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权利保障得到相应的关注。本文首先从被害人在刑事诉讼视角下审视被害人的权利地位,在对目前被害人有关制度在立法及司法进行深入剖析下,最后对我国关于被害人权利保障及制度的建构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
白金刚  吴锋 《时代法学》2008,6(2):59-67
刑事被害人作为直接受害人,其权利无论在法律中还是在司法实践中一直遭受冷遇。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不仅承受着实体利益的丧失,程序权利亦未得到有效保护,这种权利保护薄弱背后有其深刻的社会动因。鉴于刑事被害人的权利境遇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加强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自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刑事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作为权利受到侵害的一方,在我国的保护相对来说比较滞后,应当从法律层面上确立刑事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认识到保护被害人权利的重要性,在宪法和法律中强调被害人的权利,让其享有上诉权等,并且在物质上要对被害人有所救助,这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在刑事诉讼视野内,要提高被害人的地位和权利,必须在宏观上处理好公权力在诉讼过程中的权力介入,同时平衡被害人和被告人两对利益关系,避免各种权利的冲突和内耗;在具体的制度完善方面,应该更具操作性,从诉内和诉外两方面保障被害人利益,避免使法律规定成为一纸具文。本文从刑事诉讼视野探讨了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机制,以期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刑事被害人的权利救济是现代人权保护的一个重要问题。当被害人遭受犯罪行为侵害而又难以得到充分赔偿时,为保护被害人权利,彰显社会公平,应当由国家给予一定的物质补偿。目前,一些国家已先后建立了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因此笔者建议,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也应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外经验,早日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6.
蔡科臣 《法制与社会》2010,(31):297-297
当前,我国对被害人权利的保障存在诸多缺陷和问题,并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通过对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现状进行必要的分析,探索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制度的完善,对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和稳定,实现司法公正,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范菡 《法制与社会》2011,(33):127-128
在不同的诉讼模式和两大法系中被害人的诉讼地位亦不同。1996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明确了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并赋予了新的诉讼权利,但事实上,被害人的权利在实际转换中很难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文章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并借鉴两大法系国家关于被害人的制度规定,在我国现行法律的基础上,分析加强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事诉讼法赋予了被害人以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并规定了在诉讼各阶段的相应权利和义务。但从司法实践来看,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没能得到充分体现。应当在立法上进一步完善被害人的法律地位:补充规定询问被害人的专门性条款,赋予被害人独立的上诉权,完善被害人的诉讼代理入的诉讼权利,建立刑事被害人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9.
陈桂莲 《政府法制》2009,(12):58-59
被害人的权利取决于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被害人的诉讼地位有着明显的差异。从刑罚的执行者、控诉者、证人到当事人,不同的诉讼地位决定了其在诉讼中所享有的诉讼权利不同,体现的诉讼结构和价值取向也不同。当前我国刑事诉讼法虽明确规定了被害人当事人的诉讼地位,但由于权利的不完整,导致被害人徒有当事人的名分。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诉讼中,国家追求的目标是追究和惩罚犯罪,而对被害人来说可能更关注自身受损利益的恢复和补偿。然而,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对保障被害人权利方面的立法非常有限,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的权利往往得不到保护。面对我国刑事被害人存在的诸多问题,需从立法上完善刑事被害人对犯罪追诉杈的法律保护,并在司法上完善执行阶段对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刑事被害人权利经历了一个从衰落到重新重视的过程。出于对过去的反思,国际社会试图建立起刑事被害人权利的国际司法准则,包括以欧洲为代表的区域性法律保护机制和联合国的全球性司法准则,其中以欧洲的区域性法律保护机制和准则最为完整和完善。这些国际司法准则包括了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各个方面,为我国构建和完善刑事被害人权利的法律保护机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应当借鉴国际准则,完善我国关于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2.
于宁 《天津检察》2010,(1):55-56
从权利保障的角度讲,知情权是被害人在审查起诉阶段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是行使其它一切诉讼权利的前提。从检务公开的角度讲,被害人的知情权属于检察机关依法应向诉讼当事人公开的不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事宜。因此,确保并强化被害人在审查起诉阶段的知情权是权利保障与检务公开的双重要求。刑事诉讼法第40条规定了检察机关要在法定期限内告知被害方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  相似文献   

13.
杜国伟 《天津检察》2010,(4):11-13,16
我国刑事诉讼法未规定被害人的上诉权,仅赋予被害人请求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权利,这在理论界颇有争议,认为这种立法损害了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剥夺其诉讼中的权利。本文对我国被害人上诉权缺失的原因加以探讨。从公平正义、刑法目的等视角审视被害人的上诉权问题,以求赋予被害人上诉权。  相似文献   

14.
祁麟 《法制与社会》2012,(33):239-241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和诉讼权利长期以来出于一个被忽视的状况下,随着国际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被害人的权利保障日益受到了重视。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关系着起诉权的配置,诉讼构造的构建等诸多重要的问题。我国刑事诉讼法也从立法角度确立了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以及保障了被害人的诸多权益,但从保护人权保护被害人利益的角度思考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被害人权利的保障仍有改善空间。  相似文献   

15.
"二战"以来,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在各国刑事诉讼中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我国在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方面已取得可喜的进展。但是,在刑事被害人诉讼代理人制度、意见陈述制度、法律援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仍存在着不足,刑事被害人的权利还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正确认识这些不足,并且努力完善这些制度,从而实现刑事诉讼中多元利益平衡保护,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概述被害人权利保护的意义和国内外被害人权利保护的立法情况入手,简要说明联合国大会及有关国家加强和发展被害人权利保护的立法和实践情况;分析我国刑事立法在公诉案件被害人权利保护方面存在的缺陷及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缺失对被害人权利保护的不彻底性;进而提出完善被害人权利保护制度的建议和立法设想。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保障人权的视角和研究向纵深发展,对被害人权利的保障已经成为考量一个国家司法制度甚至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但是在我国司法体制中,被害人在案件进人审查起诉阶段后逐渐远离诉讼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这种远离可能造成被害人丧失实现其他诉讼权利的途径,甚至导致二次伤害。因此,保障被害人的知情权成为保障其他诉讼权利得以行使的前提条件。下面笔者将从被害人权利现状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利弊的分析权衡,阐述建立起诉后告知被害人制度的现实意义,并探索该制度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8.
浅议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害人因为犯罪行为遭受了经济或精神上的损失,本应得到法律的更大关照,但从我国法律的规定中看出,被害人相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来说,却往往处于被漠视的地位。在此,笔者从诉讼代理人和辩护人享有权利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两者的比较,来说明被害人权利失衡的表象并寻找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对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事被害人获得补偿的权利一直没有法律与制度化的保障,有悖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对陷入困境的被害人的关怀,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理想的状况是,当被害人不能获得赔偿时,应该有可靠的司法救济途径。从我国现状来看,寻求适合我国的刑事被害补偿的途径和方案是我国目前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由于立法上的欠缺和观念的差异,我国对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尤其是财产权益保护,在立法和理论上仍有许多滞后,在司法实践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建立刑事被害人财产权益保护机制,不仅是人权保护和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我国应完善被告人赔偿机制,建立国家补偿机制,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使刑事被害人财产权益保护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