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俊英 《河北法学》2008,26(6):193-196
在我国当前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权利往往不能得到有效救济。列举被害人权利救济时出现的三个问题:侵财型犯罪的被害人的权利难得救济、被害人无法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提起精神损害赔偿,司法实践中的"先刑后民"原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立法建议及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2.
李岑 《天津检察》2008,(1):34-35
近年来,在对人权保障日益加强的情况下,对被害人利益保护不足的情况逐渐凸显出来。尤其是在被害人死亡的刑事案件中,被害人一方更是蒙受了肉体、精神和财产诸方面极其严重的损害,如果“公力”不能及时有效的保障被害人权益的实现,将直接导致受害亲属上访案件增多等现象,甚至引发其以极端方式报复被告人一方悲剧的发生。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公诉案件被害人死亡情况下的权利救济问题,应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犯罪被害人是生命、人身侵害事件的最重要的当事人,然而,长期以来,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刑事司法制度层面,犯罪被害人的存在往往被忽略。在刑事诉讼法中,犯罪被害人通常被置于控诉人或证人的地位,对  相似文献   

4.
祁麟 《法制与社会》2012,(33):239-241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和诉讼权利长期以来出于一个被忽视的状况下,随着国际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被害人的权利保障日益受到了重视。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关系着起诉权的配置,诉讼构造的构建等诸多重要的问题。我国刑事诉讼法也从立法角度确立了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以及保障了被害人的诸多权益,但从保护人权保护被害人利益的角度思考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被害人权利的保障仍有改善空间。  相似文献   

5.
6.
罗斯尹 《法制与社会》2011,(27):253-254
根据我国Ⅸ刑诉法>的规定,被害人具有刑事诉讼当事人的身份,而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被害人权利却受到了很大限制,这些限制使被害人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的诉求不能通过正常的司法途径表达,继而有相当一部分被害人采用"上访""缠诉"等非正常的途径表达自己的诉求,对于社会的正常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分析我国当...  相似文献   

7.
被害人是刑事诉讼中较为重要的诉讼参与人,为了充分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刑事诉讼法确定了被害人为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并且赋予了被害人较大的诉讼权利。但是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法律规定的不完善或者具体操作上的一些原因,导致被害人的部分诉讼权利不能充分地行使,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全面有效的法律保护,应当引起立法机关及司法机关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中日法律的实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戬 《河北法学》2007,25(8):143-146
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体系的构建,一方面应注重体系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应充分关注各种制度实践向度的现实可行性.从中日法律的具体实效角度进行比较分析,有利于全面规范我国被害人的权利保障、权利认知与权利救济制度,立足现实国情,提升对刑事被害人权利的关注,有效保障被害人利益.  相似文献   

9.
张永昌 《法制与社会》2011,(25):283+285-283,285
从本质上看,我国传统刑事司法是报应性司法模式,是以犯罪人为中心的,漠视了被害人的权利救济,不利于被害人的权利保护,而恢复性司法模式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就是对被害人的尊重和保护。应以恢复性司法理念为指导,完善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诉讼实践中被害人权利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现行《刑事诉讼法》赋予被害人的权利 现行的《刑事诉讼法》赋予被害人的权利,主要包括下列: ①被害人受到不法侵害时有向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提出控告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杨晓璐  李超 《法制与社会》2012,(25):282-283
随着司法文明的推进,人类对自身权利的关注超越以往各个时代.就被害人而言,不仅传统学科给予关注,新兴的被害人学更是给予专门重视.尤其在西方一些国家,被害人权利运动蓬勃兴起.就我国的被害人保护情况来看,在立法上还有很多欠缺,在实践中保护也不很到位.本文主要从被害人的参与性权利,救济性权利及保障性权利三方面来论述对被害人的保护,以期提高在刑事司法中被害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周瑞壬  董平 《法制与社会》2010,(17):253-254
在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人权保护的今天,刑事被害人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应该得到最直接最充分的保护。虽然刑事诉讼法赋予了刑事被害人诸多权利,但仍存有不足。本文着重从目前我国刑事被害人享有的诉讼权利、存在问题和原因以及如何完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更好的完善刑事被害人的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13.
很久以来,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一直是以被告人作为刑事诉讼的核心,与维护被告人的权利所作出的努力相比,被害人的权利保护显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对没有过错相反还受到犯罪行为侵害的被害人而言显然是不公平的,一个社会实现法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被害人权利得到妥善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论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的救济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一直将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利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与维护被告人权利做出的努力相比,法律对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保护却相形见绌得多。这对于没有过错或者是基本没有过错却遭受丧失生命、危害健康的被害人及其亲属来说是不公平的。基于此,应将刑事诉讼中过于向被告人倾斜的天平恢复到它应有的位置。我国刑事诉讼中,对被害人的救济制度不健全,应当建立在被告人无法赔偿或无法完全赔偿被害人损失的情况下,由国家承担民事补偿责任的制度。法律还应赋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以及被害人在不服一审判决时的上诉权,从法律上给予被害人更为充分的救济,彰显法律正义,保持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5.
长久以来,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一直是以被告人作为刑事诉讼的核心。与维护被告人的权利所作出的努力相比,被害人的权利保护显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对没有过错相反还受到犯罪行为侵害的被害人而言显然是不公平的,一个社会实现法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被害人权利得到妥善的保障。本文就当今我国法律实践中被害人权利保护的部分问题展开讨论,从当今存在的被害人保护缺陷出发提出相应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刑事诉讼视野内,要提高被害人的地位和权利,必须在宏观上处理好公权力在诉讼过程中的权力介入,同时平衡被害人和被告人两对利益关系,避免各种权利的冲突和内耗;在具体的制度完善方面,应该更具操作性,从诉内和诉外两方面保障被害人利益,避免使法律规定成为一纸具文。本文从刑事诉讼视野探讨了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机制,以期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刘林 《法制与社会》2013,(13):254-255
我国《刑诉法》中明确规定,被害人是指具备刑事诉讼能力的当事人,但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里,却极大限制了被害人的权利,这种限制导致被害人在进行刑事诉讼之时,常常处在弱势位置,并且它们也不能通过正常司法途径来表达其内心的诉求,进而出现部分被害人采取"缠诉"、"上访"等非正常方式来表达自身诉求,从而严重影响了社会正常的秩序。文中就我国被害人在权利保障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作了大致分析,并就此提出了一些看法和意见,以期为我国立法机关修改或制定相关法律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刑事被害人(以下简称“被害人”),是指人身、财产或者其他合法权益受到犯罪行为直接侵犯的人。他们往往是犯罪行为所直接针对的人。当然,在实践中,被害人的亲属、朋友或是其他利害关系人等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犯罪行为的侵害,但是这种侵害不属于直接侵害,因此这些人不在本文所讨论的“被害人”之列。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中,国家追求的目标是追究和惩罚犯罪,而对被害人来说可能更关注自身受损利益的恢复和补偿。然而,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对保障被害人权利方面的立法非常有限,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的权利往往得不到保护。面对我国刑事被害人存在的诸多问题,需从立法上完善刑事被害人对犯罪追诉杈的法律保护,并在司法上完善执行阶段对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食品犯罪被害人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相对于社会和媒体更关注案件的犯罪人得到了怎样的处罚,被害人的权益保障往往被忽视了,救济渠道也比较单一,诉讼机制也不畅通。和谐社会背景下应重视食品安全犯罪被害人的保护,食品安全犯罪被害人的保护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有利于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安定。因此,要加强食品安全犯罪的被害预防和被害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