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决策体制入手推进政府改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优化政府效能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行政决策是政府实施行政管理的基础 ,因而也就成为保证政府效能的关键所在。从决策体制入手除旧布新 ,可以带动政府改革乃至整个政治体制改革的全局。本文阐述了以决策体制改革作为政府改革突破口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背景 ,提出了决策体制改革的多层次目标 ,并对如何推进决策体制改革的现实进程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宇  姜晓卫 《学理论》2011,(10):32-33
行政效率的提高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从影响行政效率提高的深层次原因—政府领导体制上进行论述,叙述了领导体制不完善造成的行政低效率,进而论述政府领导体制改革与科学化对提高行政效率具有根本性的影响。领导体制不完善表现在领导层次过多、领导幅度过宽、权力过分集中、干部人事机制不合理、领导决策水平低。因此,结合我国政府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来改革政府领导体制,其措施主要有科学合理设置领导层次和幅度、合理制约领导者的权力和适度扩大下属权力、完善领导干部人事机制、提高领导者个人素质和决策的水平。但是,政府领导体制的改革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符合我国领导体制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章从工业企业体制、政府工业管理体制和工业行业协会的成长与发展方面论述了我国工业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作提出了工业企业体制改革是工业体制改革的中心、政府工业管理体制改革是工业体制改革的关键、工业行业协会的成长与发展是工业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等观点,分析了企业改革、政府改革和协会改革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何伟 《理论视野》2004,(1):12-1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把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看作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决策。这对于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加速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我国在市场经济理论上的伟大成就 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已初步建立,  相似文献   

5.
创新体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把手”腐败、用人腐败、司法腐败、公贿和行政腐败等政治领域腐败现象日益突出。制度反腐败的重点应当从经济领域转向政治领域,通过继续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与创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其中,党政领导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政府间管理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遏止政治和行政腐败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行为陈云生我国目前正在进行以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在此情况下,深入探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行为问题,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自从有了国家,有了政府,就相应地产生和存在着政府行为。没有政...  相似文献   

7.
最近,全党正在认真学习和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作出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决策,能否正确贯彻落实,是对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一个新考验。在这个《决定》中,很突出地论述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问题。据我们在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查,同志们关注的重大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关注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大方向、大趋势问题,主要是担忧国企的主导地位能不能保住和如何保住的问题;二是关注在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中党委的地位作用问题,主要担忧党委的政治领导地位会不会削弱的问题;三是关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如何改进党的领导方式问题,主要是担忧企业党政领导能否领导和管理好企业并保证企业增值的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同大家一起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8.
政府、各类社会中介组织、民间力量和私人部门共同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近年来,新一届政府高度重视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公共管理创新,把建立健全有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作为当前改革的一个重点。在我国,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对公共事务进行有效治理的一套体制、机制和做法。民主、法治、高效的公共管理体系,是一个国家政治稳定、经济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加快推进我国政府、企业、市场、信用四项制度创新,按照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则和国际惯例,尽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0.
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突出地论述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问题。据我们在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查,大家关注的重大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关注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大方向大趋势,主要是担忧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能不能保住和如何保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