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问题坤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社会主义劳动力与资本主义劳动力商品的区别是什么?探讨和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我们的改革事业和发展社会士义市场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劳动产品,社...  相似文献   

2.
资本主义市场公济体制下,劳动力是商品,属个人所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中,劳动力归谁所有?能否成为商品?此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面临的急待解决的一大理论难题.一、问题的产生按我国传统经济理论:“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劳动力不是商品,也就没有劳动力价值这一范畴”.(《简明社会科学辞典》457页)这一理论作为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广为流传.但商品经济发展的实践对此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比如:在已经启动的市场机制下,要求打破人力资源统包统配的传统做法,按劳动力阶值规律由市场调节劳动力供求.而我们却不承认劳动力价值范畴,讳言劳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术界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否具有商品性质的问题仍存在不同的见解,双方争论的中心是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是否成为商品,而对非公有制经济中存在着劳动力商品的现象并无太大的分歧。事实上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不具有商品性质。笔者认为,学术界讨论的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是否和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力一样,具有商品性质。我们知道.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1.劳动者不拥有生产资料;2.劳动者拥有自己的劳动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这两个条件不再具备。首先,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劳动者拥有公有制…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研究和认识劳动价值理论并要突破传统观念,非常不容易。有些问题到目前还认识很不彻底,如只承认劳动市场,不敢承认劳动力商品。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没有劳动力商品,哪来的劳动力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市场经济拯救了社会主义制度,使社会主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但还有少数顽固不化的人,反对发展劳动价值理论。这就充分表明,重新研究和认识劳动价值论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巩固有着特别的重要性。在这里,有两个理论问题必须弄清楚。一、…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3,(30)
马克思的工资本质的核心是劳动力即商品,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工资。马克思深入分析工资和剩余价值的关系,得出必要劳动是工资的来源,剩余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的重要理论。笔者认为,马克思的工资本质论是对剩余价值理论的延伸,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今天,重温马克思的工资本质论,对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在经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贫富差距扩大、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对劳动力是否是商品、劳动者的个人收入是劳动力价值收入还是按劳分配收入等问题的讨论更加热烈,观点各异。而这些问题对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又是必须要给予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谈一下粗浅的认识。 一、市场经济要求通过劳动力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在流通领域中,劳动力要采取商品形式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是否是商品的问题,是关系到社会分配性质,关系到基本经济关系的大问题。要想对这个问题得出一个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的结论,必须具体分析我国的经济体制、所有制、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在社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及分配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结合 把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 从公有制方面看 劳动者应该是生产资料的主人 而从市场经济方面看 劳动者必然要进入市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即劳动力是商品 作为主人的劳动都怎么会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是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也是商品 为从理论上研究探讨人们普遍关注的这一问题 本刊记者请国家体改委经济学教授范恒山同志谈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使一切生产要素商品化。即使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劳动力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商品。一亿多从农村走进城市的农民工,使城市经济发展与劳动力需求之间的结构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由于这个变化与中国国企改革几乎同步,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远远不能满足就业需求,城市就业问题一下子爆发出来。这些下岗职工与数以亿计的农民工一同汇入生存困难和渴望就业的人群。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那些陷入生存困境的人来说,有活干总比没有活干好。即使收入再少,也总比没有收入强。从事简单劳动的劳动力价格极其低廉。如同水一样,即使社会…  相似文献   

9.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础,影响着世代人的价值选择与行为取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经过重新包装,成为蕴涵巨大经济价值的商品,如何正确对待二者的关系,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们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以上川口村锣鼓文化的发展为例,重点讨论传统文化在商品化经营下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广信 《理论导刊》2005,(11):26-27
劳动力产权是劳动者主体对劳动力的最高占有关系和权利,不同的制度环境中,劳动力产权的实现程度直接与资源配置的效率相关,传统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强调集中统制产权,未能确立自主的劳动力产权,导致劳动者主体效率缺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源配置的要求,通过劳动力资本化的途径确立和实现劳动力产权,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实现劳动者经济权益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1.
劳动力市场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调节机制,实现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是整个市场体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发展进而逐步完善劳动力市场,不仅是加快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而且是直接促进上海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劳动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根据中央对上海“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功能定位和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尽快地实现向劳动力市场体制过渡,促进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合理有效结合,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的根本性转变和全社会最佳经济、社会效益的实现,是落实党的十五大关于…  相似文献   

12.
〕经典作家按劳分配的原意所要求的经济条件在现时代不能满足,现阶段按劳分配只能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一个层次。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共有的分配方式,它与社会制度无关、与所有制无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效运作需要不断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化理论是其劳动力商品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创立和完善对马克思思想体系的丰富产生了重大作用,也为社会福利体制的研究带来了深远影响。在回溯马克思劳动力商品化理论产生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劳动力商品化在福利体制研究中的演化路径:"前商品化"→"商品化"→"去商品化"→"再商品化"→"逆商品化",并提出劳动力商品化在其中应居于"根源性"的地位和"嵌入式"的次序。对劳动力商品化在社会福利体制研究中的重新定位,将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劳动力作为商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资本主义现代市场经济中,它表现出了资本化的趋势。这一趋势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进行自身调整的必然结果,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自发产生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它尽管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劳动者被奴役、被剥削的历史命运,却使他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有了很大提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资本化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确立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和实施按劳分配原则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工作,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城乡一体目标取向,深化农村就业制度改革,促进劳动力在城乡之间自由、公平、有序的流动,实现城乡劳动力的公平竞争和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6.
一些人认为,市场经济依赖利益驱动,倡导竞争、进取和效益,讲淡泊名利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倡淡泊名利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首先,淡泊名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进取要求是一致的。淡泊名利不是指不要荣誉、不能够追求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而是指不要把作为荣誉和称号的名利看得太重。严格讲,名利是社会对个人和组  相似文献   

17.
有些同志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也是商品,至少是保持了商品的形式。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按照马克思的基本原理,劳动力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劳动力所有者要把劳动力当做商品出卖,他就必须能够支配它”(《资本论》第一卷第190页):第二,劳动者除了出售自已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既无生产资料,也无生活资料——“劳动力所有者没有可能出卖有自己的劳动物化在内的商品,而不得不把存在于他的活的身体中的劳动力本身当做商品出卖。”(同上第191页) 就第一条件来说,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者已不完全具备。因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18.
劳动力市场化理论二题孙建华一、劳动力市场:真假矛盾的重新分解理论界已公认,开拓生产要素市场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但对生产要素市场之一的劳动力市场,有些学者却又闪烁其辞,常常用“劳务市场”来遮掩它。据说,由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力在本质上不...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具有商品和非商品二重属性。为什么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还具有某种程度的商品属性呢? 第一,劳动力的流动要通过市场交换,象商品买卖一样,双方作为不同的所有者自由订约。劳动力的流动,是劳动力在不同职业、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和不同企业之间的转移。这也就是劳动力的流通。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流通,如同生产资料的流通一样,没有市场交换是不行的。市场交换总是有着双方当事人,双方作为不同的所有者互相对待,交换要符合双方的意愿。劳动力交换的一方是劳动力的所有者即劳动  相似文献   

20.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力商品中央党校研究生部赵宏远近一个时期以来,有关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是否商品的问题,讨论激烈。笔者认为,社会主义社会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力成为商品具有截然不同的前提和结果,社会主义社会必然有劳动力商品的存在,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