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证据是客观的,还是主、客观的统一体?这个问题从六十年代提出后,展开了长期的争论。在理论上弄清这个问题,对于司法实践中收集、认定和运用证据都有重要意义。我同意证据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是主、客观统一体的观点。我认为,在认识证据特性的时候,应该坚持辩证的观点,不能把证据看成是静止不变的,而应该把它看成是发展变化的。一般说来,一个证据的产生,都要经过这样几个发展阶段:同案件相关的客观事实——证据材料——证据。它们  相似文献   

2.
谈品格证据     
《法学》1991,(3)
品格证据就是证明当事人品格好坏的事实,包括是否心地善良,作风正派,为人诚实等。品格证据是否法律意义上的证据,不同法学、不同证据制度的国家对此有不同看法,即使法系相同也不尽相同。英美法系的有些国家,附条件地承认品格证据的法律效力,采证的原则是在民事案件中,当事人的品格好坏不得采纳为本案的证据;在刑事案件中,除非被告人先提出自己的品格问题,否则不得采纳为本案的证据。但是根据某些案件的性质,如当事人的品格成了案件的主要争议点,品格证据可以作为例外情况加以采纳。例如在某些婚姻案件和诽谤案件中,原告人的品格是否良好成为诉讼的争议点,能证明被告人品格好坏的证据,可以采纳。  相似文献   

3.
在反腐败这场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中,查办贪污贿赂大要案件成为同腐败分子最直接、最激烈的较量。按照目前我国的体制,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查办,由肩负法律监督职责的检察机关管辖;贪污贿赂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办,由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政府的行政监察机关负责;对于既触犯刑律涉嫌犯罪,同时又违反党纪和政纪的严重贪污贿赂案件,采取在纪委的组织协调下,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联合调查的方式办理。在具体的办案工作中,纪检监察机关为了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对许多大要案件都是在查清违法犯罪事实,乃至对当事人作出党…  相似文献   

4.
杨光 《政法学刊》2013,(2):112-117
网络证据是在网络条件下存在的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它具有流动性强、存在范围广、信息量大、形式多样、超文本等特点。与传统的证据相比,它又具有数字性、准确性、依赖性、稳定性、多媒体性、传输快捷性、可分离性等特征。相对于电子证据,网络证据在生成的主体与场所上,在传输的环境、速度和范围上,在收集的主体、场所及方式上,在证据的保全和审查判断上等方面都表现出自身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传闻证据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实质上对传闻证据做了一些反对和限制性规定。正确理解和适用这些规定,对完善刑事证据制度,保障司法公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 定案的根据是证据,这是没有疑义的。但是,定案的根据与证据这两个概念,其内涵和外延都有差别。前者内涵大、外延小,可称为“狭义的证据”;后者内涵小、外延大,可称为“广义的证据”。这里所谓“广义的证据”,是指与案件要证事实有关联的一切客观事实(下称“关联事实”)。这里所说的“案件要证事实”,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适用实体法需要查明的事实,如被告人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发展,电子证据日益占据了人们的中心视野,但其法律定位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在理清电子证据概念和分类的基础上,分析现有的电子证据法律定位的各种学说,提出首先应变革人们的旧有理念,同时深入论证电子证据的独立性。本文以电子证据不同于传统证据的物质、现实和社会的需求以及电子证据全球立法视野的考量为进路,深入展开论证,最后对其立法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言词证据的再思考王振河本文所指的言词证据,为诉讼中的言词证据。一在国外,对于言词证据有不同的称谓和划分,英国称为“口头证据”,“口头证据是证人证言”。美国称为“意见证据”,“意见证据是证人根据其感知的事实作出的意见或推断性证言,意见证据可以由普通证...  相似文献   

9.
再论提起公诉的证据标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法律对提起公诉的证据标准与侦查终结及法院判决的要求是一致的。在实践中,检察机关大体按照法院定罪要求来掌握公诉证据标准,但对某些案件证据标准的把握宽于法院判决的证据标准。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我国提起公诉的证据标准应同于或基本同于判决标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我国现阶段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基本情况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国家司法机关的最新规定,对如何完善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民事证据制度的再修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浩 《中外法学》2013,(1):197-219
<正>"对证据进行规定"是任何诉讼规则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因为权利的胜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可证明性。——尧厄尼希达马斯卡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与私法领域相比,程序法的意义和效果更加依赖于外部环境——尤其是直接依赖于所在国家司法制度运行的制度背景。"〔1〕本文拟结合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宏观背景和民事证据制度运行的社会环境,对本次民事诉讼法修改中证据制度的  相似文献   

12.
在刑事案件中,被告人是否确为本案的犯罪分子,是案件所需查明的具有重要诉讼意义的事实,也即案件的主要事实。这一主要事实,可以依靠各种证据获得直接的证明或间接的证明。所谓直接证明,就是单凭该证据就能直接指明犯罪行为是被告人实施的。所谓间接证明,即单凭该证据不能直接推理出被告人就是犯罪分子,而只能证明与案件主要事实相联系的某种次要事实,然后通过一系列次要事实,才能推断被告人是犯罪分子。由于间接证据只能指明与主要事实相联系的次要事实或情况,故在外国证据法学上,有的又称之为情况证据。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分类,就是按照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的不同关系来划分的。  相似文献   

13.
14.
谈公诉人对证据的分析尹彬公诉案件庭审中控辩双方的对垒,集中体现在证据的组织运用上。谁能更有效地运用证据证实自己的诉讼主张并为法庭所采纳,谁就能掌握庭审中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诉讼目的。公诉人代表国家履行控诉职能,是通过出庭公诉的方式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陈咏梅 《政法学刊》2007,24(3):48-51
证据的属性究竟为何,我国证据法学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尤其对于证据客观性之有无,法学界曾为此引发过数次争议。认真回顾这些争论,对各种观点分别加以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该问题进行再思考,将有利于我们更深层次地认识证据的属性问题。经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体现主客观认识统一的证据仍然是具有客观性的。  相似文献   

16.
陈振华 《法制与社会》2014,(14):246-247
两高三部发布两个证据规定以来,有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构建问题越来越引起立法者和学者们的极大关注。是否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如何确立,反映一个国家司法民主化、文明化的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一个国家对于人权保障的基本态度。本文结合中国现实国情,提出相应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思考。首先讨论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概念、法律规定,再进行非法证据排除的价值分析,总结中国目前司法实践中的非法证据排除现状,进而提出相关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 刑事证据是刑事诉讼的核心,因为证据是决定被告人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的唯一依据。刑事证据判断标准是正确划分证据真伪的试金石与准则。研究、探讨证据判断标准,无论对于刑事证据理论还是司法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诚然,我国法学界对于有否证据判断标准的问题有着绝然不同的主张,在持肯定主张意见的一方对于判断的具体标准也是众说纷纭,各执己见,笔者从客观实际出发,对刑事证据判断标准进行再思考,发表以下拙见兼与师友们商榷。  相似文献   

18.
对法定证据制度的再认识与证据采信标准的规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家弘 《中国法学》2005,(3):144-151
大陆法系国家在16世纪实行的法定证据制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与自由证明模式相比,法定证明模式有助于提高司法的公正性、可预见性和权威性。中国证据制度改革的方向应该是走向法定证明,而实现证据采信标准的规范化则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9.
“拿来主义”首次出现在鲁迅先生于1934年6月4日的《拿来主义》一文中。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是针对当时“发扬国光”的复古潮流而提出的,提倡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有继承、有吸收、有改进、有抛弃,吸取外国文化的精华,所谓拿来是有选择的垒、为我所用的拿。  相似文献   

20.
再谈夸大     
上一期“人民司法”上,对少数个别同志在写判决书时不够恰如其分,有时有些夸大这个毛病,作者有些议论。后来想了一想,这不过是“夸大”这个题目下一个很枝节的问题,也是我们审判工作中若干个别的现象,只需注意一下就行了。其实,对具体事物的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