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在中国革命历程中,国共两党曾两度握手言好,走向合作。而在建立和维护统一战线的过程中,中共采取了不同的合作策略,因此,结果也大相径庭。本文通过对中共建立和维护两次国共合作策略的剖析,阐明了建立统一战线,合作双方实行妥协的必要性,以及在合作过程中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与政策的灵活性巧妙结合来维护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国共合作对于中国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作为中国共产党上级组织的共产国际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共产国际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形势调整了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方针,力倡中共放弃苏维埃旗帜,转而举起民主共和国的旗帜,与国民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共产国际时时提醒中共要保持党的独立性,同时又要求中共不惜代价维护这个统一战线不致破裂,这些指示和思想对于中共对国民党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保持统一战线的长期存在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刘军峰 《理论学刊》2006,3(12):26-27
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策略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在中国革命中具有极为重要地位,它实现了两次成功的国共合作,促成了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最终演变为新中国政权中的多党合作制度。一、深刻的阶级分析、正确的政策制定是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策略重要方面,为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将统战策略运用于革命,成功地促成党派合作,首先是建立在对中国近现代特定的历史条件、社会阶级结构、政治力量对比的深刻分析基础上的。在旧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建立和巩固统一战线,如何正确对待资产阶级和中间力量是一个重…  相似文献   

4.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运用反日统一战线策略在东北地区坚持抗日,引发日本方面的高度关注。日方观察到,中共起初灵活运用下层统一战线策略,领导团结东北抗日武装力量进行抗日斗争。1933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一二六指示信"后,中共东北党组织开始实施"反日的统一战线"策略,使东北的抗日斗争迎来新的突破。中共将党领导下的赤色游击队和红军改编为人民革命军并联合或改编其他抗日武装共同抗日,在农村的政权建设从创造苏区转变为建立人民革命政府,在宣传与苏联的关系时从"武装保护苏联"调整为"实行中国民众与苏联兄弟友谊的联盟"。基于大量观察分析,日本方面关于中共反日统一战线策略,在策略的性质、领导者、活动对象方面形成了一些认识:中共在东北实行的反日统一战线策略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雏形;中共始终是反日统一战线策略的有力领导和坚强核心;中共反日统一战线策略极大限度地动员了中外民众共同加入到反日战争中。日方的观察进一步证明,自九一八事变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斗争,积极凝聚民族力量,是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相似文献   

5.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运用反日统一战线策略在东北地区坚持抗日,引发日本方面的高度关注。日方观察到,中共起初灵活运用下层统一战线策略,领导团结东北抗日武装力量进行抗日斗争。1933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一二六指示信"后,中共东北党组织开始实施"反日的统一战线"策略,使东北的抗日斗争迎来新的突破。中共将党领导下的赤色游击队和红军改编为人民革命军并联合或改编其他抗日武装共同抗日,在农村的政权建设从创造苏区转变为建立人民革命政府,在宣传与苏联的关系时从"武装保护苏联"调整为"实行中国民众与苏联兄弟友谊的联盟"。基于大量观察分析,日本方面关于中共反日统一战线策略,在策略的性质、领导者、活动对象方面形成了一些认识:中共在东北实行的反日统一战线策略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雏形;中共始终是反日统一战线策略的有力领导和坚强核心;中共反日统一战线策略极大限度地动员了中外民众共同加入到反日战争中。日方的观察进一步证明,自九一八事变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斗争,积极凝聚民族力量,是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相似文献   

6.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实现革命和建设的奋斗目标,是毛泽东一贯坚持和强调的基本思想。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提出和阐述了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的理论原则、方针和策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一、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思想毛泽东在1939年12月和1948年4月,先后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  相似文献   

7.
知识分子问题是统一战线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关系到革命事业的成败兴衰.抗战时期,周恩来运用统一战线的策略原则,通过中共驻港机构领导和影响香港文坛,树立了一个文化统战的范例,在中国革命文化史和统一战线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为保护中国文化精英和发展抗战文化事业,他审时度势,多次部署一批又一批文化人从内地转移到香港,并指导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以下简称“香港八办”)等机构占领一系列文化阵地;他具体指示廖承志和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妥善处理战时香港文坛的矛盾和争论,把旅港文化人最大范围地团结起来,建立最广泛的香港文化界统一战线,使香港成为战时中共重要的文化宣传基地.当太平洋战争突然爆发,旅港文化人陷  相似文献   

8.
<正>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1924年至1927年,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在华夏大地上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运动,通常称之为"大革命"。这一时期,北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通过工人运动实践逐步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1922年8月,中共西湖特别会议上,通过了共产国际倡议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国民党进行合作的决议.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推动下,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高潮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它使中国民主革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为促成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许多中国共产党卓越的领导人如李大钊、张太雷等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期间,毛泽东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促成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试对此予以阐述如下,以求教于党史界同仁.(一)中国共产党建立后不久,在列宁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逐渐认识到了党与其他民主党派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1922年7月,中共“二大”通过的《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中,提出了要联合其他党派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的主张.同年8月,中共中央又在杭州西湖召开的特别会议上  相似文献   

11.
一、共产国际放弃了中共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共产国际重视国民党,轻视共产党。对中国资产阶级、国民党和蒋介石、汪精卫、冯玉祥等的革命性估计过高,而对中国工人阶级、农民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作用估计不足,实质是反对中共对革命的领导。 共产国际要求中共帮助国民党“成功一个民众党”。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来华向孙中山建议:改组国民党,联合社会各阶级,尤其是工农大众;创办军官学校,为建立革命武装打基础;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他还说:“中国的真正革命者的首要职务,就是实现国民革命”,因此必须宣传、引导农民、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领导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同一切愿意抗日的社会各阶级、阶层、党派、团体和军队都建立起了抗日救国统战关系。其中,中共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杨尚昆所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各种形式”,“周恩来同志他们到南京、到庐山,同蒋介石建立统一战线,那是一种形式。周恩来同志他们同那些地方实力派包括阎锡山在内搞统一战线,是另一种形式。”①笔者认为,杨尚昆在这里所说的周恩来等同蒋介石建立的统一战线,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这个统一战线相对于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来说,它是建立在国共两党各有自己的军队和政权基础上的,没有共同的政治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是双方经历了10年对峙之后,在有利的国际环境下进行的合作。那么,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同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建立的统一战线与中共同以蒋介石为首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建立的统一战线相比,又有哪些特点呢?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将统一战线看作是指导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用以调动和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积极性。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政权建设上,毛泽东坚持多党合作,反对一党包办、“清一色”和“人多称王”。他指出,民主党派不仅要参政议政,而且要有职有权,他还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与民主党派长期合作共事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4.
统一战线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战略策略思想,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来的.近一个半世纪以来,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了很大的丰富和发展.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同盟军问题.无产阶级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夺取政权,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必须联合一切革命的阶级、阶层和各种政治力量,组织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的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进一步巩固、加强和发展我国的统一战线.本文围绕三个问题谈谈对统一战线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策略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对敌斗争的策略思想,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经济建设的策略思想.将革命气概与科学精神相结合、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要抓住主要矛盾、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等体现了毛泽东策略思想的精神实质,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举行。这次大会认真总结建党两年来的工作和“二七”罢工失败的经验教训,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会议为加强党的建设,通过了修改后的党章和《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等决议,选出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这次会议不仅成为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的起点,而且确立了中共中央领导机构的基本体制,在中共组织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一、革命形势发展,要求改进、加强中央领导机构(一)中央领导成员少,个别领导成员犯有严重错…  相似文献   

17.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为实现推翻国民党统治的建政动员,积极开展巴黎公社纪念活动,发掘其“苏维埃政权萌芽”的典范意义,展现鲜明的由土地革命向抗日民族革命演进理路。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多号召工农武装暴动建立苏维埃政权,体现反国民党的纪念主题;中期则聚焦民族革命、苏维埃革命的宣传动员,反映反帝必先反国民党的纪念旨趣;后期又演绎为联合国民党向创建统一战线的抗日民族革命转变。这种转变既是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策略影响使然,更是中共对国民党军事“围剿”和日本侵华所致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认知深化的结果与反映。  相似文献   

18.
一、应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反映历史国共两党合作的问题,是大革命时期革命历史的主题。但是,恰恰在这个历史主题的研究上存在一个空白点,这就是从中共成立到中共二大一年间的国共两党关系问题。国外的历史学者,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问题的传统看法是;共产国际先通过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代表会议,以后又通过马林(有人称之为斯尼夫利特战略)把统一战线和国共合作的思想策略从外部加给了中国共产党,才开始了国共合作的行动。在此以前,中共既没有统一  相似文献   

19.
《湘潮》2017,(12)
正政权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中共自成立之日起,就确定"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和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随着中共二大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和最高纲领最低纲领的制定,根据民主革命任务的要求,中共致力于建立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政权。国共合作后,中共的策略着重是通过"国民会议"运动来实现其政权建设的目标。毛泽东是在领导开展农民运动的过程中才比较深入地接触政权问题。随后,他在领导发动秋收起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通过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废约政策进行了一系列指导与指示。其中,既有促使中共制定包含反帝废约目标的革命纲领,在反帝废约斗争中实行统一战线的策略的积极成果,也有苏联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指示中共发起"左"的全面的反帝废约运动,使革命力量遭受损失的消极影响。随着日本侵华步伐的加快,在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影响下,中共逐步调整反帝废约策略,确立了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为主,联合一切同情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民族和国家的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