金融结构、区域经济结构以及国际收支结构进行统筹调整优化,做到近期调整与长期调整相结合、虚拟经济调整与实体经济调整相结合、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与国外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实施低碳经济型结构调整战略、消费主导型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市场导向型金融结构战略、协调发展型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和管理平衡型国际收支结构调整战略。  相似文献   

5.
庞昌伟 《求知》2009,(9):17-19
能源安全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国家战略关切。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引擎的依赖日益增强,对石油、天然气等战略能源产品的需求从长远看呈快速上升态势.特别是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据中国海关统计.2008年我国进口原油1.79亿吨,同比增加9.6%。国内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达到49.8%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强民富是基本方向,加快推进从"国富"到"民富"的战略转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的具体要求。当前,经济增速放缓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国内消费,而这必须先让人民富裕起来,使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国富"到"民富"的战略转型。通过对"国富"与"民富"内涵和基本关系的深刻诠释,探讨了实现"国富"到"民富"的战略转型及政策建议,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知识经济时代,没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就无法掌握新的科学的理论,无法创造和运用新的治国理政的思路和理念,也就不可能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此,通过拓宽选才的渠道、完善育才的机制、形成用才的氛围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把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带入知识经济、科学发展的新时代,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8.
英文《中国日报》8月2日评论版头条文章称:当前,中国3.2万亿美元资产犹如坐在火山口上,中国如何管理好越来越庞大的储备资产,并根本改变被美欧债务绑架的局面已经成为危及中国经济金融安全的战略性命题。文章认为,尽  相似文献   

9.
作为对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积极回应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从国家战略层面推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对外有助于推动我国外贸增长方式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升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对内有助于增进我国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构和谐有序的"企业—社会—政府"关系,从而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过程中,作为政治单位的民族国家的主权仍是世界政治的重心所系,尽管它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社会的影响.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推动着人类社会政治结构朝全球性方向演进,从而形成国际社会与民族国家在政治影响上的互动.各个民族国家都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国际政治中去,全球性治理和超国家治理的组织正是由各个国家积极参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在前进道路上,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并对加强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