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和新时期党的建设实践作出的新的理论概括,不仅深刻地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正确地反映了党的性质、任务和宗旨,而且生动地体现出了其内在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与时俱进的卓越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蕴含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首先体现在她是基于对新世纪国内外…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总书记“5·31”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回答了时代提出的新课题,进一步丰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讲话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了精辟而深刻的阐述,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思想风范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时代在前进,马克思主义要发展,这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我们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努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以与时俱进的理论勇气,回答和解决好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重大课题。一、关…  相似文献   

3.
何春歧 《求实》2003,(Z1):19-20
党的十六大明确规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十六大的灵魂,是我们党面对新世纪,实现指导思想上与时俱进的鲜明体现。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要“在全党兴起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而不论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是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正确态度。与时俱进的前提在于正确认识时代特征,把握社会前进脉搏,洞察历史发展趋势,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能够始终适应迅猛变化着的客观实际,也只有紧紧抓住与时俱进个关键,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三个代表”、自觉实践“三个代表”、坚定维护“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他们把自己的理论置于实践的发展中,开创了与时俱进的优良传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十六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首先要抓住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中心环节,全面深入地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论品格,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不仅进一步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而且对领会贯彻“三个代表”提出了根本性要求,这就是:“关键在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根本要求”虽然只有三句话,但却言简意赅,思想深邃,意义重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集中体现。离开与时俱进,我们就不可能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以及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间一脉相承、继承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在领会贯彻“三…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工作如何与时俱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性,在实践中大胆创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是当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一、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要研究“时”“时”就是新形势、新情况、新的发展变化;研究“时”就是要研究工作环境、条件和对象的新变化,研究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要求。江总书记“七一”讲话强调:“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创新要符合客观上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变化,要符…  相似文献   

7.
苏华 《新长征》2006,(11):22-23
《江泽民文选》深刻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孕育、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和重大成果,贯穿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条主线。学习《江泽民文选》,就要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全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刻认识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胡锦涛总书记2003年的“七一”讲话,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现实意义和历史地位。就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问题,他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创新的巨大勇气,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这个论断表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也是在实践中认识马克思主义、实现理论创新的指导思想。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理论视野马克…  相似文献   

9.
兰宇 《理论研究》2004,(2):55-56
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0.
十六大决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我党继七大、十五大之后作出的又一重大决定,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的智慧结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崭新境界马克思主义是在不断创新中丰富发展的理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发展的根本依据,一是时代的变化,二是实践的发展。时代是实践的产物,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唯一源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时代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创新精神。作为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1.
12.
李永忠 《党史纵横》2004,(10):21-21
今 年是 邓小 平 百 年 诞辰 ,又值 中 华 人民共 和 国建 国 55 周 年 。 从 报刊 、广 播、电视 、网 络 大 量 的 文 章 节 目 中 ,从 人 们 对 他的 真 切 怀 念 中 ,我 感 到 ,作 为 改 革 开 放 总设计 师 的邓 小平 同 志 ,似 乎 从 来就 没 有 离去,他其 实一 直 就在 我们 中 间。 25 年 的 改 革 开 放 ,使 “中 国 式 ”的 社会主 义 ,从横 向 看,既 不 同于 世 界 别 国;从纵向 看 ,也有 别 于自 己过 去 。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之所 以 成 功 ,我 以为得 力 于总 设计 师 邓 小 平 “做 模 型 ”、“建样板 间 ”的方 法 …  相似文献   

13.
说"诚"道"信"     
"诚",是儒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庸》中说:"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古代的思想家从天地生养万物的自然过程中,看到了天地真实无妄、自强不息的特征,就把这种特征称作"诚",并由此推出人的行为准则:"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提出:"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自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曾国藩也说:"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也.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诚也".所有这些都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使命提出崇高的要求,并激发人们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  相似文献   

14.
年轻时,他首创亩产皮棉超百斤纪录,是远近闻明的"棉花刘,离休后,他带领农民科技致富,使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村民们争着抢着让他去讲课搞培训,人们又开始叫他"抢手刘",他就是彰武县离休老干部刘承福.  相似文献   

15.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成为我们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判断标准.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三个代表",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不仅对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和任务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也成为衡量我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的根本标准.党的两代领导核心,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刻,从不同角度,对当代中国的同一历史性课题--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了判断标准,其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一致的,两者相互联系,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的重大意义和生命力在于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现实问题,对“三个考验”的挑战作出了适时而有力的回答。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在我们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要着重把握“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根本要求和历史地位等。为此,需要回答“三个代表”与“两个先锋队”的关系。“两股进步潮流”与“两个先锋队”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没有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的“五种社会形态”的顺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开始,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18.
“历史周期律”作为反映历史、社会、国家、民族、政党、政权的兴盛衰亡的一种历史现象,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思考和探索的共同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重温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牢  相似文献   

19.
~~“三山计划”与“南进政策”@李海涛 @张成林~~  相似文献   

20.
研究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的思想的论者,往往要引用毛泽东于1926年9月1日写成的《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里的一句话:“中国革命的形势只是这样:不是帝国主义、军阀的基础——土豪劣绅、贪官污吏镇压住农民,便是革命势力的基础——农民起来镇压住土豪劣绅、贪官污吏。中国的革命,只有这一种形势,没有第二种形势。”但是,论者在引用的时候又往往将“形势”作“形式”。虽只一字之差,然兹事体大,它歪曲了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本人思想发展历程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