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传统刑事司法理念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宪权 《法学》2005,(5):81-83
近期,媒体披露了一起典型的刑事错案———湖北“佘祥林杀妻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本刊特邀请华东政法学院、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纽约大学部分知名刑法、刑诉法专家,就这起刑事错案产生的原因、暴露出的问题及我们应该从中汲取的教训等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以期引导读者对这起刑事错案进行更深层次的学理思考。  相似文献   

2.
陈卫东 《法学》2005,(5):84-85
近期,媒体披露了一起典型的刑事错案———湖北“佘祥林杀妻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本刊特邀请华东政法学院、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纽约大学部分知名刑法、刑诉法专家,就这起刑事错案产生的原因、暴露出的问题及我们应该从中汲取的教训等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以期引导读者对这起刑事错案进行更深层次的学理思考。  相似文献   

3.
虞平 《法学》2005,(5):88-90
近期,媒体披露了一起典型的刑事错案———湖北“佘祥林杀妻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本刊特邀请华东政法学院、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纽约大学部分知名刑法、刑诉法专家,就这起刑事错案产生的原因、暴露出的问题及我们应该从中汲取的教训等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以期引导读者对这起刑事错案进行更深层次的学理思考。  相似文献   

4.
防止冤假错案,有赖于健全的刑事程序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佑平 《法学》2005,(5):85-86
近期,媒体披露了一起典型的刑事错案———湖北“佘祥林杀妻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本刊特邀请华东政法学院、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纽约大学部分知名刑法、刑诉法专家,就这起刑事错案产生的原因、暴露出的问题及我们应该从中汲取的教训等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以期引导读者对这起刑事错案进行更深层次的学理思考。  相似文献   

5.
林婷 《法制与社会》2013,(17):254-259
2013年4月25日,经历了一整天的庭审后,河南省平顶山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再审判决:当庭宣告"李怀亮无罪,立即释放"。至此,这起全国瞩目的"死刑保证书案"终于尘埃落定。该案连同近期曝光的浙江省"张辉、张高平错案"一起,再次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这些错案不仅严重损害了司法的公正和权威,也使得人们对守住司法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产生了疑虑和不安。因此,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刑事错案预防机制以最大程度减少直至避免刑事错案,对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有效运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就预防刑事错案的路径作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证据问题是导致刑事错案的主要原因。但理论界对证据与刑事错案关系的研究多停留在实证研究与经济分析层面,对于刑事错案发生的证据法根源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文章在证据法语境下界定了刑事错案的内涵,分析了刑事错案产生的证据法原因,提出刑事错案发生的主要根源在于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缺失。  相似文献   

7.
刑事司法权是一柄利刃,它保护人民,惩罚犯罪。它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公民的基本人权。一起错案,会使真正的犯罪分子逍遥法外,为害社会,会使清白无辜的人身陷牢狱,人生残破。刑事错案是对人权的极大侵害。近几年,佘祥林等数起有影响的刑事错案接连出现,给司法权威和法治建设带来负面影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健全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机制",这是对司法系统突出问题的回应,近年司法系统表明我国将从政法系统建立机制入手,大力防止错案发生的决心。  相似文献   

8.
陆宝春 《法制与社会》2012,(12):105-107
刑事错案成为刑事司法活动中的副产品,其发生难以杜绝。为了防范错案的发生,提高办案质量,杜绝司法腐败,出台了"错案追究制"。刑事错案追究制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冤假错案频繁发生、人权保障和司法公正需要刑事错案的司法善后。完善刑事错案司法纠正、刑事错案司法赔偿、刑事错案司法追究、刑事错案过滤和发现机制。  相似文献   

9.
我国学者对何为刑事错案的问题存在着认识上的严重分歧,这显然不利于发挥理论对司法实践的明确指导作用。鉴于此,有必要厘清人们对刑事错案的模糊认识,探讨刑事错案产生缘由及其应对之策,为司法实践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尽可能地减少错案的发生,确保司法公正得以最大限度地实现。  相似文献   

10.
刑事错案作为刑事司法活动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并未被所有的学者给予正视.否认刑事错案的学者认为,没有错案,只有违法审判。然而众多的学者还是赞成刑事错案这一说法.并给出了不同的概念。错案是错误的一种,刑事错案则又是错案之其一。中国古代和西方都对刑事错案有所研究,并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点的刑事错案概念。可以将刑事错案存在的语境分为诉讼语境和诉讼外语境。在诉讼语境中,学者对刑事错案的概念有“主观说”、“客观说”、“主客观统一说”以及“三重标准说”等等。实践中,有些存在错误的诉讼情形不属于错案:漏罪、漏人情形,量刑偏重偏轻,存疑案件,一般性违反刑事诉讼程序的行为,被否定的正常诉讼行为.法律的变化导致刑罚变化.  相似文献   

11.
试论刑事疑案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邹建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颁布,对刑事案件的质量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刑事错案赔偿问题也随之成为司法机关议论的热门话题。在这一新的法制形势下,作为刑事错案重要发源地的刑事疑案问题,必将再次成为法学界关注的焦点。一、...  相似文献   

12.
和蕾 《法制与社会》2011,(23):134-135
提要刑事错案的判断标准对于刑事错案的认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判断标准的混乱不清导致刑事错案的认定、纠正、赔偿、责任追究等一系列问题无法解决。目前存在的刑事错案的几种判断标准,既有合理之处,又存谬误之说,不能逻辑自洽,鉴于此,本文就刑事错案的综合判断标准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刑事错案认定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错案的本质属性是:每一起刑事错案,都意味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受到了司法机关、司法人员的不当侵害。根据这一本质属性,刑事诉讼活动中因为司法机关、司法人员的原因导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受到损害的所有情形都属于刑事错案。研究"刑事错案认定标准"是为了在立法与司法实践中建立防错特别是纠错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刑事错案认定标准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所有的案件报道中,最引人瞩目也是最应被关注的,当属错案报道。近年来,个别刑事错案发生并见诸报道,极大地震动了社会,如何解决刑事诉讼中的错案问题已成为我国理论界与实务界的焦点问题。然而,由于至今尚无统一的刑事错案认定标准,学  相似文献   

15.
左坚卫 《中国审判》2013,(12):27-27
建议对刑事错案赔偿专门立法进行规定,并对精神损害赔偿标准和资金来源作出特别规定。一、刑事错案赔偿标准的法律依据及存在的问题刑事错案,是指已经被司法机关等有权部门确认为事实认定错误或者法律适用错误的刑事案件。目前,我国刑事错案赔偿标准的法律依据主要是2010年修订的国家赔偿法。  相似文献   

16.
在刑事错案的认定标准上,程序错案说更为合理。在刑事错案的防治问题上,最为根本的措施应该是全面推行无罪推定原则,就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应尽量完善各项具体诉讼制度,最大限度的防止刑事错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王乐龙 《行政与法》2009,(2):123-126
冤假错案是对冤案、假案、错案的笼统说法,通常又被认为是刑事错案的代名词.冤案、假案、错案及刑事错案,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刑事错案是刑事司法领域中的错案,其可以表现为冤案,也可以表现为假案,或者既是冤案,又是假案.研究刑事错案对于深化刑事司法改革,提高刑事司法的公正性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于丰富刑事司法理论和刑事诉讼法学,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刑事错案形成的心理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士元 《法学研究》2014,36(3):26-44
刑事错案的成因包括直接原因、环境原因和心理原因,其中心理原因(主要表现为包括"遂道视野"、"证实偏差"等在内的各种心理偏差)对错案的形成有更根本的影响。绝大多数直接原因,如刑讯逼供、隐瞒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证据、忽视辩护律师的合理意见等等,都是各种心理偏差的外在表现。而绝大多数环境原因,如不合理的考核方式、司法经费不足等等,之所以会导致错案,主要是因为它们强化了这些心理偏差。根据这些心理偏差对错案形成的可能影响,可以在心理学层面总结出刑事错案的形成过程及规律,而我国近年来纠正的22起刑事错案可以为此提供验证。我国有必要完善当前的刑事司法体制,以减少这些心理偏差对办案人员的影响,进而更有效地防止错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在刑事诉讼中,鉴定意见应用的错误与鉴定本身的错误一样极易导致错案。从几起刑事错案中暴露出鉴定意见应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即司法人员有罪推定的司法观念以及证据规则的疏失。因此,应当进一步完善鉴定意见的关联性规则、意见规则和补强规则,同时应健全强制鉴定、庭前开示和裁判说理等相关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与传统法律思维方法相比,法律经济学方法有其自身的优势,尤其在用于分析刑事司法和刑事错案的成本时.统计推理领域中"第一类错误"和"第二类错误"的分类方法为研究刑事错案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我国司法机关对刑事错案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在对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进行权衡,特别是对刑事司法和刑事错案的成本进行评估以后,最终确立了"宁可错放,也不可错判"的司法理念,这一理念体现了法治的进步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